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viewed by: Insports Hub編輯部 Photos by: albertykkuk
1. 近期跑了多隻海外馬,可以分享一下感受嗎?(金澤、台北、首爾、大阪)
首先係,好貴😂;所以如果要跑好步同跑好多隻海外馬,生活上同工作上要好好咁平衡。
金澤馬係我上賽季嘅kick off,其實如果唔係入了TEAM ASICS ,我係唔會再跑全馬,亦曾發誓一生唔會再跑,因為對上兩次跑全馬都是痛苦收場。雖然大PB 25分鐘,但其實金澤馬成績並未符合心中所想,而備戰嘅過程亦令我沒有荒廢到整個夏天,整個人嘅體能同耐力都進步咗,能夠好好預備冬天嘅賽季。
台北馬我參加嘅係半馬(渣馬都係),呢兩隻半馬策略上都係用嚟測試速度同跑高質tempo,主要係備戰最後嘅首爾馬。但係因為我好耐冇跑過速度課,所以唔知道自己嘅極限速度可以去到幾多,所以過程一直好保守,但無論去到15K、18K、20K都覺得自己仲好有力,所以回港之後同教練講可以調整一下訓練嘅強度同埋比賽期望。
而台北馬情意結,亦係大部份香港人會去跑嘅一隻全馬/半馬,因為地點近天氣好時間靚消費低,如無意外,每年都會參加一次😊。
大阪馬由始至終都係諗住用嚟備戰首爾馬,由最初冇諗過喺呢一隻馬拉松做時間,但係見自己體能提升到一個最好嘅狀態,就決定嘗試做時間,都係喺香港機場臨起飛之前決定嘅事。
不過呢一隻大阪馬發生嘅事情實在太多,由身體突然出現毛病,到天氣惡劣(更甚於香港嘅濕凍),到賽事寄存行李安排,再到自己比賽前遺失全部gel,都令到自己唔能夠以最佳嘅體態、心態同狀態去跑42K,雖然最後PB,但並非自己理想嘅時間。
但係大阪馬有美好嘅回憶係入面,香港跑手們嘅愛同支持,出外靠朋友他鄉遇故知嘅感覺好強,大家嘅購買力都好強…
首爾馬基本上都算係香港人賽季嘅最後一戰(咁滯),因為我哋由三月開始就已經開始濕熱,難以維持高強度嘅訓練,而我對上一次去首爾應該係12年前,今次再去嘅感覺好唔同,多咗好多地方可以發掘,亦都多咗好多適合嘅嘢食(尤其是加碳)。
首爾馬嘅賽道好,而且天氣都好,的確係傳說中嘅PB賽道,所以如果以比賽當日嚟講,我係十分推薦;但係佢嘅行政安排的確引起唔少外國跑者嘅投訴,例如外國參加者嘅電郵係公開(沒有加密),遲遲未有賽道路線同高度圖,官方網站無任何實際有用嘅資料,以及完賽後無外國人買相嘅渠道(要透過電郵官方再接收PayPal link先可購買),各種事情都會令參加者好激心,又或者可能係因為習慣咗嘅賽事都照顧得好好,先至有一個咁大嘅落差;但如果用嚟衝擊PB,首爾馬的確係一個好好嘅比賽。
今次去首爾備受照顧,十分感謝同行嘅兩位隊友,令我全程做咗一個free rider ;首爾有接近半隊TEAM ASICS參加,而我認識嘅好兄弟好跑手們都有參與,彷彿好似去咗個嘉年華會咁,有機會都一定會再參加。
2. 穿上TEAM ASICS隊衫在海外跑,有特別的感覺嗎?
我會再將呢個問題再額外加「壓力」和「動力」兩個字眼,咁樣可以完整咁講述一下整個心路歷程。
喺穿上TEAM ASICS背心嘅第一個階段,我的確曾經覺得自己配不上呢一件戰衣,而事實上,外間會對有品牌(贊助)嘅跑手會有一個對佢哋而言合理嘅期望,即係跑得快,至於快同慢係有一個客觀嘅標準,就係時間上嘅數字,所以認識嘅人入邊,亦有人認為自己跑得快/比較快,更加適合成為品牌嘅跑手。
反而有嘅係「壓力」,如何面對壓力係一個成年人應有嘅課題,我記得曾經獲得跑會elite team嘅隊服,但一直唔敢着嚟比賽,回想呢段經歷,更加多嘅係逃避。而TEAM ASICS嘅隊服係有更加大嘅壓力,但我呢次選擇唔逃避,搵教練寫課表,嘗試腳踏實地去累積里數同汗水,慢慢身體機能愈嚟愈好,速度與耐力亦有顯著提升,同時間「壓力」又慢慢消失,漸漸變成為「動力」,身體會愈嚟愈想跑步,唔抗拒運動;而認識嘅群體亦慢慢改變為對跑步有熱誠有追求亦更有方法有研究嘅跑手們。
ASICS譯自拉丁格言”Anima Sana In Corpore Sano”,意思為「健全的精神寓於強健的體魄 」- 同時亦係ASICS嘅企業精神。回應返題目,我覺得跑手如何看待跑步係最為首要,到底跑步係為咗咩?(健康/自信/地位/認同/消閒/聯誼?)追求跑出一個好成績同時,有冇摧毀其他嘅人和事,生活或者身體有冇因為跑步達致平衡,定係失衡咗。
由虛轉實嘅過程入邊,一個人嘅經歷、眼界、格局、思考、行動等,都會有顯著嘅進步同增長,而呢啲並非僅僅用跑步時間就能反映,正如《強風吹拂》所述:「跑步不能一味追求速度,那樣只會讓人空虛。」
而我仍在這段旅程中,靠着家人朋友隊友俾我嘅力量,繼續努力和堅持。
3. TEAM ASICS跟RMAC的訓練有什麼不同?
TEAM ASICS係一個教練/助教導向program,所以訓練上係以基本功以及帶活動為主,例如做drill、拉筋、寫program,跑道禮儀、活動規劃等。TEAM ASICS嘅初期係訓練10K嘅pacer,去到中期則改成為訓練半馬嘅pacer,所以訓練上都係以準繩嘅配速區間為主,港珠澳半馬之後,所有關於跑步上嘅訓練,教練都十分尊重我哋眾人自己規劃嘅賽事,所以容許跑自己嘅program。
RMAC係一個快樂嘅跑團跑班。我隸屬嘅跑馬地班喺休季期間,以紮實基本功,尤其係有氧嘅基礎為主;進入賽季後,每個星期嘅訓練都有微調(速度上或距離上),令班員愈嚟愈貼近自己嘅比賽目標pacing同距離。而兩者都有相同嘅地方,就係訓練完之後都一定係去食好嘢😂。
4. 你是如何準備成為比賽的Pacer的角色?
喺準備港珠澳半馬既pacer 過程中(完成時間sub155),所需pacing為5:27mins/km,呢個時間剛好為我準備金澤馬嘅長課配速。
所以當有跑友問起有心志參與做pacer如何平衡訓練同「公務」,我會同佢講首先無兩全其美,大部分都係取捨,即使係帶一個非常慢嘅配速,都會用咗時間同肌力,呢啲都係成本。所以一定要知自己想點同能力所及,最重要係誠實地同教練溝通,包括其他嘢,例如做gym、睡眠質素、心率,以及最重要係課表嘅訓練效果等等,如果一個適合你嘅教練會調整訓練,並適時向你作出review。
比較有趣嘅係,527呢個pacing喺我開頭準備金澤馬嘅過程中係一個頗為艱辛嘅配速,而且亦經常跳船,但喺預備港珠澳半馬嘅「強行」訓練入邊,慢慢變成我嘅easy run,再慢慢變成jogging嘅pacing。
5.在比賽中擔任Pacer時有沒有任何難忘的經驗?
最難忘經驗一定係同同一集團隊友嘅回憶,分別係Felix、Becky、Cherry ,我哋係分別來自四個跑會嘅跑友,但無論我哋係訓練定係港珠澳當日,我哋都係高度溝通(即係吹水),感情非常之好。溝通係有絕對嘅幫助,我哋每個人長處各有不同,例如Felix嘅速度、Becky嘅穩定、Cherry嘅上斜能力,我哋事前充足討論,例如上斜落斜平路嘅配速,有可能出現嘅突發情況,如何更換持旗手等等。
比賽期間確實有突發情況出現,527呢個pacing於我而言已經係easy run(心率Zone2-3),但開賽頭一公里竟然飆升至Zone5,可能因為當日無風,而且天氣熱,持旗背包散熱不良,加上頭段上斜等,所以平時擔任「收音機」嘅我唔敢出聲,只想好好穩住呼吸同心跳,幾位隊友則互相補位、拎水,同時幫忙應對周邊跑者嘅提問同對話。
平時自己比賽,一定唔會想自己被超越,但擔任pacer,就係希望有跑手能完成目標時間,所以臨衝線前嘅一公里,我地都鼓勵跑手要過我哋,又或者一定唔可以俾我哋過,呢個畫面好有趣,亦係最難忘回憶之一。
過程中也遇上發哥呢😄!
6. 輔助跑步和自己參加比賽有何不同?
自己比賽純粹係為自己,考慮嘅係自己,當日嘅狀態好唔好,又或者選擇加速減速甚至退賽都係自己嘅決定,自己負責返就可以了。
至於輔助跑步,例如平時帶活動、陪朋友練program ,以及比賽帶pacing等,心態上係一定唔同,主要考慮嘅係對方/受眾,被幫助嘅跑手係會對你有信任度,能夠準時帶跑手回到終點/完成program係首要任務,照顧自己重要,同時都要留意身邊跑手嘅身體狀況,如果係練program,適時可以向跑手提供建議,例如調整呼吸、手放鬆、提腿等等。
自己比賽要好好照顧自己、了解自己;輔助跑步要多關心別人,以及要有同理心、溝通、plan B等,大概就係有呢啲分別。
Please follow Insports Hub on Facebook & Instagram
https://insports-hub.com/
FB
https://www.facebook.com/insportshub
IG
https://www.instagram.com/insportsh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