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出世後是一張白紙,需要父母教導他們日常的生活技能,但很多人會害怕小朋友沒有足夠能力「獨立」。其實小朋友潛能無限,只要有適當訓練,他們在正式上學前都已經有一定的自理能力。有育兒專家表示,讓孩子發展自理能力是很重要,但前提是要有合適的時機。
Photo from MamiDaily
育兒教練兼2名孩子的媽媽Sue Atkins表示,讓孩子有機會自己做自己事有助他們建立自尊和自信,家長要告訴他們世界並不可怕,同時家長本身也要保持清醒的頭腦。除此之外,訓練孩子獨立要逐步和考慮他們的成熟度,並非以孩子的年齡為基礎。當中很多程度取決父母是否願意放手,父母也要相信自己孩子的能力,並把握機會進行交談和教導。Sue也提供了訓練孩子獨立的指南:
2歲:做簡單家務
一個家庭是一個團隊,讓孩子參與照料家庭有利他們獨立。父母可以由孩子2歲時讓他們整理玩具、教他們把把髒衣服放在洗衣籃裡開始。到4、5歲時,他們可以整理床鋪;7歲左右便可以擺桌子、收拾購物回來的東西、在監督下使用吸塵器;到10歲時可偶爾給他們打掃浴室和廚房。如有需要,可將任務變成遊戲,但不鼓勵孩子做家務後給予金錢獎勵,因為要讓孩子知道幫助父母是正確的。
Photo from MamiDaily
5歲:準備早餐
5歲的孩子有能力安全地在一碗麥皮倒牛奶,到7、8歲可以烤麵包,但最初家長要監督並解釋危險。家長也要了解孩子自己準備早餐時需要更長的時間,Sue明白早上的時間很匆忙,但每事都幫助孩子會削弱他們的能力。
6歲:得到零用錢
孩子到6歲左右才開始了解金錢的價值,故當他們上學後,每周可給予零用錢,並鼓勵他們儲錢,一開始可以用錢甖儲錢。到11歲時,可到銀行為他們開銀行戶口,長更大後可以引入津貼來支付孩子的午餐、車費等生活必須品。但父母要讓孩子知道,他們要好好管理這種「自由」,家長也要密切關注孩子的使用狀況。
Photo from MamiDaily
9至11歲:商店購物和獨自上學
Sue舉例,在日本兒童6歲起便可獨自上學、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去商店等,但父母也要評估風險和了解孩子成熟程度。Sue提醒當孩子要去商店時,要確保他們了解收銀台的運作方式,並攜帶足夠現金,不要因別人而質疑自己的教養方式,也留意孩子沒有做任何危險或魯莽的事。
此階段亦可讓孩子嘗試獨自上學,這取決於他們的常識和上學路線,Sue建議盡量在孩子上中學前讓他們嘗試,其中關鍵是提前做好準備,當中考慮安全問題、道路是否繁忙、行路時會否戴耳機之類;同時提前和他們走上學路線,並指出潛在風險。但如果孩子不願意,切勿強迫孩子獨自上學。
Photo from MamiDaily
10歲:沖熱飲
這看似是一個簡單問題,但其實用水壺、杯子和茶壺有燙傷的風險。不過當孩子到了10歲,應該會有信心做到此事,前提是父母已教懂他們蒸汽會帶來的風險和高溫的持續時間。
11至12歲:自己有手機
Sue提醒要盡量推遲孩子有自己手機的時間,因為對孩子來說,手機就像是一個電子保母,帶潛在風險;但隨著孩子長大,的確有必要用手機和孩子保持聯繫。不過,父母需要有策略監控孩子的使用,同時不應讓孩子使用社交媒體,手機也要遠離臥室。父母也要培養孩子養成習慣:在入睡前1小時,手機屏幕是關閉的。
Photo from MamiDaily
12至13歲:一個人在家裡
此階段可讓孩子獨自在家,但也要和他們說父母外出時間有多長、發生緊急情況時該怎樣做、要遵守那些規則。到練習純熟時,父母可嘗試不留家過夜。
14歲以上:照顧年幼的弟妹
父母將這個責任交予年長子女是一個複雜問題,這再次取決孩子的成熟程度和知識水平。年幼孩子的歲數也是關鍵,父母當然不能將3歲孩子交託給14歲孩子,但如果年幼弟妹是10歲便不一樣了。
Photo from MamiDaily
Text:Mami Editorial
Source:The S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