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撕裂性胸痛恐主動脈剝離? 醫談主動脈剝離成因與治療

NOW健康(TW)
更新於 2023年12月02日01:32 • 發布於 2023年12月02日01:30 • 編輯部 整理報導
▲主動脈剝離是危及性命的急症,陳紹緯醫師解釋,主動脈壁分為3層,如果主動脈內膜有破裂口,血液便會灌入血管壁中,導致血管壁撕裂,而被稱為主動脈剝離。(圖/NOW健康製作;圖片來源/ingimage)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那是1位60多歲的男士,在8年前曾經爆發劇烈胸痛,送到急診室後,發現是A型主動脈剝離。」林口長庚醫院心臟外科教授陳紹緯醫師指出,「當時緊急安排開胸手術,切除損壞的主動脈,並用人工血管重建升主動脈與主動脈弓。術後患者順利恢復,平安出院。」

什麼是主動脈剝離? 依發生位置又可分為A型與B型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患者本來都按時回診追蹤,但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升溫後,患者便不敢回醫院。陳紹緯醫師說,後來患者再次被送進急診室,是因為發生新的B型主動脈剝離。由於疫情期間不敢回診,患者的血壓失去控制、越來越高,終於導致主動脈剝離再次發作。

經過討論後,患者選擇接受主動脈支架手術處理B型主動脈剝離,又能順利出院。陳紹緯醫師說,再度撿回1條命後,患者深深體會到控制血壓的重要性,決心好好接受治療。

主動脈剝離是危及性命的急症,陳紹緯醫師解釋,我們的主動脈壁有3層,內層、中層、外層,如果主動脈內膜有破裂口,血液便會灌入血管壁中,導致血管壁撕裂,而被稱為主動脈剝離。原本血液該走的管腔稱為「真腔」,血管壁中撕裂的空間稱為「假腔」。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什麼是主動脈剝離?(圖/照護線上提供)

主動脈剝離發作時,通常是突然爆發非常劇烈的撕裂性胸痛。陳紹緯醫師說,可能從前胸痛到後背,痛到全身冒冷汗,相當痛苦。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主動脈剝離可能傷害重要的動脈,若傷害冠狀動脈,會導致心肌梗塞;傷害頸動脈,會導致中風;傷害腸系膜動脈,會導致腸壞死;傷害腎動脈,會導致腎臟壞死。陳紹緯醫師說,主動脈剝離可能造成多種嚴重併發症,症狀表現非常多樣化,也會增加診斷的難度。

根據主動脈剝離的位置可區分為「A型主動脈剝離」與「B型主動脈剝離」。陳紹緯醫師說,侵犯升主動脈的稱「A型主動脈剝離」,未侵犯升主動脈的稱「B型主動脈剝離」。

主動脈剝離危險因子有哪些? 以性別來看較常發生在男性

A型主動脈剝離非常致命,容易造成心包膜填塞、心肌梗塞,一旦發生可能導致猝死。1760年英王喬治二世用力解便時猝死,解剖後發現有A型主動脈剝離。

▲主動脈剝離的危險因子。(圖/照護線上提供)

主動脈剝離較常發生在男性,危險因子包括老年人、高血壓、家族史、動脈粥狀硬化、結締組織疾病(例如馬凡氏症候群)等。陳紹緯醫師說,如果主動脈內膜較脆弱,在血壓升高時,內膜便可能出現破裂口,進而產生主動脈剝離。

主動脈剝離即刻救援 常見治療方式有哪些?

A型主動脈剝離侵犯升主動脈,死亡率相當高。陳紹緯醫師說,許多患者在發作時便猝死,如果能夠及時送到醫院,才有機會開刀搶救。

針對A型主動脈剝離,建議進行開胸手術,必須移除損壞的主動脈,換上人工主動脈。陳紹緯醫師說,如果主動脈剝離侵犯冠狀動脈,便需要進行重建或繞道手術;如果瓣膜受損,便需要移除瓣膜,換上人工瓣膜;如果侵犯主動脈弓,就必須重建主動脈弓以及通往頸部、手臂的重要血管。

▲主動脈剝離治療方法主要以人工血管置換術與主動脈支架手術為主。(圖/照護線上提供)

針對B型主動脈剝離,目前絕大多數是採用主動脈支架手術。陳紹緯醫師說,在主動脈中放入覆膜支架,封住主動脈內膜裂孔,並將血流和病變的主動脈隔離。

主動脈支架手術一般是從鼠蹊部的股動脈穿刺,在X光引導下將導管延伸到合適的位置,再逐步展開主動脈支架。陳紹緯醫師說,相較於傳統開胸開腹手術,主動脈支架手術的風險較低,術後疼痛較少、恢復較快,住院天數較短。

A型主動脈剝離的患者中,約9成是同時侵犯升主動脈與降主動脈。陳紹緯醫師說,針對同時侵犯升主動脈與降主動脈的主動脈剝離,外科醫師會先進行開胸手術,重建升主動脈、主動脈弓。必要時可進行混合式手術,在術中將主動脈支架放入降主動脈裡。混合式手術可以進行較大範圍的重建,而且有助於縮短手術時間,減少術中失血量。

是否採用混合式手術,需要經過詳細的評估,醫師會根據患者的狀況,擬定合適的手術計畫。

貼心小提醒

無論是接受主動脈重建手術或是主動脈支架手術,請務必定期回診治療。陳紹緯醫師強調,一方面利用影像檢查追蹤主動脈的狀況,一方面利用藥物控制血壓、心跳,降低主動脈擴大、撕裂或再次手術的風險!(文章授權/照護線上)(點看下方了解更多)

文字編輯:連慧婷
責任編輯:陳珍妮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咖啡】盛傳有減肥功效 拆解防彈咖啡優劣
活好的 So Fit So Good
豆豆四類營養大不同!營養師揭:綠豆是澱粉、花生屬於油脂
中天新聞網
肌少症超可怕,坐下就爬不起來!40歲後肌肉快速流失,補充6食物找回肌力
幸福熟齡(台灣)
11歲男童突腹痛與血便,以為「食物中毒」! 膠囊內視鏡找出真兇
台灣健康醫療網
45歲男應酬不忌口「看馬路線條扭曲」檢出眼底出血 竟是糖尿病作祟
中天新聞網
減重減到「中風」!40歲女術後急著瘦「少吃少喝多動」水分不夠
中天新聞網
日本「食人菌」恐慌背後的真相! 醫師解讀風險與防護
台灣健康醫療網
一天比一天更熱!營養師大推「無糖麥茶」促進循環還可降體溫
中天新聞網
最新 10 款 B 群推薦,B 群 7 大功效保持活力不斷電
Heho 健康(台灣)
快訊/北市「短期公費肺鏈疫苗」1.3萬劑全打完 !將恢復原公費對象接種
中天新聞網
麵越細鈉越多!他天天吃「雞絲麵」吃到高血壓 鈉含量是通心粉近百倍
中天新聞網
人類神經性疾病治療新曙光! 興大研究「細菌通道」成果登國際期刊
台灣健康醫療網
甲狀腺癌治療現瓶頸?揪出「跨癌別特定基因」,對症用藥更精準
台灣健康醫療網
指甲傷口老是好不了別輕忽 醫示警:小心可能是皮膚癌
NOW健康(TW)
癌症連42年居10大死因首位!去年國人死亡大降近3千人原因曝光
中天新聞網
日本女高中生推「成人香蕉」運動!台大醫感動直呼「履行承諾來台灣了」
中天新聞網
明明很累就是睡不著?名醫林靜芸靠「這招」戒掉安眠藥!改善失眠還能降低焦慮、抑鬱感
幸福熟齡(台灣)
熟齡嚐鮮期已過,就該接受老去?68歲嬤拉皮抗老,活得更開心!變老該做醫美?整型名醫5提點
幸福熟齡(台灣)
20多歲男血糖飆500!「有拿藥但没在吃」醫搖頭:拿生命開玩笑
中天新聞網
護理大量離職!急診醫嘆「燃燒殆盡」:制度不檢討恐走向崩壞
中天新聞網
余祥銓大腸長「3顆腺瘤」恐變大腸癌!醫示警有「5症狀」要小心:恐已病變
中天新聞網
乳癌病人憂治療破壞「胸部愛的刺青」 醫療團隊滅癌細胞且完成心願
台灣健康醫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