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近月,啟德——這個很多港人並不熟悉的社區突然成為新聞焦點。當政府在1月末公布簡約公屋選址啟德世運道後,很多當區居民群起反對,指計劃違反啟德作為CBD2(第二個核心商業區)的規劃原意,成為簡約公屋最新4幅地皮選址唯一引來抗議的地區。但反對無效。至今,簡約公屋落地啟德勢在必行,不少啟德居民仍意難平,私人屋苑外「反對啟德世運道選址為簡約公屋」、「要求盡快落實CBD2.0發展」」的橫額繼續高掛,居民群組亦醞釀舉行遊行。作為居住近10年的啟德公屋邨民,我旁觀了這場主要由私人業主鄰居發起的風波。
大概不是業主的緣故,就算我對啟德簡約公屋逾95億的造價,以及簡約公屋能否實質解決香港房屋問題抱有深深的質疑,我並沒有如此大的反應。在概念上,我知道簡約公屋影響啟德規劃,但在情感結構上又確實感到置身事外。
回過頭來,發現隨着這幾年啟德設施落成和私樓入伙,我感知到的既是社區逐漸長成的過程,另一個面向也是階級逐漸突顯的過程。而最近簡約公屋的爭議,無疑顯現和放大了階級的存在。
市區的荒漠
啟德是怎樣的地方?很多人或許只知道,啟德鄰近九龍城,是舊機場。
10年前,當我和家人被派到啟德公屋,我也只有這樣的認知。後來也最多模模糊糊知道:這片地方很重要,好像是未來發展的核心。對「等到頸都長」的我們來說,最重要是派到公屋,這樣就能減低租金開支,改善居住環境。但住落就知,所謂核心,其實相當「吊腳」,甚至有「市區荒漠」之感。初住啟德,地鐵尚未開通,巴士路線不多,雖然鄰近九龍灣、彩虹、鑽石山、九龍城、土瓜灣這些在機場年代一同發展的社區,但都是看起來接壤,實際上距離頗遠,更被重重的道路區隔開來。
舊日痕迹抹得太乾淨
今日的啟德工地處處,初期的啟德更甚。整個啟德發展區雖佔地逾320公頃,大約等同17個維園,但對第一批公屋住戶的來說,只是一片約10公頃、不到半個維園大小的公屋區,除此之外盡是地盤。在這市區荒漠,啟晴邨和德朗邨自成一國,兩條屋邨合共有15座Y形和十字形的大廈,一個晴朗小商場,一個外判小型街市及2間非牟利服務機構,就支撐起區內1.3萬伙、3萬邨民的各種需要。恍如「開荒牛」一般,初期的啟德邨民既承受社區配套的不足、交通出行的不便,另一方面也帶旺社區,成為「先入伙,後增資源」的先行者。
諷刺的是,啟德的荒漠還在於此地明明是一個充滿歷史傳奇的地方,不單在百多年前是九龍半島的核心,後來更成為見證香港起飛的高難度市區國際機場,是很多港人的集體記憶,然而住在這裏卻更像住在一片平白冒起的填海新大陸。這裏沒有舊物舊建築,所有街道都是新的,需要公開徵集命名。比較能言說地區歷史的,大概是整片啟德新區仍保持被啟德河包圍、有跑道區的舊機場輪廓,另外公共屋邨也有以機場為主題的兒童遊樂場、歷史圖片和展覽長廊。不能說公屋的設計師沒有心思,但這些都是新的古物,相反舊日的痕迹抹煞得過於乾淨。
不斷解封新生事物
不過,作為第一批入住啟德的邨民,卻有另一種見證歷史的感覺。沒錯,啟德是地盤處處,但每塊圍板拆除都有地圖解封的豁然開朗感。
從2條公共屋邨開始,近10年啟德陸續入伙了1個居屋屋苑和11個私人屋苑。住宅以外,小學和中學在2016年和2019年遷入,帶來漂亮的建築、朝氣勃勃的學生群,以及響亮的校園鐘聲。另外,工業貿易大樓和毗鄰的啟德社區會堂在2015年啟用,香港警察東九龍總區總部、稅局大樓分別在2020年和2022年陸續遷入運作,而結合甲級寫字樓及購物商場的AIRSIDE剛在年初建成,另一個地標SOGO雙子塔大廈亦正全力拔地而起。到了今年,入住啟德10年,雖然整體規劃落成仍不足一半,但社區的面貌漸見雛形。
在眾多地盤中,居民最雀躍的解封一定是啟德港鐵站和毗鄰的啟德車站廣場及啟德大道公園。當啟德港鐵站在2020年2月開通時,全城在疫情的陰霾中,但啟德居民卻感到「港鐵開通好興奮」。在2021年末,毗鄰港鐵站、佔地6.7公頃的啟德車站廣場及啟德大道公園也告啟用,解封了市區少見的大型露天廣場、草坪、遊樂場和健身設施。很多人第一次來,竟感嘆此地大得似深圳!
對居民來說,伴隨公共設施解封的還有新的社區經驗。因港鐵、廣場和公園連貫公屋區和私樓區,兩種階層的居民自然有了更多的接觸和交集。此前,居於啟德東北公屋區的我甚少踏足啟德坊私樓區那一帶的空間,空間連通後我的移動半徑大幅向南拓展。由此,逐漸感受到兩種房屋類型的差別,也看到私樓區帶來的「新生事物」。
門禁社區:地產舖、酸菜魚和寵物
啟德坊私樓區的命名術是首要的差別。稍作觀察,不難發現啟德私樓的名字或中或英,如澐璟、尚.珒溋、Oasis Kai Tak、The Henley和Monaco,塑造「高大上」的形象;相反,公屋的命名樸素而帶有祝福意味,如康晴樓、樂晴樓、德瑞樓。
另外,2條公共屋邨是開放的,雖然沒什麼特別設施,但任何人都可以進去。相反,啟德坊的私樓區則是12個「可望不可即」的門禁社區。從外向內看,可以看到寬敞的電梯大堂和精緻的私人花園,看不到的則是「外人免問」的會所和設施。幾個發展商在此建成有高有低、幾種模樣的樓宇,恍如很多個高低不一、互不瞅睬的巨人,相反公屋則更加整齊劃一。
當公屋區和私樓區連接,地產舖、更貴但也更好吃的餐廳和寵物是最直觀的新生事物。啟德坊私樓區一條長長的有蓋行人街道,成為公屋邨民消費的新去處。這條街採用柱廊式設計,模仿昔日九龍城騎樓的街道氣氛,但最多的店舖卻是地產舖。四大地產代理行分店連着分店,每隔一段路就有簇擁聚集的地產經紀。
「特選住戶」尊享九折
在我看來,私樓區最大的「福利」是新餐廳。啟德坊私樓區的食店——從茶餐廳到酒樓的質素明顯比公屋那邊的更好,價錢當然也更貴,但每逢周末假日,這些食肆經常逼爆。有趣的是,私樓區除了新增「看着地盤歎咖啡」的文青cafe和西餐廳這兩類貴價餐廳,此處竟有3間主打酸菜魚的川式餐廳,被居民笑稱為「啟德特產」。箇中原因,可能是因為這區比較多港漂和專才,於是商家樂意開這類餐廳吸客。
不過,私樓區的餐廳也不總是那麼歡迎公屋邨民,起碼未必像歡迎附近私樓的住戶一樣。有一次,我看見一家餐廳張貼的廣告,上面寫着「特選客戶及住戶憑住戶/職員/學生證立即尊享10%OFF」。我上前查詢什麼才算「特選住戶」呢?店員答我,基本上附近的私樓住戶都包括在內。我隨即問道,那公屋算不算?店員支吾以對,說公屋離比較遠……我沒有再追問下去,那頓飯也沒有「尊享」九折優惠,但事實是公屋離該餐廳也不過七八分鐘的步行距離。
除了人和商店,啟德坊私樓區也帶來社區新成員。眾所周知,公屋不准養寵物,但啟德坊的私樓卻可以,其大片的遛狗空間更是眾多私樓的賣點。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就不時見到可愛的大狗小狗,以及主人和汪星人間肉緊的相處。
「保衛CBD2」還是保衛樓價?
不是業主,還真的不會有業主的思維。到這次簡約公屋事件鬧得滿城風雨才知道,原來這麼多業主着緊啟德的規劃藍圖和地區形象,不但要保留足夠多的商業大廈,而且整體形象要發展成類似CBD1中環那樣高端。對於擱置的單軌列車,我一直都沒太留意,原來它是眾多啟德樓盤的賣點!
根據啟德居民的公開信,反對者批評政府「政策朝令夕改」,影響人才和投資者的信心,亦質疑政府沒向城規會申請及諮詢,違反程序公義;又斥簡約公屋最快到2031年才可騰空作原先規劃用途,涉及的公帑未用得其所。而傳媒報道和網上帖文的反對聲音更加多樣,有人哀鳴「不要讓劏房看見未來,但讓中產看見地獄」;有人擔心萬戶家庭遷入添社區交通和學位壓力,甚至影響治安和社區風氣;有人批評簡約公屋截斷地下購物街;有人不滿屋苑對正簡約公屋,阻擋原來景觀(當然原有規劃也有商業大廈);也有人感嘆「近年終見到啟德成型,忽然又好似被插一刀」。當中也有港漂住戶稱,他們經過2019年針對內地的運動後仍在啟德定居,是因為相信香港政府及「香港故事」、CBD2,但現在各種承諾及規劃消失改變,「我們很多港漂都覺得被香港政府騙了」。
香港階級故事縮影
我才發現,啟德於我是一個not bad乃至good enough的地方,但對很多真金白銀買樓的業主來說,啟德卻是癡心錯付,積怨已久。然而,如此多啟德業主關心CBD2形象和區內的商業設施比例,其核心未必真的是在意區內應有什麼產業發展或原區就業。一個不便宣之於口的考慮是,相當比例的商業用地被認為能鞏固啟德CBD2形象,繼而穩住啟德樓價和心目中的高端生活。說到底,當一個人將儲蓄和未來收入孤注一擲買樓啟德,看中的很可能是啟德作為CBD2應許的「優質生活」和「資產增值」,自然希望該區樓價一路向上,而不希望有任何引致樓價下跌的事情發生。據我觀察,公屋邨民批評簡約公屋的聲浪顯然較小,就算有邨民反對,理由未必是「違背啟德CBD2」的定位,而很可能涉及社區交通、學位、民生設施等承載力問題。
在香港,階級往往是以「有樓」與「無樓」劃分,其差異不單是關於收入、資產和社會地位,也是關乎如何感知、理解自身和社區的關係。在這個意義上,啟德簡約公屋爭議無非是香港階級故事的一個反映。
文˙ 艾迪
{ 圖 } 作者提供、資料圖片
{ 美術 } 張欲琪
{ 編輯 } 朱建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