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

仲講一白遮三醜?美白審美觀或被推翻

LINE TODAY
發布於 2020年08月01日06:20 • 機
我們自小受到不同潛而默化影響,將「淨白」、「白滑」與美麗劃上等號。

美國的反種族主義聲音持續,掀起一輪膚色平等的訴求,連美容界都趁機反思「美白」的概念,當中強生(Johnson & Johnson)決定停產美白產品,包括Neutrogena的Fine Fairness及Clean & Clear的Clear Fairness,都會從亞洲和中東市場下架。強生今次高調提倡「健康膚色就是美麗」,引起不少愛美之人關注,到底美白是否代表想變成白種人?多年來的審美觀是對是錯?

強生上月宣布,將停售在亞洲和中東市場深受歡迎的美白保養產品。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在亞洲,白皙肌膚幾乎與「美麗」畫上等號。為了美白,不少亞洲人出門都必備防曬、UV遮,甚至夏天都要穿長袖衫,再加上林林總總的美白丸、美白針、激光美白療程……這種「白就是美」的觀念,其實早在幾百年前的中國已經興起,明朝文人張岱的《陶庵夢憶》之《二十四橋風月》中有記載「燈前月下,人無正色,所謂『一白能遮百醜』者,粉之力也」,提到古代女人用粉塗抹皮膚,使皮膚看上去更白。「一白遮三醜」一直深深刻在世世代代的中國人心中,貫穿古今。

早前有泰國廣告中的皮膚白晳女性說:「持續白晳令我感到自信。」引起泰國社會的膚色歧視之爭。

「美白」這種風氣不只在中國流行,其實整個亞洲,尤其日本、韓國、泰國,人們對白皙皮膚的渴望都已成為國家級的美白熱。隨著韓國流行文化席捲亞洲,亞洲人對雪白肌膚的渴望愈來愈熱切。之前在泰國一個Seoul Secret韓系美容保養品公司的美白錠廣告中,將「成功」與「白」畫上等號,以一句口號「白,你才能贏!」引起泰國社會的膚色歧視之爭。泰國國家發展行政管理學院性別研究教授Jaray Singhakowinta說:「泰國娛樂產業中,處處可見韓國明星與保養產品,韓國審美觀在泰國,幾乎已經成為普世審美觀。」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韓風席捲整個亞洲,美白幾乎已經成為普世審美觀。

世界衛生組織(WHO)調查發現,在中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南韓,有高達40%的女性有使用美白產品。美國休士頓大學歷史學家Gerald Horne曾指出,亞洲人對白皮膚的迷戀,是源自膚色作為經濟階級的反射。「皮膚黝黑的人通常都是在太陽下從事勞力工作,因此白皮膚反映著一種社會階級。」在泰國經典文學中,曾以對「金色似的」白皮膚的讚揚,現代所崇尚的「粉白」膚色,則是受到韓國流行文化影響。

很多當紅泰星都是混血兒,皮膚比較白,例如《2gether》的Bright和Win,以及《初戀那件小事》女主角Baifern。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至於在日本,據WWD Japan報道,強生下架美白產品令當地人十分疑惑,在社交平台上議論不斷。他們對這種極端的做法提出質疑:難道「亞洲人想要美白」就等於「想變成白人」?也有人指出,日本自江戶時代以來,美白化妝品一直發展蓬勃。《源氏物語》之類的古典文學作品也讚揚白皙之美,日本男女都採用米粉甚至鉛等物質,追求光潔無瑕的皮膚。

亞洲人習以為常的美白審美標準,與歐美崇尚的小麥色肌膚截然不同。

在日本、韓國,以至中港台,美白產品通常是標榜減退斑點、暗沉或均勻膚色,但在歐美或印度等地,美白卻有「漂白皮膚」的含意。在印度,不論性別,白皮膚彷彿象徵著智慧、地位、美貌和金錢,不少人認為將膚色「漂白」得愈淺愈好。

Olay宣布不再為廣告照「執相」。

隨著近年愈來愈多傳媒提議審美多元化,不同膚色或一直被視為瑕疵的雀斑,甚至暗瘡印,都可以不經修圖直出廣告,Olay亦宣布不再為廣告照執相。引用劇集《天與地》的名句:「和諧是一百個人在有一百句不同的話的同時,而又互相尊重。」同樣地,如果個人喜歡白皙肌膚當然可以繼續堅持,而其他膚色擁護者亦可以尊重其他人的選擇。

撰文:機

留言 1
  • lamws
    Don’t tell people what they Should like. It’s personal.
    2020年08月01日10:23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