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閱讀《十八歲出門遠行》時,我剛好在大學畢業前獨自完成了一次顛簸的遠行,心力交瘁地回到了我最熟悉的故鄉。但不管有沒有遠行,我想曾經年輕過的人或多或少都會對這篇小說有點感觸,因為從來沒有一節課教過我們該如何成長,我們都是突然在赤裸的現實中被鞭策得遍體鱗傷,在失望與傷痛之中慢慢學會為自己穿上保護衣,去抵抗世界與人性的黑暗。
《十八歲出門遠行》是余華於1987年創作的一篇短篇小說,全篇不足五千字,卻是他的成名作。故事講述18歲那年,「我」帶著漂亮的紅背包、下巴幾根剛長出來的鬍鬚、一些熱情與期待,獨自展開了充滿挫折的遠行。先是找不到旅館,繼而截不到順風車,好不容易才在公路邊硬闖上一輛裝滿蘋果的汽車,汽車卻突然拋錨。
然後「我」遇到數個騎著單車下坡的農民,農民不理會「我」有關旅館的詢問,反而開始理所當然、富有條理地搬走車上一筐筐的蘋果。震驚的「我」立刻代司機守護被搶劫的蘋果,卻只換來在鼻上狠心的一拳,以及在一旁無動於衷的司機的嘲笑。山坡上開始湧出更多帶著拖拉車和單車的人群,「我」愈是毫無保留地反抗阻止,愈承受更多的傷痛。農民繼而又把汽車上的硬件都拆走,準備離去時,司機也拿著「我」的紅背包,笑哈哈地跳上了他們的推拉車。
天色轉黑,四周荒涼。遍體鱗傷的「我」躲進遍體鱗傷的冰冷汽車裡,在竟沒被撬去的座椅上找到了一些安慰,如置身在溫暖的旅館中。然後「我」想起在那個晴朗溫和的中午,父親拿著紅背包跟「我」說:
「你已經十八了,你應該去認識一下外面的世界了。」
每次閱讀的時候,我總是對「我」向汽車司機求坐順風車的一幕印象深刻。當司機在公路邊修車的時候,「我」走上前為他遞上香煙和火,我以為他接過「我」的煙,就得讓「我」坐他的車,所以當他粗暴地拒絕的時候,「我」只能焦急地闖上汽車。幸好司機沒有反抗,更在路上和「我」暢談聊天,仿如兄弟知己,使「我」誤以為這輛汽車就是一直在尋找的旅館。
在那些青蔥歲月裡,總有很多刻骨銘心的教訓都是源於那句「我以為」。我以為世界必然是公平的,我以為人性都是真誠溫柔的,我以為反抗一定會得到支持和勝利,我以為我不會那麼輕易地遍體鱗傷、失去裝滿我所擁有的紅背包。於是總會在想,早知道旅途是如此艱苦,早知道尋找到的旅館竟是一輛體無完膚的汽車,我不會讓自己踏上這趟旅程。
可是,成長,其實就是用遍體鱗傷去為一切重新作出定義,在理想的「我以為」與赤裸現實之間,找出一個平衡點,建立屬於自己的理解。
想到要付上很多痛與淚的代價,內心必存著很多不安與彆扭,而前方也許亦未必存有能依靠的旅館,但也請要記得像旅途上指點「我」的人所言:
「你走過去看吧。」
因為你已經十八了,你應該去認識一下外面的世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