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月影視串流平台Netflix(美股代號:NFLX)上的韓劇《魷魚遊戲》播映以來屢創話題,創下9億美元價值。提及Netflix,創辦人Reed Hastings廣為人熟知,實際上,當初創立Netflix的想法,卻是來自另一位創辦人Marc Randolph。在Netflix的成長中,那個完成從零到一突破的便是他。
撰文:經一編輯部| 圖片:新傳媒編輯部、Getty Images、iStock
1995年,Randolph參與了自動化軟件測試公司Integrity QA的創立,1996年底,這間公司被生產軟件開發工具的公司Pure Atria收購,而後者的創始人正是Hastings。
Randolph在Pure Atria的角色是營銷副總裁,後來,Rational Software又以8.5億美元,收購了Pure Atria。
收購一旦完成,Hastings和Randolph都將失去工作,成為有錢有閒一族。
租售業務二選一
在收購正式完成之前的幾個月內,Randolph每天都在思考下一次的創業方向,並記錄下來,同時他也一直試圖說服Hastings,成為自己下次創業的顧問或投資人。
某天,Randolph因失眠看了一卷錄影帶。沉浸在創業靈感當中的他,第二天對Hastings詢問其對錄影帶這個創業方向的看法。
Hastings回答說:「別提了,我之前歸還錄影帶的時候,被百視達(Blockbuster)扣了40美元逾期歸還的罰款。」
當時亞馬遜(Amazon,美股代號:AMAZ)剛上市不久,電子商務被視為下一波浪潮。
Randolph聯想到把錄像帶和電子商務「合二為一」的想法,例如建立一個錄像帶租借網站。不過,錄像帶成本、運費、配送效率等問題短期很難解決,於是他暫時擱置了這個靈感。
他後來發現了輕巧便攜、運費低廉的DVD光碟,這個創業想法的可行性一下變得非常高。
1997年,Netflix開始提供郵遞電影光碟服務,由Randolph擔任行政總裁,負責公司營運;Hastings則投資了200萬美元。1998年,Netflix的業務分成光碟出售和出租兩種。
當中出售業務佔總收入的99%,利潤豐厚,但隨著亞馬遜和其他競爭對手也將販售光碟,這筆收入將很快被蠶食。
至於佔總體收入只有1%的出租業務,儘管看起來有潛力,但一直不見起色。
Randolph認為公司應該專注將有限資源投入其中一項。那麼問題來了:是出售還是出租?
Randolph的判斷是,若不放棄出售業務,等亞馬遜開始賣光碟時,Netflix就玩完了。所以,不如立刻專注於出租業務。
自動續訂曾惹爭論
對於當時還很弱小的Netflix來說,要選擇專注是相當困難的抉擇,核心業務尚不能支撐營運,又沒有足夠的外部資金,最終公司只能裁員。
經過陣痛期後,Netflix靠Hastings在投資圈的超強名聲和人脈募集到資金,最終得以上市。
Randolph在Netflix上市後不久便辭退,公司完全交給Hastings處理。訂閱制拯救了Netflix,讓Netflix的業績一飛沖天。
相信現時網民都很熟悉視頻網站的會員訂閱制,但在20多年前,訂閱制是商業模式的大創舉。
當時Netflix以「首月免費」吸引不少新客戶加入,大受歡迎,但很快兩人開始爭論首月過後,到底該不該幫客戶自動續訂。
Hastings起初反對此作法,他認為除非客戶主動續訂;否則,不應直接從客戶信用卡扣下一期費用,因為這像在搶錢。
但Randolph認為,客戶必須輸入信用卡資料才能免費試用;Netflix則寄給客戶價值100美元的電影光碟,這對公司來說負擔也不小。
所以,他認為除非客戶主動取消訂閱;否則,公司應預設客戶願意續訂,直接扣下一期款項。
「首月免費」即將屆滿時,Randolph焦慮不安,擔心大量客戶取消訂閱。
最後員工衝進他的辦公室激動地說:「訂戶續訂了!」後來Netflix改為100%訂閱制。
讓位離開公司
Randolph曾表示「沒有人事先知道一切,沒有人能夠事先完全知道哪些想法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所以任何想法都有可能成功或失敗。」
他也給創業者建議:不要再紙上談兵,或只是空想。「你必須找到一個快速、有效且低成本的方法,將你的想法提煉出來,並使其與現實產生火花。」
然而,訂閱制燒掉了大量資金,令公司無以為繼,甚至一度要尋求賣盤。
Randolph說,若不是Hastings找來投資給公司續命,Netflix早就沒了,所以他不介意人們把光環都給了他,他也接受Hastings的要求,將行政總裁之位出讓。
此外,Netflix即將上市時,他也明白自己已不再被公司需要,於是作出了離開公司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