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披粉紅皮膚、滴答哨叫的中華白海豚(Sousa chinensis,下稱白海豚),在香港回歸時被人類喻為「海上大熊貓」。27年後的今天,白海豚的命運不似大熊貓,反而更似「海上野豬」:香港野豬5年間數量減少近三分之二,中華白海豚的數量則在廿年間減少八成,最新公布數據是34條。「徵用」海豚生境的機場三跑於2024年11月啟用,寄望航班於聖誕回復疫情前水平;跑道經濟未起飛,政府提前送白海豚聖誕禮物——北大嶼海岸公園,有望加強保育。白海豚近日兩次上報,一是擱淺二澳的豚屍,另有被繩纏入肉的「V仔」;若出海找剩下的卅多條的豚,在「生態補償」見效前,大概看到垃圾(或水花)的機會會更多。
遇豚蹤講運氣
坐小艇從東涌出發時,白海豚導賞員通常會告訴乘客,與豚相遇要靠點運氣,以防乘客除了水花和垃圾外只收穫滿肚晦氣。「出海保證100%看到垃圾!」環境教育工作者大便妹平時淨灘淨得多,早前隨海洋教育團體出海,見到海豚的她「嘩」了出來;海上漂浮的廢棄物亦令她同感震撼。
旅遊自媒體作者阿金看得比較開。寫遊記多年,在大澳唯一看過的海豚是虎山上海豚雕塑。看到海豚是bonus,遊水鄉風光也不差,他這樣安慰自己。
白海豚生活在香港西面水域,以及鄰近珠江口一帶的鹹淡水交界。其鼓鼓囊囊的前額器官「額隆」能像蝙蝠般,以超聲波溝通和定位;小型魚類難逃過牠們的嘴巴。從前白海豚能在海中暢泳,平均3、4條同游無阻。
沒有超聲波能力的人類,好難訪問經歷過香港赤鱲角機場、港珠澳大橋、機場三跑、深圳機場擴建、澳門新城區和橫琴島南部等填海工程,未來還要迎接「明日大嶼願景」和澳門「生態島」的白海豚有什麼感受。
據香港海豚保育學會的紀錄,白海豚「希希」、「大麻繩」、「Slash」和近日因頸部纏繩上報的「V仔」,背鰭都被割傷留痕;「哨牙蘇」更在8年間4次受傷,看來超聲波無助牠們避開人類和固體廢物的侵擾。
昔日「海豬」變人類好友
好少人知道,到港珠澳大橋一定能看到「白海豚」。大橋江海橋段有3座橋塔名喚「海豚塔」,晚上橋燈亮起如白海豚表演皮球雜耍,寓意「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通過大橋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港珠澳三地花了好些工夫。大橋蓋好後,內地、澳門和香港推出的郵票上,白海豚大多不過10條。
白海豚跟香港一樣,自古以來都跟中國有關係。有些漁民認為喜歡聚集在漁船後,待捕漏網之魚的白海豚會帶來厄運,有人則相信是好運。有廣東人稱牠們為「海豬」,其血、肉和油都有經濟價值。不過,改革開放後,群居生活的白海豚,在不少內地出版的繪本中被塑造為人類的「好朋友」,有忠誠、友愛和愛家庭的特質。
九七回歸,設計師韓秉華獻上臉掛微笑、光滑無疤的白海豚吉祥物。可是,白海豚數量不斷減少,從2003年漁護署《海洋哺乳類動物監察報告》(下稱監察報告)記錄的188條,到2023年剩下34條。雖然漁護署今年中在立法會指,北大嶼海岸公園啟用後,「有信心」白海豚數量可增長,不知僅存的白海豚族群是否仍有微笑。
三跑填海毁生境 約4個粉嶺高球場
「似乎瞅見了一串水花。」一年前曾在海上遙望二澳尋找白海豚的網民Zoe Duan說,看到海豚背鰭時是驚喜的。導賞員教他留意「爆炸式水花」、「奇怪的水氣噴射」和「海面『可疑』的粉紅色」。
只是,就算是曾拍攝白海豚紀錄片的生態攝影師黃遂心,都沒有找到白海豚的秘訣。她曾受訪指「海上真的有好多垃圾、塑膠,最誇張還有漂浮的椅子」,同船研究員要用望遠鏡才能快速捕捉白海豚身影。
雖然白海豚被稱作海上熊貓、視作吉祥物,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鄭家泰稱,從事研究工作前,跟香港普通市民一樣,對此種海豚認識不多。學會近日的新聞稿呼籲政府撤回將來涉及白海豚生境的填海計劃,目前生育率低下的海豚復育無望——估計每兩條白海豚出生,就有一條在母豚哺育期間死亡。
為紓緩機場三跑對白海豚影響,政府除了設立海岸公園,亦正與內地部門商討成立「粵港中華白海豚海洋保護區網路平台」,加強兩地管理、執法、生態監察、教育宣傳等合作。漁護署日前表示工程期間白海豚數量下降是「暫時的適應性反應」,相信長遠數量會恢復。
生態真的能「補償」?2006年,時任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長陳加林認為,在內地不少水域被工程污染後,當時仍有良好水質的香港大嶼山以西海域,是白海豚重要棲地之一。
漁護署在2000年委約第三方進行、有關大嶼山北部各項發展工程項目的報告指,「如果那片水域是中華白海豚活動範圍的一部分,則填海會導致海豚生境永久消失」。立法會去年10月份文件顯示,因三跑填海永久損失的白海豚生境,有670公頃,約等於4個粉嶺高爾夫球場。
三跑工程於2016年展開,而《監察報告》顯示,大嶼山東北面海域,即港珠澳大橋和機場一帶,已經連續9年沒有記錄到任何白海豚出沒。
誰來救救小海白?
如果動物有分階級,白海豚肯定不及風靡全港的大熊貓,但絕對比禁餵之餘沒納入受保護野生動物名單的野鴿,以及同為原生種但近年被「人道處理」近三分之二的野豬要好。
2003年香港政府新聞網「兒童天地」頻道介紹音樂劇《小海白》,邀請市民與來自未來、能呼喚神奇法寶和勸導人類愛護地球的白海豚「小海白」,一起挽救末日。劇中八爪魚「惡多巴斯」和麾下「鯊癲兵團」是污染海洋的壞人。
童年曾與「小海白」漫遊音樂劇的小朋友,長大後或會發現現實中白海豚無法替自己發聲,更遑論為環保「儆惡懲奸」。對白海豚來說,破壞生境的惡霸和奸人是誰?不是做足「生態補償」的特區政府,那麼是鄰近亦填海的地方政府嗎?還是亂拋垃圾、在水上活動期間亂用洗頭水、防曬霜的人?上月大嶼山二澳發現白海豚屍體後,海洋公園保育基金呼籲市民出海遊玩後帶走垃圾,也不要讓洗頭水和沐浴露流入海洋。
不論誰是壞人,若白海豚數量繼續下降,剛成為廣州全運會吉祥物的白海豚「喜洋洋」和「樂融融」,名字與其生存處境將更加諷刺,且或成為豚屍、海豚塔和雕塑以外,更容易見到的「白海豚」了。
■遊戲:香港水域約有34條中華白海豚,你能在本版找出牠們嗎?圈起白海豚並傳圖片到電郵sunday@mingpao.com,讓我們一起尋找豚蹤。(見附圖)
文˙ 梁景鴻
{ 插圖 } 洪忠傑
{ 美術 } 朱勁培
{ 編輯 } 王翠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