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強烈寒潮影響華南,香港天文台氣溫跌至3.1°C,香港廣泛地區出現凍雨、冰粒等極端天氣,之前歐美超級電腦甚至預測香港下雪。天文台被批評缺乏預測極端天氣的能力,反應過慢。自此之後,傳媒開始瀏覽超級電腦的預報,自行解讀及預測,官方預報變成二線資料來源。然而,有多少人真的看得懂?
超級電腦利用數值方法及物理模式預測天氣變化,稱為數值天氣預報。跟官方預報不同,數值天氣預報提供的是初步結果,需要經過檢查及修正才能使用,加上大氣的渾沌特性,每次運算結果都不相同,有時差異很大。如果只參考其中一次預報便下結論,很容易出錯。官方預報假如緊貼數值預報,就會經常出現「朝令夕改」的情況,令人無所適從。
以前數值預報只供世界各地氣象人員參考及交流,是一個專業的產品,部分更要收費。隨著資訊開放,互聯網上不少網站都提供免費的數值預報圖表,任何人都可以瀏覽,甚至化身「專家」進行分析。比較著名的網站Windy.com看準了這個趨勢,不斷將圖表改良及加入新功能,現時已變得相當複雜,一般人並不容易完全理解。
Windy最常用的功能是風場及等壓線,利用流線及顏色顯示風向及風速,配合等壓線顯示天氣系統(低/高氣壓),了解世界各地天氣。夏天市民最關心的天氣系統是熱帶氣旋,由於是低壓系統,等壓線會出現緊密的同心圓;加上北半球低壓系統風向呈逆時針旋轉,風場會出現逆時針旋渦(圖2)。
然而不是所有逆時針旋渦都是熱帶氣旋。熱帶氣旋的前身是低壓區,而低壓區結構不佳,風場圖上只看到逆時針旋渦,流線並不圓渾,間距亦不均勻,最強風力只集中在外,不符合熱帶氣旋的結構(圖1A)。當低壓區開始發展,流線會變得圓渾及均勻(圖1B),中心附近出現橙色、紅色甚至紫色的範圍(圖1C),代表強風、烈風及暴風圈,是典型的熱帶氣旋結構。
除了熱帶氣旋,中緯度地區亦經常出現溫帶氣旋(圖1D)。雖然溫帶氣旋也是低壓系統,但結構跟熱帶氣旋不同,風場圖上的流線會出現匯聚甚至明顯風向轉變,代表鋒面的位置(圖3)。
(標題由編輯所擬,原標題為《你懂得看Windy嗎?》)
香港地下天文台於1995年成立,以專業角度研究及分析天氣,並致力氣象普及教育,先後出版書籍、撰寫專欄、舉辦講座及主持電台節目,並成立facebook專頁,提供天氣分析及氣象常識,讚好人士超過15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