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兒童疾病】幼兒腳掌又肥又厚 是否患上扁平足? 4個簡單方法自行評估 年齡是最大關鍵

MamiDaily
更新於 03月05日13:00 • 發布於 03月05日08:57 • PressLogic - Mami親子日常

寶寶一出世,腳板仔又肥又厚,看起來扁扁平平,全因嬰兒的內足弓脂肪較肥厚而導致扁平足,實屬正常。脊醫忻銘熹表示,2歲以後,孩子足部逐漸發展,內側彎曲的足弓會慢慢的出現。若家長發現孩子的腳板跟BB時一樣,就要留意是否有扁平足問題。

嬰兒內足弓脂肪較肥厚而導致扁平足

Photo from MamiDaily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足部未發育完善,所以嬰兒會有扁平足的情況

Photo from MamiDaily

足弓發育出了問題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甚麼是扁平足?忻醫生表示,從兩腳的內側看去,可以看到一條明顯的弧線,那就是足弓。足弓幫助人們走路時吸收震動,避免腳部承受過多壓力。一般常聽到的「扁平足」就是足弓太低或沒有足弓,腳板底沒有明顯的拱起狀態,換言之,沒有內側縱弓的人就稱作扁平足。這種情況通常與遺傳、肌肉力量不足或者長時間站立、行走等因素有關。

嬰兒剛出生時,內足弓脂肪較肥厚,加上足部未發育完善,所以腳掌多數扁平,通常在孩子開始行走和運動後逐漸發展出正常的足底弓,這個過程約持續到 6 歲。因此,在孩子成長的早期階段,即使有一定程度的扁平足也是正常的。 忻醫生指若孩子之後的足弓依然塌陷,便有需要求醫,因可能患上扁平足。

孩子若一直足弓塌陷,便可能患上扁平足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Photo from MamiDaily

有4%患小兒扁平足

忻醫生指,香港暫時沒有小童患扁平足的正式統計數字,以鄰近地區如台灣作參考,當地平均每年20萬新生兒當中,約有 8000名孩子患有小兒扁平足,約佔4%。患病原因可能是關節過度鬆弛:支持足弓周圍的韌帶過度鬆弛,或肌肉無力及不協調,而4至6歲正常兒童因生理性韌帶鬆弛也會有扁平足。

置之不理關節也受損

別以為小朋友患扁平足是小事,雖然初期並沒有明顯症狀,但當患者站立或走動過多時,腳底拱橋下塌,腳底貼近地面,未能有效避震和承托身體重量,久之患者的足關節、膝關節、髖關節或會出現代償性症狀。扁平足長遠來說常見症狀有:
• 腳部出現酸麻痛感;
• 行走時平行力較差,容易受傷;
• 行走時或出現內八或外八腳,膝關節或見X型腳;
• 其他代償併發:足底筋膜炎、拇指外翻、膝關節或腰椎病變。

正常腳掌可以看到一條明顯的弧線

Photo from MamiDaily

日常觀察評估有否患扁平足

除了諮詢專業的醫護人員檢查孩子有沒有患上扁平足外,忻醫生指父母亦可以透過以下幾個簡易的評估方法,來檢測子女是否有扁平足的可能:
• 觀察常穿的鞋子的鞋底磨損程度,一般扁平足的人鞋底內側磨損狀況較為嚴重;
• 觀察站姿(負重)與坐姿(無負重)的狀態下,足弓高低程度是否不同;
• 站立時,雙腳併攏並從後方觀察小腿後側中線與後腳跟中線是否呈現一直線;
• 單腳站立並翹起大拇指,若無法做這個動作且足弓扁平,那可能為扁平足的機率極高。

買鞋切勿過大

家長亦要留意一點,有些人見小童長得快,往往買鞋給小朋友時會買大多一至兩號,孩子長期穿太大的鞋子,鞋子裏面空間過大,有可能導致走路時候要更用力去抓着鞋子,腳部肌肉比較易累。第二是小孩平衡力會減低,很容易失平衡跌到。若果小孩有遺傳性的扁平足,太大的鞋子有機會令扁平足問題惡化,亦會令孩子的腳掌容易磨損或形成厚繭。

扁平足本身不一定需要治療,如果沒有任何症狀和影響到日常生活,則大多數情況下無需進行特別的治療。如果孩子出現足部不適、疼痛或困難,應及時向醫生尋求幫助。嚴重情況的患者,例如導致日常生活出現嚴重不便,醫生才會考慮手術治療。

購買兒童鞋時,不宜選擇尺碼太大

Photo from MamiDaily

改善小貼士

如果發現孩子有扁平足,建議家長可以:

1. 幫助孩子加強腳部肌肉訓練,例如進行跳繩、爬樓梯等活動;
2. 給孩子戴上合適的鞋子,建議選擇可以提供良好支撐和減震效果的鞋子;
3. 盡量避免讓孩子長時間赤腳行走;
4. 如有必要,可以考慮使用足弓支撐器,以幫助矯正足底弓度;
5. 如有疑問,請及時向專業醫生或物理治療師尋求幫助。

脊醫忻銘熹

Text:Mami Editorial

閱讀完文章,記得追蹤 MamiDaily親子日常 以下平台,隨時接收最新育兒教育資訊 !

【Follow MamiDaily親子日常 IG】

【Like MamiDaily親子日常 FB】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不止喝酒傷肝!中年男長期喝「提神飲料」急性肝炎併黃疸掛急診
中天新聞網
「月亮杯過夜」隔天拔不出來!靠男友伸援手 她崩潰:像兇殺現場
中天新聞網
她感冒後「粉紅尿」1天就恢復,不痛、沒發燒竟腎臟病變!解析尿色:紅、橘、棕、黑原因都不同
幸福熟齡(台灣)
全球首例基改豬腎移植患者 術後近7週身亡
台灣健康醫療網
男童肚子痛狂吐2天!急剖腹「取出整朵香菇」認了:不喜歡直接吞
中天新聞網
40歲女不菸不酒!斷層掃描見「3cm胰臟腫瘤」恐罹癌王 7類人快篩檢
中天新聞網
減肥|1個習慣可以令行路消耗更多熱量
am730
你中了嗎?「大肚腩、高個子」罹癌風險更高!研究證實:風險增加10%以上
中天新聞網
解決肝癌合併食道靜脈曲張!北榮、高榮聯手10年研究:內視鏡血管結紮術立大功
Heho 健康(台灣)
63歲周華健「重摔倒地」! 長者跌倒骨折2大類如何治療?
台灣健康醫療網
建立終身好習慣,早上比晚上更容易?
康健雜誌
黑巧克力好處多,5大族群要忌口
康健雜誌
日本腦炎釀 1 死,高雄男發病 9 天病逝!疾管署籲落實 2 作法避免感染
Heho 健康(台灣)
乳癌病友別攝取黃豆、牛奶?營養師破解迷思:2成癌症患者死於營養不良...「這3類食物」才不能吃
幸福熟齡(台灣)
肺癌藥費支出高居癌症第1 醫籲:「這樣做」偵測早期肺癌
台灣健康醫療網
摸到乳房硬塊怎麼辦!乳房外科醫師籲:告別高風險良性腫瘤用 1 微創手術處理
Heho 健康(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