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適堡Physical「全線暫時停業」,受影響的員工近800人,而會員則達數萬人。筆者過去幾天接受電視台、電台及報章訪問,歸納結論如下:
1.租金過高:舒適堡在最高峰時期,分店多達20多間,在2018年前在全港名列榜首。
幾乎每間分店佔地逾萬平方呎,估計每月租金或達數十萬甚至過百萬元,即是說每月至少要付2,000萬租金!
2.人手開支「重磅」:
教練、美容師、前線員工、行政人員超過700人,假設每人平均月薪2萬元,每個月相關支出連同強積金超過1,600萬!
3.未計水電媒、維修費或其他雜費,舒適堡每月營運成本需要4,000萬元!羊毛出自羊身上,單靠割喉式會員費(有時候特價降價到100元月費),又怎可維持營運成本?
自自然然,Hard Sell文化愈來愈恐怖,這也是為何每年舒適堡總會爆出「劏客」新聞,一Sell就Sell幾百堂。
4.舒適堡未有趁24小時健身中心掘起,從而乘勢洗底及轉型。原因無它,從上述1-3點就知道,重磅成本壓下來,又從可騰出資金轉型?
5.三年疫情、疫後市民北上熱潮,加上移民潮,顧客減少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而在經濟不景的情況下,市民不再大手筆一次過購買幾百堂套票。
6.新經營模式一:24小時健身中心
根據《香港健身Guide》調查顯示,全港運動及健身場地由2010至2016年約500至600間,增至2023年10月共1,355間。
單計24小時健身中心由2018年的9間,大增20倍至去年10月214間,其中24/7 FITNESS分店多達100間(總佔80萬呎),打破香港紀錄。
以筆者觀察,95%的24小時健身中心拒絕Hard Sell文化,皆因只要每間分店會員達到600人,已有機會盈利。駐場教練只會提供增值服務,不會Hard Sell,因為硬推銷會影響品牌,得不償失。
目前Hard Sell文化的健身中心,僅佔全港約3%;假設舒適堡最後決定全線結業,相關數字會下跌到1.5%,相信整個運動及健身業界都會叫好。
7.新經營模式二:精品健身室
近年愈來愈多教練創業 ,開設500呎至2,000呎的精品健身室,他們有些是One Man Band,有些是兩三位教練一同創業,租金由2萬到5萬元不等,只要懂得控制成本,要有營利並非難事,何必到大場做「跑數教練」?
某One Man Band教練在尖沙咀創業,假設他有15名客人,每堂收800元,每人固定每月上10堂,不用硬銷已有12萬元營業收入,扣除2萬租金、1萬雜費、1萬宣傳費,每月該教練收入已達8萬元。
8.新經營模式三:奧運熱潮
除了健身教練外,近年運動員創業亦有上升趨勢,特別是香港運動員在過去兩屆奧運有好成績,亦讓劍擊中心、攀石中心、忍者健身中心、體能訓練中心應運而生。
9.舒適堡灣仔分店由Healthy接手,筆者對此感到匪夷所思,如果繼續維持以往高成本模式營運,只有Hard Sell文化可以營運下去。
10.目前香港有健身室會籍的人數為42萬,佔香港人口約6%,而世界一線城市紐約則有20%人擁有健身室會籍,假設以此為目標,香港未來運動及健身場地超過3,000間,絕非奢想。
*上述數字源自《香港健身Guide》,任何人士及媒體引用有關數字及論點,請註明出處及作者姓名。
運動公關Gordon 邱益忠
亞洲運動及體適能專業學院(AASFP)運動公關/董事
青年創業軍《第三屆十大傑出創業青年選舉》顧問主席
香港健身Guide籌委組主席
《Startup公關教你初創成功學》作者
Instagram:gordon_khoo
註:專欄作家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
密切留意BossMind動向!立即CLS
縺界 ◼️🪶Gealbhan 個阿爺 永遠死因都係離唔開盲目擴充
09月10日05:41
有術有道,上善若水 每堂收800?
09月10日05:17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