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生蛇疫苗】曾患新冠者生蛇風險高5倍 醫生倡當局資助打「蛇針」 可減後遺神經痛及生蛇上眼機會

UrbanLife Health
更新於 2023年06月07日12:55 • 發布於 2023年06月07日08:54 • UrbanLife 健康新態度

隨著香港人口老化趨勢日益明顯,長期病的發病率也隨之增加,其中帶狀疱疹 (生蛇) 也不例外,可能會對醫療系統造成額外負擔,並給患者帶來嚴重的後遺症和併發症。年紀愈大,「生蛇」機會愈高,50歲更是踏入生蛇高危期。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曾祈殷建議,當局可以從預防方面入手,推行帶狀疱疹疫苗接種計劃,不僅有助於提高市民的整體健康水平,還能減輕未來的醫療負擔。

曾患新冠生蛇風險高5倍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曾祈殷表示,本港39歲以上人士有97%曾感染水痘,根據外國文獻,每3人就有1人一生中有可能生蛇,生蛇可重複發生,並非一生人只會生一次蛇。由於人體免疫力會隨年齡下降,因此50歲以上即屬生蛇的高危群組,所有長期病、壓力、家族病史、新冠感染都會增加病發風險。另外,他指,曾經感染新冠的患者因為免疫力較低,「生蛇」風險比一般人高五倍,「生蛇」將對社會的醫療負擔將愈來愈重。

生蛇「痛過生仔」

生蛇其實是由水痘病毒引發的病症,曾患水痘人士,水痘病毒會潛藏體內,到免疫力下降時就會再次變得活躍,引發帶狀疱疹。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生蛇早期會有皮膚疼痛、灼熱或刺痛感,部分患者痛感強烈;數天後開始出現紅疹、起水泡,最後結痂,歷時2至4周。然而,曾祈殷指有患者稱生蛇「痛過生仔」,加上之後有機會出現的後遺神經痛,往往會影響其睡眠、心情及日常活動。

生蛇早期會有皮膚疼痛、灼熱或刺痛感,部分患者痛感強烈;數天後開始出現紅疹、起水泡,最後結痂,歷時2至4周。

三成患者患後遺神經痛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曾祈殷補充,後遺神經痛在三成患者中出現,可困擾1個月至超過1年不等,嚴重影響患者生活。此外,如生蛇上眼,甚至可永久影響視力;亦因為生蛇引起身體的炎症反應,潛在腦炎、肺炎、肝炎、心臟病及中風風險。」

曾祈殷指,近期曾有生蛇個案影響面部神經線,「患者出現頭暈、面部麻痺、未能閉眼、吞嚥因難、耳仔痛的徵狀,最初懷疑她中風,其後發現耳道內外有水泡,檢驗後確定生蛇,結果要結合耳鼻喉科、言語治療和物理治療處理病情。」

倡當局推接種計劃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表示,本地有分析研究發現,推算本港若沒有廣泛疫苗接種下,50歲或以上人士每7人就有2人生蛇,每20人有1人出現後遺神經痛,每100人有1人生蛇上眼。若RZV疫苗(重組疫苗)接種率達4成,即可減少近25%生蛇個案,後遺神經痛及生蛇上眼亦有所減少。

本港目前有減活疫苗(ZVL)和重組疫苗(RZV)2種蛇針,研究亦發現,肌肉注射含有結合抗原及助劑的RZV,有機會引致針口紅腫痛、輕微發燒等,但10年整體保護效能達89%,較ZVL高75個百分點。若RZV接種率達40%,更可減少逾20萬宗生蛇個案,相關併發症和死亡個案亦能大減,比接種ZVL多4至5倍。

目前在港接種RZV(2針)約需5000至6000港元,曾祈殷期望當局探討為生蛇高危人士提供資助,推行帶狀疱疹疫苗接種計劃,建議當局首階段為65歲或以上,及18歲或以上免疫力低下人士接種,後再擴展至50歲或以上高風險人士、及50歲或以上所有人,降低生蛇對中老年人士的風險。

延伸閱讀:
【生蛇預防】新冠患者「生蛇」機率比一般人高五倍 孔繁毅:高危人士應打針

延伸閱讀:
【生蛇返工】28歲港女晉升管理層壓力大誘發生蛇 半邊頭皮出滿紅疹 了解生蛇成因、症狀、傳染風險

Text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Photos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閱讀完文章,記得追蹤 UrbanLife Health 健康新態度 以下平台,隨時接收更多疾病與健康資訊 !

【Follow UrbanLife Health 健康新態度 IG】

【Follow UrbanLife Health 健康新態度 FB】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停經後1年爆肥14公斤,連呼吸都會胖?醫1招挽救更年期肥胖:「吃對」比「吃少」更重要!
幸福熟齡(台灣)
「肩」涷人痛到無法洗頭!專家:用這3招擺脫 重拾活動力
Heho 健康(台灣)
懂吃、懂動,才能優雅老去!資深護理師3飲食建議改善營養、3運動處方增強肌力,邁向幸福獨立老
幸福熟齡(台灣)
救人一命|熱心港男一句關心,救回女學生!主動上前開解,網民大讚港男善舉:好心有好報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研究發現經痛發生會影響人際關係?專業藥師告訴你正確的疼痛管理方式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三心兩異」可能是致命心臟病警訊! 醫曝:疲憊、手麻都是重要指標
台灣健康醫療網
【感冒】感冒都是冷氣害的?一文破解感冒謬誤!
高燒 Gofever
颱風天如何泡麵吃?金鐘主廚實測「用豆漿泡+2配料」:像是拉麵店
中天新聞網
心情不好吃什麼?你需要多補充這8大營養素穩定情緒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台灣近2成孕婦貧血!專家公開「4大必補」營養素 防妊娠併發症風險 
台灣健康醫療網
終活,是為生命最後章節做適切安排!思考人生意義,完成未竟夢想,建立更深厚的家人和朋友關係
幸福熟齡(台灣)
椎間盤突出致下背痛!他開刀治療不見改善 「高能量雷射」解頑固疼痛
台灣健康醫療網
台北市出現今年首例本土登革熱!衛生局:颱風過後「1週」是關鍵期
Heho 健康(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