健康

癌症病人易有血栓招中風!中醫針對四大成因調理減風險

新城八大家
更新於 2023年11月14日07:51 • 發布於 2023年11月14日07:51

癌症病人在治癌期間需要注意其他健康風險,而血塊和凝血障礙所引起的血栓便是其中一種。癌症病人有血栓問題可能是因為癌症或治療,又或藥物或長時間無法活動所導致,若癌症患者同時有靜脈血栓栓塞,其死亡風險是純粹癌症患者的兩倍以上,因此中醫建議在治療癌症的同時,調理血栓及血瘀症狀。

治未病-中醫養生-抗癌先鋒-中西醫協作-血栓-中風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陳伯因反覆尿血,經過詳細檢查後診斷患上膀胱癌,醫生建議陳伯接受手術治療,但手術後需要透過人造尿道口排出尿液,陳伯當然十分猶疑,在考慮期間來看中醫,調理身體。陳伯服中藥後精神改善,不適症狀減輕,同時經過家人多番說服,陳伯終於同意手術。可惜在術前覆診時發現陳伯有肺栓塞 (pulmonary embolism),需要接受抗凝治療,才可以進行膀胱癌切除手術。
癌症病人常有靜脈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的出現,尤其在住院期間及癌症剛轉移的階段,若癌症患者同時有VTE,其死亡風險是純粹癌症患者的兩倍以上。
VTE的成因可以整理為三個方面:
高凝血狀態(hypercoagulable state)、
血流瘀滯(circulatory stasis)、
血管內皮損傷(endothelial injury)

以上稱為Virchow三要素(Virchow’s triad),是由德國病理學家Rudolf Virchow所發現的。高凝血狀態除了癌症患者外,懷孕、雌激素治療、炎症性腸病、敗血症、血栓形病傾向(thrombophilia)等都可能出現。血流瘀滯可以由腫瘤、肥胖、懷孕等妨礙血液循環,以及左心室功能不全、癱瘓、靜脈曲張等引起。癌症患者化療用的中心靜脈導管、手術,以及靜脈瓣膜損傷等可以引致血管內皮損傷。因此癌症患者出血VTE的機會較一般人士為高。

治未病-中醫養生-抗癌先鋒-中西醫協作-血栓-中風

口服抗凝治療的藥物常見的有華法林(Warfarin),俗稱薄血丸,是通過抑制依賴維他命K凝血因子在肝內合成,從而延長血液凝結時間,來防止血管內血栓的形成。由於維他命K攝取量的變化會影響華法林的藥效,所以應避免隨意進食維他命K含量高的食物,例如莧菜、芥籣、菠菜、通菜、豆苗等。中藥方面,例如人參、當歸、丹參、赤芍等亦需要注意服用,可以向你的中醫師查詢,以免產生相互作用(drug-herb interaction)。新的抗凝血藥(Dabigatran, Edoxaban, Rivaroxaban, Apixaban等)出現食物或草藥相互作用的風險則較華法林為低。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治未病-中醫養生-抗癌先鋒-中西醫協作-血栓-中風

靜脈血栓栓塞與中醫「血瘀」頗為相似,中醫認為瘀血是離經之血不能及時排出消散而停滯體內,或血液運行受阻,瘀積於經脈或器官之內。血瘀的成因有以下4點:
1)陽氣虛損,鼓動無力,血的運行因而緩慢;
2)肝氣鬱結,疏泄不利,血的運行因而受阻;
3)寒入經脈,血為之凝澀不行;
4)熱入營血,血熱互結,血為之瘀結。
血瘀症狀可見刺痛,痛處不移,拒按,紫紺,腫塊,肌膚甲錯,舌紫暗或有瘀斑,脈細澀。瘀血病證可以因瘀阻部位不同而產生不同的證候。瘀阻於心,可見胸悶心痛,口唇青紫;瘀阻於肺,可見胸痛咳血;瘀阻胃腸,可見嘔血便血;瘀阻於肝,可見脇痛痞塊;瘀阻肢體局部,可見局部腫痛或青紫。中醫治療時以活血化瘀為主要方法,再根據不同病因,配合理氣、散寒、清熱、涼血、瀉火、益氣、滋陰、温陽等方法,以及不同的引經藥,引藥直達病所。活血袪瘀的常用藥方有桃血四物湯、血府逐瘀湯等,其中藥物包括紅花、桃仁、當歸、川芎、赤芍、地黃等。

活血化瘀除了服藥外,也可以按摩穴位。「血海」穴顧名思義是血液聚集之海,是脾經的穴位,能治療與血有關之證候,如出血、血瘀、血虛。其定位是屈膝,在髕骨內上緣上2寸,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此外,也可以治療婦女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等月經病,以及瘾疹、濕疹等血熱性皮膚疾病。大家可以每天上午9至11時(脾經循行時間)揉按血海穴約3分鐘,力度以感覺到痠脹即可。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殷勤籌劃的,足致豐裕」(聖經‧箴言21:5),在新的一年,希望大家好好計劃怎樣過健康的生活,讓你的身體、氣血動起來,減低血栓形成的風險,賺取健康這無價的財富。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如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為宜。若有關於仁濟醫院中醫服務查詢,請致電 2370 2216 查詢或瀏覽仁濟醫院網頁:www.yanchai.org.hk 內中醫服務內容。

文章已獲仁濟醫院授權轉載

陳啟賢註冊中醫師 仁濟醫院暨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診所及臨床教研中心(下葵涌) 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註冊中醫師

更多健康資訊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大灣區生活】港人北上「醫」、食、住、行4大指南!
高燒 Gofever
1 歲嬰染A流高燒!住院 4 天病逝 孩童流感常見併發症一次看
Heho 健康(台灣)
腹瀉疫情反彈!單週 30 萬人次就醫 群聚大多是諾羅
Heho 健康(台灣)
柯文哲恩師、台灣心臟外科先驅朱樹勳辭世 享壽87歲
Heho 健康(台灣)
為何青少年自殺率高? 醫揭3大關鍵因素
Heho 健康(台灣)
70歲翁腹痛就醫竟確診肝癌!醫警示:這類人風險最高
Heho 健康(台灣)
急診「等嘸床」?醫曝台灣ICU病床人口比「世界第一」
中天新聞網
為何今年急診壅塞如此嚴重?該怎麼改善? 急診醫師分析原因與解決方法!
台灣健康醫療網
錢和休假都不到位!公會盼提供津貼 解決護理師離職潮
中天新聞網
廚房PM2.5濃度恐比戶外高!夫妻「開自助餐20年」雙雙罹肺癌
中天新聞網
有圖!發癢、紅斑、龜裂…搞懂「老後常見皮膚問題」!呵護肌膚4解方:多補充「這些營養素」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耳鳴、耳悶有什麼不同?差異、就醫時機一次看!僅單側耳有症狀要注意
台灣健康醫療網
天天吃麵包傷身?研究含二級致癌物 醫:洋芋片更危險
中天新聞網
高血脂盛行率已達3成! 血脂要看哪些檢測指標?怎麼做才能有效控脂?
台灣健康醫療網
【兒童成長】 點解小朋友要攬毛公仔、枕頭被仔入睡? 認為有生命 具有強大陪伴力量
MamiDaily
1月泰國就增3例新型M痘 潑水節4月登場!行前最晚「這時間」應打疫苗
台灣健康醫療網
天冷3動作易導致心血管疾病,室內溫度控制在這區間最安全
康健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