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保持良好的關係就是「距離感」!日本人生導師告訴你:為何最理想的關係,是隨時都能分道揚鑣

良醫健康網
發布於 2024年05月14日01:00 • 松浦彌太郎
人與人之間有時會變得很親近,也會因為某些事,促使彼此漸行漸遠。

我可能是別人眼中的討厭鬼,怎麼辦?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不可能被所有人討厭囉。」

保持良好人際關係的要點,就是距離感。我認為即便是家人,也很難完全理解對方,溝通時要以此作為前提。

無論和對方的關係再親密,也不可能全盤瞭解對方。人類不是能輕易被了解的生物,正因為難以理解,我們才更需要發揮想像力,擁有一顆體貼的心。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試圖瞭解一切的結果,往往適得其反,勢必會產生摩擦。不能因為不瞭解對方,就無謂地介入他人的生活。

人們會以話語、行為,有時加上表情和態度,來表達愛意與情感。但不能以此支配對方,也不能試圖操控對方。
人與人之間保持適度的距離,才能良性互動。但,不是消極的對應,而是由衷尊重對方,信賴對方。尊重與信賴是保持良好人際關係的智慧。

關係親近、感情再好,也要有禮。縱使是最要好的朋友或夫婦,也不能親暱生侮慢。
人生在世,最多的煩惱就是人際關係。由於無法凡事都照著自己所想的進行,所以才要向別人學習,透過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來成長。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因此,重視人際關係可是左右人生的大事。

相互學習──交換美好的禮物

無論朋友、工作夥伴,還是夫婦之間,相互學習是最能長久維繫彼此關係的方法。

體驗自身從未經驗過的、明白自己所不知道的,與想法完全相異的人談話,是一件刺激又有趣的事。

不但能學習到新事物,還會有新發現。
對方的感受也是如此。不只自己受到刺激,聊些對方也感興趣的事,更能加深彼此的關係。
見面便會有新發現,增進知識,拓展興趣。相互學習就是良性互動與交流的關係。

想要相互學習,必須先了解對方的興趣,說出相關內容才能讓對方好奇。好比對方現在最需要什麼?最想知道什麼?

一邊想像這樣的事,一邊想著下次要聊的話題。再次閱讀一本書,做好準備,整理旅行時拍的照片,都是快樂的事。所謂相互學習,就是相互給予。
曾經有過這麼一件事。

因為聽到某位朋友說:「喜歡古典音樂。」因此,想說下次碰面時,可以和他聊聊某位鋼琴家,沒想到他卻回覆:「我不太聽鋼琴演奏。」於是這個話題便無法繼續下去。原來他喜歡聽小提琴演奏,那天我聽他分享了很多關於小提琴演奏家的事。

沒想到再次碰面時,朋友說:「我聽了松浦先生提及的那位鋼琴家的演奏,真的很不錯呢!再推薦我一些不錯的演奏家吧!」他主動這麼說。
透過一來一往的互動,就能構築更深厚的關係。再也沒有比交換「學習」這個重要的禮物,更令人開心的事了。相互學習沒有利害之爭,也最能維持長久的關係

恰到好處──不會太近,也不會太遠

我有位結識三十年的好友,不僅有深厚交情,也很清楚彼此的狀況。

直到現在與我交談時,他還是會使用敬語,這一點讓周遭的人十分驚訝。我想,就是因為使用敬語,維持這恰到好處的距離,友誼才能持續三十年吧。不過我們在一起時,也不糾結於該怎麼使用敬語才對,所以相處起來一直很舒服。

如同我前面所說,人際關係的基本,在於保持不會太近,也不會太遠的距離

即使交情再好,也不行貼得太近。保持能聽到彼此的說話聲,對方能馬上回應的「恰到好處」距離就對了。

儘管彼此之間保持適當的距離,還是會有互動不佳的時候。明明是可以馬上回應的距離,卻遲遲得不到對方的回覆。正因為感情好,難免也會有親暱生侮慢的時候。

切勿讓對方感到孤立無援,這點很重要。當對方想要做什麼時,試著站在他的立場,思考能幫上什麼忙。這是維繫友誼長久的不二法門。

雖說如此,但也不能靠得太近。

人與人之間有時會變得很親近,也會因為某些事,促使彼此漸行漸遠。好比認識的人發生事情時,大多出於好奇,會想詢問、表示關心。但好奇心反而引發了影響雙方關係的無謂麻煩。
最理想的關係,是隨時都能分道揚鑣,卻有著不想就此疏離的心情。相反的,「若你不在身邊,我便活不下去」這樣的關係只會折磨彼此。

雖然這個例子有點極端,但我認為夫婦間的關係也隨時都能分道揚鑣。雙方自立,互不依賴,卻又同時擁有不想分開的心情。然而,天下無不散的筵席,未來會有一方先行去了另一個世界,不可能永遠在一起。

「雖然隨時都能分開,但不想分開,所以我們在一起。」這就是最理想的關係。

年輕時總喜歡愛得死去活來,告訴對方「一輩子都想和你在一起」。對於兩人來說,是多麼幸福的瞬間。

沒想到交往一陣子,卻發現似乎和自己想像不太一樣,而重新審視彼此的關係。

人與人之間保持剛剛好的距離,維持一段不會干涉對方的良好關係,才是最重要的,是吧?

本文摘自《請問松浦彌太郎》,悅知文化出版。

責任編輯:林勻熙
核稿編輯:陳宛欣

書籍介紹

請問松浦彌太郎:將心安放的基本
作者: 松浦彌太郎
出版社:悅知文化
出版日期:2023/12/18

作者簡介
松浦彌太郎(Matsuura Yataro)

一九六五年東京出生。散文家、創意總監。
隨筆作家、COW BOOKS代表。
十八歲赴美,深受美國書店吸引,因而開設「m&co.booksellers」。
二○○三年起,開設了精品書店「 COW BOOKS」。
二○○五年起,擔任《生活手帖》的總編輯九年。

著作|《松浦彌太郎的100個基本》、《100個領導基本╳100個工作實踐》、《松浦彌太郎說:假如我現在25歲,最想做的50件事》、《松浦彌太郎的大人學》(以上由悅知文化出版)、《考え方のコツ》(朝日新聞出版)。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食物中毒】除上吐下瀉食物中毒還有那些症狀?醫生教幾招降低中毒風險
高燒 Gofever
石斛功效與禁忌!石斛怎麼吃煲湯水食譜滋陰潤燥護眼!什麼人不適合吃?
ELLE HK
她明明超過40歲,外表還是好青春?公佈10種食物,給你超抗老
幸福熟齡(台灣)
Omega-3抗發炎!營養師:吃對這些食物,癌症、憂鬱症、失智症一網打盡
幸福熟齡(台灣)
快篩陰性不代表安全!專家示警:把握48小時黃金治療期 避免併發症
台灣健康醫療網
泡溫泉不安全?民眾忽視這些細節 放鬆不成反增負擔
NOW健康(TW)
花膠功效與禁忌!花膠要煲幾耐?秋冬花膠湯食譜滋陰養血補充膠原蛋白!
ELLE HK
流感嚴重恐缺氧!「發紺」是重症警訊,指甲變這顏色快就醫
康健雜誌
春天湯水推介!10款春天去濕潤肺湯水食譜!有益養肝時令食材!
ELLE HK
大S染流感猝逝!醫曝重症恐引發「敗血症」:致命風險增
中天新聞網
【湯水食譜】對抗冬季流感高峰期 5款潤肺湯水推薦 防患未然
MamiDaily
這顆四季都吃得到的水果 控血糖、預防癌症、骨骼健康都靠「它」
VOCO News
濕疹是因缺乏維生素D?藥師:除了擦藥,6食物有助舒緩皮膚癢、過敏、發炎和皰疹
幸福熟齡(台灣)
癌症術後才是抗癌的開始! 醫分析中醫輔助抗癌3時機
NOW健康(TW)
虎乳靈芝功效禁忌!秋冬恩物潤肺止咳增強免疫力秋冬湯水食譜
ELLE HK
恩愛40年攬緊緊,幸福人妻長照6年後竟想「謀殺親夫」…林靜芸:忘了「這件事」讓照護變苦牢
幸福熟齡(台灣)
麥冬功效禁忌!麥冬焗水沙參麥冬湯好處與副作用!附湯水食譜推介
ELLE HK
低頭族小心頸椎退化病變!快看自己有無4階段症狀 醫師授5招預防
台灣健康醫療網
致命性病毒現蹤美國!人類若感染恐掀大規模嚴重疫情
VOCO News
疫苗不夠打!醫點出「重要關鍵」:別再責備政府 萬人按讚
中天新聞網
30多歲男「染B流」喪命 蘇一峰:病毒會破壞肺部抵抗力
中天新聞網
大S遊日病逝!全台爆搶打潮 醫揭「關鍵」:恐來不及保護
中天新聞網
大S染流感遊箱根泡溫泉!醫示警:恐加重併發症
中天新聞網
春節急性腹瀉就診人次「近 5 年最高」 疾管署揭:多是諾羅病毒
Heho 健康(台灣)
失智症早期的10大徵兆!中2個,患者有可能極早期失智症
幸福熟齡(台灣)
【解酒】喝到宿醉 教你這樣一招解酒最有效!
高燒 Gofever
海鹽功效是什麼?岩鹽海鹽分別跟一般鹽差在哪裡?
ELLE HK
與癌細胞搶時間!「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精準殲滅惡性腫瘤
台灣健康醫療網
大S病逝!「怎麼肺炎,人就走了?」 醫:流感不是感冒
中天新聞網
感冒還能運動嗎?這類型感冒和出現一症狀,最好停止運動
康健雜誌
他全口多顆深度蛀牙治療仍無改善 「1新選擇」成功恢復牙功能
台灣健康醫療網
大S出現感冒症狀到離世僅4天…為何流感奪命?胸腔醫曝「併發重症」致死率飆200倍:1病兆是警訊
幸福熟齡(台灣)
大S一生愛美!為膚白吞抗凝血劑、吃減肥藥害胃發炎
中天新聞網
B流奪命!南部30多歲男「兩度快篩陰」肺部黴菌感染亡
中天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