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白內障點藥水就能治好?醫:詐騙別誤信 了解白內障手術德國新科技

台灣健康醫療網
發布於 2024年11月05日01:30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
民眾千萬不要誤信,白內障是一種不可逆的變化,以目前的醫療技術來說,還沒有藥物可以消除白內障,手術才是唯一能解決白內障的方法。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網路上常有廣告號稱吃某某藥、點某某藥水後白內障就可被治好,甚至使用醫師的肖像四處宣傳。澄清眼科診所總院長吳孟憲醫師提醒,這些都是誇大療效的網路詐騙廣告,民眾千萬不要誤信,白內障是一種不可逆的變化,以目前的醫療技術來說,還沒有藥物可以消除白內障,手術才是唯一能解決白內障的方法。

白內障能透過點眼藥水來延緩進程,不過如果已經影響到視力、生活、安全等就是進行手術的適當時機。吳孟憲院長表示,現在白內障手術已有很大的進步,不需要像過去一樣等到整個水晶體都白了或黑了才來開刀,台灣引進德國高階白內障科技的加入能讓手術更安全、精準,有相關問題不妨可找有德國原廠認證的白內障設備認證中心諮詢。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白內障手術日新月異 德國高階白內障科技加入後更安全、精準

白內障手術在這2、30年來有許多的進步,從過去的手工撕囊到現在有飛秒雷射等不同手術方式。不過吳孟憲院長提到,不論是哪種手術方式,白內障手術還是要靠「超音波乳化儀」才能進行。

超音波乳化儀從過去到現在,每一代的技術都不太一樣,病人的手術安全性也越來越高。吳孟憲院長表示,像白內障超音波乳化儀有新的液流穩壓系統,可以在很低的眼壓下執行手術,病人在手術過程中不會感到不適,而且也不會對眼睛造成傷害,讓手術更安全、穩定。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術前精準測量眼睛數據,助於人工水晶體度數選擇及提升術後視力品質

除此之外,白內障手術在顯微鏡技術上也有進步。吳孟憲院長指出,像德國光學大廠有3D眼科手術顯微鏡,讓醫師不用再盯著顯微鏡看,只要戴著3D眼鏡就能為病人進行3D手術,而且3D顯微鏡不需要很強的光源就可以進行手術,光源溫和能讓病人手術過程比較舒服,對病人視網膜的傷害也比較小。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另外在顯微鏡技術上,現在還有新的AI全智能晶體導航系統加入。吳孟憲院長表示,在白內障手術放置人工水晶體的過程中,AI全智能晶體導航系統能提供最準確的位置,讓醫師得以將水晶體放置到最佳的位置,提高手術效果以及病人滿意度。

術前檢查精準 亦有助人工水晶體選擇

不過在進行手術之前,術前檢查其實相當重要,像是水晶體度數的測量,準不準確其實會對手術結果造成影響。吳孟憲院長表示,德國光學大廠的晶體測量儀非常高階,可以精準地測量,讓手術的誤差達到最小,這樣手術結果不僅病人滿意,醫師也滿意,可達到醫病雙贏的結果。

而且透過精準的檢查能更了解眼睛的狀態(如:有無散光、其他眼科疾病等),這對人工水晶體的選擇非常重要。吳孟憲院長提到,如果有散光就會建議選擇散光系列的人工水晶體,如果有近視或遠視,一般人工水晶體就可以解決,但若有老花問題想同時改善,就要考慮多焦點人工水晶體。

▲澄清眼科診所總院長吳孟憲醫師

在挑選人工水晶體時,吳孟憲院長認為,廠牌其實也是很重要的考量,使用上通常會較傾向於選擇大廠,因為大廠都有通過FDA認證,在品質上也比較沒有疑慮,像德國人工水晶體,光學表面處理就非常好,而且可以抗藍光、抗紫外線,還有SMP光聚焦專利,晚上看東西的品質較銳利,對視覺表現提升也有幫助。此外,他們提供的人工水晶體度數範圍也較廣,吳孟憲院長表示,有些特殊病患像是高度近視或是需要較特別的度數時,能符合每個人不同的需求,而針對一般近視、遠視、老花、散光問題,可以使用不同功能性的人工水晶體等,讓病人術後遠、中、近都能看得很清楚。

不過吳孟憲院長特別提醒,有些人並不適合使用多焦點人工水晶體,在選擇人工水晶體時,民眾一定要先經過精準的檢查,並和眼科醫師詳細討論,選擇適合自己的人工水晶體才是最棒的人工水晶體,而非最貴才是最好的。

治療應諮詢專業醫師 注意「這些」避免白內障提早到

現在白內障手術相當進步,術後傷口小、恢復速度快,吳孟憲院長表示,如果有白內障問題,應諮詢專業眼科醫師,由醫師提供專業診斷與建議,若需進行手術,眼科醫師也能很好的處理,術後只要注意清潔、感染問題,適度休息,避免強光照射,並依醫囑按時點眼藥水,手術1-2週後就能恢復良好視力。

目前國內白內障有年輕化趨勢,吳孟憲院長指出,高度近視是水晶體提早老化的最大宗原因,另外3C過度使用、紫外線曝曬未適當防護、藥物使用等都有可能讓白內障提早報到,提醒民眾應注意這些危險因子,如果已有白內障問題也應控制這些因素,避免加重白內障進展。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心靈成長課程是騙局嗎?諮商心理師公會:4方式識破洗腦術
康健雜誌
【即食麵】即食麵煮完的水可以重用?即食麵這樣吃更健康?一文解答所有迷思!
高燒 Gofever
靜電電到彈起 常觸電或是身體警號
活好的 So Fit So Good
肌少症超可怕,坐下就爬不起來!40歲後肌肉快速流失,補充6食物找回肌力
幸福熟齡(台灣)
愛美Z世代最怕滿臉痘疤!搭配PLT複合式療法有新解
台灣健康醫療網
14 歲少女受異膚折磨!臉腫像娃娃魚 醫揭 1 方法:還瘦 20 公斤
Heho 健康(台灣)
急診室塞爆...她只能在走廊照X光!醫嘆「被社會遺忘」
中天新聞網
別再說太累沒時間運動! 專家教「久坐族10招」輕鬆就能起身動起來
台灣健康醫療網
SGLT2抑制劑3月起擴大給付!納慢性腎病、心衰竭患者 預計20萬人受惠
台灣健康醫療網
屈公病進入台灣!全球開春確診飆破5000例「痛到身體彎起來」,誰最危險?
康健雜誌
婦科名醫劉偉民發文疑涉性暗示惹議!支持者:別亂做文章
中天新聞網
肺阻塞不只損害呼吸道! 醫警告:心血管危機增加
台灣健康醫療網
牙齒決定我們會不會得「失智症」?日本研究證實:注意2件事,當心失智風險飆最高3倍
幸福熟齡(台灣)
環保走塑|膠飲管強勢回歸,美國總統特朗普推翻紙飲管:「用幾下就斷裂,簡直荒謬!」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熟齡女教師不正常出血長達一年 朋友催促就醫才驚見癌細胞找上門
台灣健康醫療網
小朋友坐姿東倒西歪?可能是「肌肉張力低下」!含飯不吞、吐舌也是警訊
台灣健康醫療網
流感不是一般感冒!醫示警「肺炎」機率比一般人多23倍
中天新聞網
小心誤觸頸部死穴!醫示警:「種草莓」恐誘發腦中風
中天新聞網
發霉木瓜削掉繼續吃?醫示警「棒麴毒素」可能致癌 別省小錢賠健康!
台灣健康醫療網
低溫來襲手腳冷吱吱!小心是腦中風警訊 醫曝危險因子
NOW健康(TW)
北捷優惠縮水!3月新制上路,敬老卡、通勤月票會受影響嗎?
康健雜誌
吃菠菜真能抗癌?最新研究揭男性罹患大腸癌風險降10%
Heho 健康(台灣)
下背痛常見3原因!醫告訴你治療與預防方式 警示症狀務必警覺
台灣健康醫療網
不只感冒!咳嗽可能是胃食道逆流、肺癌等 如何區分?4重點醫師評估必問
台灣健康醫療網
體重驟降要當心可能是「這疾病」!出現6大症狀別忽視
Heho 健康(台灣)
88歲教宗罹雙側肺炎 呼吸道遭多重致病原感染!「5類人」也要小心
台灣健康醫療網
抖肩舞王「山鷸」誤闖辦公大樓! 動保處救援重返野外
NOW健康(TW)
泰國出現「變種猴痘」!疾管署示警出遊6周前應打疫苗
中天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