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擺脫行人地獄不易!新政策越幫越忙 消基會揭執行盲點

NOW健康(TW)
更新於 01月03日04:06 • 發布於 01月03日02:30 • 陳郁茹 報導

【NOW健康 陳郁茹/台北報導】台灣曾被國際媒體CNN評為「行人地獄」,為了改善行人安全,政府提出多項措施,執行成效卻不如預期,反而衍生新問題。消費者文教基金會表示,新法規定車輛得停讓行人,但許多人習慣以自己的方式走路,甚至在不安全的情況下過馬路,反而增加了交通事故的風險。另外設置行穿線退縮及行人庇護島本意是想改善行人安全,不料卻成為駕駛的新危險區域。

新法上路效果不彰? 車輛停讓行人反添險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根據交通部統計2024年上半年行人死亡肇因,車輛未依規定暫停讓行人先行占比22.6%,而行人未依標誌或標線穿越道路及未依號誌或手勢指揮(示)穿越道路共佔比22.1%。其中,超過一半(52%)的事故發生在路口,顯示人車爭道問題,以及行人對於正確交通行為的認識不足。

2023年6月30日「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34條修正案正式上路,駕駛在行人穿越道、可供行人穿越之交叉路口等地方應暫停讓行人先行通過,然而,規定實施初期就引發不少爭議。例如,行人邊滑手機邊過馬路;甚至當救護車鳴笛要通過時,仍有行人持續漫步在行人穿越道上。也有少數行人對新法規的理解不夠完整正確,誤認為即使自己違規,駕駛也應無條件禮讓行人。

消基會認為,政府對於行人的交通行為及違規認定,應更明確的定義及更積極的教育宣導,例如,在行人穿越道上走到一半變紅燈行人是否可以繼續行走、黃網線路口如未設置行穿線是否可以穿越道路、路口間的行穿線距離如太遠(超過100公尺)可以在其間穿越道路等等,有了明確的定義,行人才有所依循,做出正確的判斷,執法機關也才能以此為據對違規用路人進行開罰。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除了法律規範與設施改善外,行人安全教育同樣重要!消基會建議,政府應推動行人在規劃設計的行人空間如人行道及行穿線應盡量靠右行走,避免行人在行人空間交通打結,這樣可以減少民眾停留在行穿線上的時間,從而提升安全性。

行人庇護島變危險區 台中北區2個月內釀16起事故

想要避免事故的發生,交通設計也是一大環節,消基會提到,行穿線退縮及增設行人庇護島是政府在改善行人安全方面的重要舉措,原本目的為減少行人事故,但是實施效果並不如預期。以台中市為例,僅在北區的短短2個月內,就發生了16起汽車左轉自撞行人庇護島的事故。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消基會指出,行人庇護島的設計,是為了讓行人在過馬路時能夠暫時避開車流,避免在路上停留過長時間。但是這些設施在夜間或光線不佳的情況下,缺乏明顯的標示,使得駕駛者在行駛過程中容易忽視,尤其是左轉車輛常因為視線受阻,未能及時避讓行人或其他障礙物,進而發生碰撞事故。

為了改善此問題,消基會呼籲,政府應該在行穿線退縮及增設行人庇護島時,應加強對行人庇護島的設計與標示,並增設反光條等可視性高的標識設施,提升其在夜間或光線不足時的可見性。這樣不僅能保障行人的安全,也能減少駕駛者因視線受阻而發生的意外。

台灣的行人安全問題是個多方面的挑戰,涉及交通設施的規劃設計、交通法規的訂定與執行、用路人的風險認知等多個層面。消基會強調,政府應更加關注用路人的交通行為的宣導教育,提升用路人的風險認知,並加強道路設施的安全設計,確保行人和車輛能夠在更安全的環境中共存。

# 首圖來源/Freepik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恐怖片有療效?助減肥?專家:4種人不適合看,但對一般人有這些益處
康健雜誌
「癌王」胰臟癌真難防!出現5大症狀要盡快就醫
幸福熟齡(台灣)
化療後手腳麻怎麼辦?70%癌友出現症狀,中醫提供「1」解方
Heho 健康(台灣)
預防蛀牙恐影響智力? 研究:氟化物讓孩童智商走下坡
NOW健康(TW)
你也是「50歲以後睡眠變淺,一點聲音就醒」嗎?日本睡眠教練教你超簡單3方法,打造最「適」睡環境
良醫健康網
同時染新冠+流感!30多歲女併發重症 住院10天仍在ICU搶救
中天新聞網
1981年後出生者注意!赴「麻疹流行國家」可補打疫苗
中天新聞網
日本進口草莓、青森蘋果邊境檢出農藥違規!全數銷毀退運
中天新聞網
做過心導管安心過年秘技 低密度膽固醇維持治療要達標
NOW健康(TW)
嚴重跛行畏懼手術後遺症不敢開刀 醫揭「術前這1事」很重要
台灣健康醫療網
麻疹風暴來了!醫院下令:急診室醫護「要戴N95口罩」
中天新聞網
獨家/得過麻疹就終生免疫?醫示警:中年族群很危險
中天新聞網
奇美醫院無創手術救治囊腫 患者腰痛消失重拾正常生活
NOW健康(TW)
眼睛猛眨?4大症狀觀察你是不是也有「眼輪匝肌亢進症」
康健雜誌
什麼是微創手術?任何手術都可以用微創? 醫解析常見疑問
台灣健康醫療網
感冒初期補充「鋅」緩解症狀、更快好 專家揭最佳攝取量
康健雜誌
麻疹疫情增溫!咳嗽、流鼻水要留意 醫:有問題先衝急診
中天新聞網
夫妻都罹肺癌 蘇一峰曝原因:先生重度吸菸、常常在家中抽
中天新聞網
別誤解愛滋病!民眾不知「U=U」 汙名化成防治挑戰
NOW健康(TW)
肝真的會「爆」嗎?過勞爆肝有沒有道理?
康健雜誌
冬令進補事半功倍 中醫師教你「依體質怎麼選」才能養生保健
台灣健康醫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