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這次,男生要放下常掛在口邊的「港女公主病」口頭禪了,來聽聽這個勤奮跳舞至半夜,埋頭為黑人織辮子至深宵,愛四處探索的香港女孩——一個辮子髮型高手的故事。張嘉雯像是謎一樣的女孩,把大家陌生的非洲辮子髮手藝帶來香港。
12年前,張嘉雯(Carmen)20出頭,對街舞熱情澎湃,獲獎學金到美國進修舞蹈,順道向一些黑人髮型師寫了電郵,表明很想學習非洲辮子髮型。這麼冒昧,她沒想過能遇上一個那麼好又和她同樣花樣年華的黑人女導師,也沒想過從此與非洲文化結下不解緣。
那年向黑人拜師學藝,一切源自她對街舞的熱愛。「我覺得跳舞應是舞蹈、服裝、髮型及化妝的結合。」Carmen說。她從video和美國街舞中,看到花款繁多、漂亮的辮子髮型,很想為自己及香港街舞隊成員紮出炫酷的辮子頭。
她本身是街舞高手,也愛waacking(興起於1970年代強調手部動作並於樂曲節拍中停頓及變速的跳舞風格)。她在青年中心任教,也有自己的全女班街舞隊,常在香港及內地演出。只要找到熱愛和可以發揮的事情,她就「瞓身」去發掘。
「現時跳舞的時間很少了,替客人織辮子的時間多。織辮子髮很有創意,我想給自己機會去闖,5年前我開這家braid,頭兩年每星期才得一兩個客人,連交租也不夠錢,但我仍給自己機會,我不想未試過就說失敗,我想在這方面做出成績。」那時她是跳舞養辮子髮房,同時她一直安慰父母,現在雖沒有成績,但有信心將來一定讓他們看到成果……
她是家中三個女兒的長女,父母很好,從中學開始見她沉迷跳舞少讀書,但仍然沒反對,只是擔心女兒未來是否「有份好工搵到食」!
Carmen在braid(非洲辮子髮)這字之前加了Hong Kong,即是香港的非洲辮子髮房了。她5年來一直在旺角一處很細的空間紮辮子,今年踏入第六年,特意搬去港島西營盤一處較大地方,除了因為現時髮型屋上了軌道,客人由一周一兩個增加至每天二三個,也因為想在星期天搞非洲喝茶空間。「我不想只是織辮子,也想交流非洲文化。」來這裏的主要是本地黑人,是熟客,還有不少遊客慕名而來,本地華人很少做辮子頭,來的多是表演者。
拆髮織辮 一個頭做一整天
試過有白人遊客由冰島遠道而來,想做「雷鬼頭」,令她很感動;也試過有本地的非洲女士,來做一整天的頭;「織成日的頭,不止一個,有好多個。先是她們找不到人幫她們拆辮仔,時間久了個頭打好多結,僅是拆辮就要三四個鐘,解好梳好又是幾個鐘,接着織小辮子,又要幾個鐘,所以由早織到深夜。以前都沒收他們拆辮錢,因為感到非洲人在香港很難找髮型屋,頭亂了無人幫手打理好慘,將來這樣做一天,我就要約略收費了。我記得每次做十個八個鐘的辮子頭,雖然客人和我都很累,但做出來的髮型好靚大家都好開心。」原來織辮仔沒想像中收費貴,一般現在流行的拳擊頭(Boxer Braid,由頭頂開始向下編織,梳成兩條大辮子)是數百元。「數千元一個頭的是織辮仔兼要駁髮,非洲人尤愛真髮駁髮的質感。」跟非洲人織辮子,也是生活的交流,Carmen聽了很多非洲的故事:「客人告訴我,在美國,黑人仍然給人歧視,頭髮得體好看,人家會睇起你多些。」
舊年代的香港小街,不時會有梳辮子小檔,一張小板櫈,上座的客人不是黑人,而是「梳起唔嫁」的媽姐,她們也像非洲人很注重辮子,但媽姐獨愛一條大鬆辮,別無花款,跟Carmen的客人要求織出辮子把戲,天淵之別。
12年過去,Carmen說不同的辮子髮都難不到她了,普通的如粟米辮(cornrows)、小辮子(box braids)、雷鬼頭(dreadlock)等,自創的有圖案辮例如星星辮子頭,以及混合辮子等。一頭圖案的辮子頭,問她如何織?「是先從細節織起,再擴散開去。」她今天沒梳小辮子,頭髮全梳至腦後紮成馬尾,配一對長耳環,清爽好看,給人正正就是典型的舞者感覺。
美國遇伯樂 電郵傳髮藝
在美國時,她遇到的黑人女髮型師伯樂,跟她同齡,自小就替人梳辮仔,見Carmen想把非洲文化帶回香港,遇有新辮子髮型,便會把資料電郵給Carmen。「其實一路織辮子髮以來,都有很多事很感動,例如這個教我織辮仔的女孩,那年,我摸上門找她教授時,她才20多歲,我們差不多大,她初時看我的電郵不知我是亞裔,見到我時很是驚訝,但我道明來意,她就很用心教我。」
看Carmen的臉書,評價很好,但也看到一名客人說三四天辮子開始鬆,Carmen回應說會改善,黑人也like了回應。問Carmen這是什麼辮,怎麼會鬆?她直率地說:「他是男黑人,短髮,做dreadlocks,但短髮辮子頭不夠耐用,我又想客人耐用,又想不要扯着髮根,睡覺舒服。所以辮子髮型的手勢鬆緊要經過很多鍛煉,在香港,我要嘗試為亞洲人頭髮做出耐用的辮子頭,我們髮質沒黑人的鬈曲。我喜歡人家告訴我感受,我認為這樣才會進步。」
2007年從美國拜師學藝歸來,她依舊跳舞和教學,織辮子髮起初只是業餘,幫忙舞者及一些本地黑人,逐漸積存了一批熟客,當手藝成熟,她就有一股衝勁希望自己能在辮子髮型師方面闖一闖。
如今,Carmen仍然熱愛跳舞,偶爾仍會演出和參加舞林大賽。這個臉孔精緻的女孩,從中一開始就愛上嘻哈舞蹈和街舞(Street Dance),整個中學都沉醉在舞蹈中度過,她說少女時代只要有舞蹈課程她必搶着參加。「我先是上學校的街舞組,很快發現老師還在教,人家還在學舞步,我已掌握了,於是感到這是我的東西,我可以發揮的東西……」接着是一周有三四晚跳到三時才回家。「那時香港沒有很多地方讓我們跳街舞,要等晚上去廣場,去平台、海濱之類跳。」
酷酷的街舞女孩,還愛一個人流浪:「是啊!我不愛去歎世界,我去旅行是捱苦的,去印度去新西蘭流浪,將來想去更遠的地方,想去看人家的文化。」 酷酷的辮子髮型師,遊客摸上店時常會驚訝,怎麼是個中國女孩做黑人頭髮!叫Carmen介紹兩款適合香港女生的辮子頭,她終於打破酷酷的微笑,綻放燦爛的笑容說,好像一邊髮鬢織出數條小辮,直織至髮尾垂在肩上,又好像拳擊頭的兩條辮子,「都會適合香港女仔,看感覺如何,才試其他辮仔髮型」。
能夠看到我城出現多元文化如同《魔戒》Wood Elf的辮子頭,那固然好,但能夠看到張嘉雯的小小辮子髮房逐漸成長,意外地成為香港與非洲兩地文化的Chit Chat小天地,那固然更美好。
■給香港的話
「幸福的藝術The Art of Feeling Good!生活上只要保持這感覺,做什麼事都會好好好,從簡單的呼吸,或細緻至一根頭髮,開始你的藝術吧!」
■Profile
張嘉雯(Carmen)
80後,街舞及waacking舞蹈導師、辮子髮型師。自小熱愛舞蹈,中學後與女孩們組成兩個街舞隊,隊伍曾獲香港動漫節The One舞蹈比賽冠軍,以及香港Best Dance Crew冠軍,曾擔任協青社嘻哈學校高級舞蹈導師。2007年到美國進修舞蹈,跟隨黑人髮型師學習非洲辮子頭,回港後邊教舞邊替人梳辮子頭,2014年決定開創非洲辮子髮屋Hong Kong Braid,希望織辮仔以外,還分享非洲茶和飲食文化。
文:朱一心
編輯:廖偉龍
電郵:feature@mingp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