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手機地圖已漸漸成為大勢所趨,很多人都不再帶紙本地圖行山,但香港的山藝課程依然教授傳統的地圖指南針閱讀技巧,到底還有沒有需要呢?一級山藝教練何文傑(James)擔任教練已逾8年,他認為地圖只是工具之一,工具本身不會確保你的安全,重點在於技術、態度以及如何規劃行程。
記者、攝影:華嘉昌
James回想,他從2013年開始教練工作,因為課堂需要,他不時需要買新版本的地圖,亦有儲存不同種類的地圖,他現時擁有的地圖有200幾張,因為他不會丟棄地圖,所以也不知如何處理。談到近年手機地圖的趨勢,他坦言使用手機程式是大勢所趨,在最新版本的山藝課程之中,已加入「智能電話定位應用程式使用」的內容。除了傳統的地圖指南針之外,山藝學員還要學習用手機定位。雖然電子地圖看似威脅着傳統地圖的地位,但James認為這不是紙本與電子地圖之爭,在他眼中無論紙本還是手機程式都只是工具。「地圖本身唔會令到行山安全,你識用地圖指南針、識做定位,就會令行山安全啲,我覺得技術重要過張地圖。就算係行山App都一樣,行山App唔會令到你行山安全咗,問題係你識用行山App、識用GPS,先會令到行山安全咗。」
前人GPS紀錄不能盡信
他認為山藝課程除了教授地圖閱讀技巧外,更重要是行程策劃。「無論用地圖都好,用手機GPS都好。如果你跟其他人嘅GPS紀錄行,路線係人哋嘅,佢可能半個鐘跑完,但如果你係行山,就要諗自己步速係幾多。行到邊有Check Point?幾時休息?行到邊有車可以走?令到你安全嘅唔係張地圖,而係你嘅行程策劃,同埋你嘅態度。」他強調地圖只是工具,而且只是影響行山安全的眾多因素之一,說到底最重要的還是技術、態度和充分的準備。
James一再強調行程策劃的重要性,他曾好幾次在大東山遇到行山新手,黃昏四、五時才從伯公坳登大東山,亦試過在入口處有登山客向他問路,登山客只是手拿一支小小的樽裝水、穿上一件短袖衫就上山。「其實由伯公坳上大東山差不多都要3個鐘,當你同佢講路程好遠,有冇問題?每個人都會話冇問題,我冇聽過一個人話有問題。大家冇諗過會有問題,因為係香港真係可能冇問題,佢最多捱6個鐘,好辛苦之後,呢世都唔行山。但如果係外國,就可能已經冇命。」
驚見用Google Map爆林
雖說電子紙本各擅勝場,但James自己會選擇哪一種地圖呢?他就表示自己喜歡用紙本地圖多於行山程式。他覺得用紙本地圖,無論去到世界哪一個地方,用不同比例的地圖,都是同一個用法、同一個介面、同一種技術,反觀每個程式的用法都有不同,使用不同程式也要重新學習。縱使他亦會使用行山程式和電子地圖,惟他認為要選用合適的行山地圖程式,Google Map之類的電子地圖就不建議了。James提到曾在密林中,遇到依靠Google Map行山的迷路人士,回憶起都覺膽顫心驚。他指,其實部份程式非常適合行山,尤其去日本行山時,他一定會用手機地圖,例如日本國土地理院的地圖程式,整體而言,日本的手機地圖已發展完善、方便及好用,反觀香港的則有所不及。他雖然大讚日本的手機地圖,但他說去日本行山一定會買一張當地的紙本地圖,即使去一些較簡單的旅客路線,例如富士山都不例外。「只係幾百円買張地圖,可以當紀念品,又可以當牆紙咁貼起裝飾,係幾開心嘅事。」
說到手機功能,James亦會使用行山程式的路線規劃功能,先在程式內畫好路線。但他強調,就算用手機的規劃功能,都不能盡信程式提供的建議路線。「如果你只係一個初哥,普通山路都未必應付得到,但手機App可能會叫你去行三尖,其實你都冇能力判斷自己行唔行到。工具本身冇問題,呢個係人嘅問題。」他認為無論用什麼地圖也好,都要靠自己判斷路線是否安全,「唔好將條命交晒俾人哋。」
用舊地圖覓失傳界石
James認為我們所說的行山地圖,只是狹義上的地圖,其實除了行山常用的地形圖和郊區地圖,還有很多不同種類的地圖。他指出因為疫情關係,這一兩年多了時間四處尋找山野中的古跡,很多時候就是依賴舊地圖中的提示,令他找到不同遺跡。他拿出一張1920年代的英製1:600地圖跟記者分享,他就是靠這張地圖,找到山頂的舊海軍准將別墅遺址及海軍界石。James跟拍檔因為興趣,開始經營「香港行跡」專頁,在過去一年找到不少鮮為人知的歷史痕跡。由於行山的關係,令他和地圖結緣;因為地圖的關係,令他找到山林中的遺跡;這些已湮沒的遺跡,因此得以重見天日,令人們知道那段被遺忘的歷史。
Ming Chung Chan 2樣都有佢既好處,所以 why not both, 學多樣無壞
2023年02月18日03:26
yuki lau 謝謝你的提示,我又長知識
2023年02月18日04:34
藍鈴 手機重亦會冇電,帶兩樣冇問題呀。
2023年02月18日03:22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