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洗頭水|頭皮屑剝落影響儀容,亦令人搔癢刺痛,非常困擾。消委會近日抽查市面上25款去屑洗頭水,發現逾9成樣本檢出香料致敏物,更有4款樣本含歐盟禁用的去屑成分吡硫錀鋅(ZPT),長時間使用有機會過敏,更可能影響胎兒!編輯:YK@Medical Inspire|圖片來源:消費者委員會、Shutterstock
消委會洗頭水|消委會實測25款去屑洗頭水,4款含歐盟禁用成分,長期使用或損害胎兒!
消委會今日公布調查報告,共抽查市面上25款去屑洗頭水,進行去屑活性成分和化學安全測試。結果顯示,有4款樣本被檢出歐盟禁用的去屑成分吡硫錀鋅(ZPT);另有逾9成樣本檢出香料致敏物,當中2款更檢出歐盟禁用的香料致敏物質,長時間使用有機會增加皮膚出現刺激或過敏風險。
吡硫錀鋅可抗菌去屑 惟動物研究指或影響胎兒生長
頭皮屑問題主要因頭皮過敏、皮膚乾燥及油性皮膚受刺激,而較嚴重的頭皮屑問題就可能是受真菌感染,以「馬拉色菌」最常見。馬拉色菌是一種嗜油的真菌,生長於人類頭皮上,當頭皮油脂分泌較多時會過量繁殖,所產生的代謝物可對部分敏感人士造成皮膚刺激和發炎,進一步加速頭皮屑的產生。
吡硫鎓鋅是常見的抑菌去屑物質,可抑制引致頭皮屑的馬拉色菌生長,同時能減慢頭皮角質細胞更 新,從而抑制頭皮屑增長。但吡硫鎓鋅會刺激眼睛,長期接觸甚至可能會損害胎兒生長。有見及此,歐盟消費者安全科學委員會已於2022年3月起禁用吡硫鎓鋅。不過,吡硫鎓鋅在美國及內地未被禁用。如吡硫鎓鋅用於控制頭皮屑和脂漏性皮膚炎,美國的標準可容許洗頭水加入少於2%的吡硫鎓鋅。而內地的標準稍為嚴格,吡硫鎓鋅只可佔整體的1.5%(去頭屑淋洗類髮用產品)。消委會表示,4款被驗出有吡硫鎓鋅的產品,含量介乎0.19-0.95%,符合美國及內地的要求。現時部分產品以「吡羅克酮乙醇胺鹽」取代吡硫鎓鋅,因其毒性較低,但仍會刺激皮膚和傷害眼睛。根據歐盟和內地規定,吡羅克酮乙醇胺鹽為准用防腐劑,於化妝品中的淋洗類產品最多可添加1.0%。測試中共有13款樣本檢出含吡羅克酮乙醇胺鹽,佔產品總量的0.066-0.86%,全部符合歐盟及內地相關規定。
逾9成產品加入致敏香料 2款被驗出毒性香料鈴蘭醛 8款含佳樂麝香可危害環境
消委會發現逾9成樣本(23 款)分別檢出1種至7種香料致敏物質,含量介乎0.0011-0.43%,較常見的包括檸檬烯及芳樟醇。然而有2個樣本被驗出有生殖毒性的鈴蘭醛,含量分別為 0.0038%和0.0040%。早前曾有動物實驗發現,鈴蘭醛可影響成年動物的性功能和生育能力。部分致敏香料除影響人體外,亦可能危害自然環境。消委會表示,有5款樣本含去屑活性成分「氯咪巴唑」,雖然各樣本的含量只有0.048-0.45%,符合歐盟及內地的規定,但歐洲化學品管理局(ECHA)指氯咪巴唑有可能干擾魚類的內分泌系統,對水棲生物毒性極大。氯咪巴唑難被生物降解,而每日使用含有關成分的洗頭水,可能會持續將含有氯咪巴唑的污水排放到環境中,或會從而污染食物鏈。另外兩種活性成分吡硫鎓鋅及吡羅克酮乙醇胺鹽,同樣對水棲生物有害。另外,有8款樣本被檢出含佳樂麝香,含量介乎0.0025-0.160%,當中6款含量超出 0.01%,已達到歐盟須作相關成分標示的含量,惟該等樣本均未有標示相關資料。佳樂麝香對水棲生物同樣具極高毒性,並會於自然環境中累積,繼而污染食物鏈。
部分商品缺警告語、漏標致敏香料 消委會促改善
消委會表示,患有頭皮屑問題人士的頭皮或已出現過敏情況,產品的資訊應非常透明,以免消費者誤用不適合的產品,但測試發現不少樣本的標籤均有改善空間。根據歐盟規定,含水楊酸的產品需於標籤上印有「三歲以下兒童勿用」 的警告,惟5款標示含水楊酸成分的樣本中僅有1款有標示相關的警告語,1款標示「產品僅供成人使用」,其餘3款均沒有作出任何相關標示。此外,在21款檢出1種至5種含量高於0.01%香料致敏物質的樣本中,有13款並沒有標示或只標示部分香料致敏物質。 消委會認為,即使目前本港未有規定化妝品必須標示詳細成分表或列出致敏成分,但生產商亦應參考國際間的最新法規,積極改良產品配方及完善標籤資料,盡量避免使用國際間禁用的化學物質,以保障消費者的安全。
消委會提醒市民,面對頭皮問題需注意以下8項重點:
按頭皮及頭髮性質選用合適產品,可因應天氣轉變而轉換洗頭水,如夏天使用控油力強的產品,冬天則轉用較保濕的洗頭水
洗頭時不宜使用過熱水溫,亦不應用指甲搔頭,以免造成損傷及感染
使用髮用產品後應徹底沖洗乾淨
減少使用頭髮造型及染髮劑等產品,以免當中具刺激性的成分誘發更多頭皮屑
減少使用含酒精成分產品及油膩的護髮產品
購買前細閱產品標籤,避免使用含高致敏成分如香料致敏物質、甲基異噻唑啉酮(MIT)及甲基氯異噻唑啉酮(CMIT)等成分的產品,尤其是本身患有濕疹或皮膚敏感的人士
按產品說明使用,包括留意使用頻率、建議用量及於頭皮駐留的時間等
若使用去頭皮洗頭水一段時間後症狀依然沒改善,或者發現頭皮泛紅及腫脹等,便應諮詢醫生意見,對症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