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大腸癌入侵年輕族?專家拜託一定要做「這件事」防癌保命

Heho 健康(台灣)
更新於 2024年11月05日02:46 • 發布於 2024年11月05日04:34 • 邱玉珍
大腸癌入侵年輕族?專家拜託一定要做「這件事」防癌保命

台灣的大腸癌發生率始終居高不下,特別是45∼49歲的大腸癌發生率在全球來看也是數一數二。政府宣布2025年將下修大腸癌篩檢年齡,可望發現更多的早期癌與癌前病灶,及時處理,減少大腸癌死亡率之餘,還能降低發生率!

代表台灣參加奧運的羽球國手周天成透露自己2023年初罹患大腸癌,經過治療已恢復健康,不過他33歲就得到大腸癌,讓人訝異。而因大腸癌病逝的藝人余苑綺,2022年過世時年僅39歲,發現罹癌時更只有31歲。

名人的案例雖然僅為個案,但在統計數字上也看到大腸癌有年輕化趨勢,因此行政院近日宣布2025年預計增加40億癌症篩檢預算,達到68億規模,強化癌症篩檢政策。其中大腸癌公費篩檢原來僅針對50∼79歲民眾,將增列45∼49歲民眾及40∼44歲具大腸癌家族史者,預計2025年起實施。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台灣大腸癌發生率位名列前茅

大腸癌是國人最好發的癌症,2021年台灣大腸癌新發生個案16,238人,發生率為每十萬人38.4人。雖然新發生個案較前一年(2020年)減少591人,發生率也略減,但整體而言台灣大腸癌發生率在全球仍是「超英趕美」,在亞洲也是名列前茅。

同時,台灣與許多國家一樣也面臨大腸癌年輕化的問題,統計顯示全國45∼49歲大腸癌發生率由2010年每十萬人40.63上升至2021年48.18人。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2019年發表在《美國腸胃病學雜誌》(The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的亞洲年輕大腸癌研究顯示,台灣1995∼2014年間,50歲以下男性大腸癌發生率每年平均增加3.7%、直腸癌則增加3.9%;女性大腸癌發生率每年平均增加3.5%、直腸癌則是2.7%,大腸癌年輕化的問題值得重視。

為何台灣年輕大腸癌發生率如此高?

為何台灣年輕族群的大腸癌發生率如此高?如果說年輕人不愛運動、肥胖率高,或是攝取過多加工食品是危險因子,但這些現象全球皆然,非台灣獨有,推測應還有其他原因,例如與某些風險曝露有關,但醫學界尚未有定論。又如潰瘍性大腸炎和克隆氏症等疾病也隨著社會經濟發展而增加,這些患者日後罹患大腸癌的風險隨之提高,而這些疾病可能與腸道菌生態發生變化有關。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腸道菌與飲食有密切相關,國人的飲食習慣逐漸從過去農村社會以五榖雜糧為主,轉變為西式速食文化,纖維攝取量減少;其次肉類在養殖過程的用藥(如抗生素等)也會改變腸道菌系統。還有一個比較令人擔心的現象是抗生素使用的增加,使腸道菌生態失衡,而腸道菌生態如果在幼兒時期被改變,較不可逆,導致發炎體質進而導致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與癌症等全身性疾病的提早發病。

雖然台灣大腸癌年輕化的確切原因尚難斷言,但建立良好的飲食與生活習慣非常重要,同時應減少不必要的抗生素或化學添加物曝露,以免增加日後罹癌風險。

有篩與沒篩死亡率差4成

有鑑於大腸癌對國人的威脅極大,國健署自2004年開始提供50∼69歲(2013年提高至74歲)的民眾每2年1次免費的「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潛血檢查陽性率大約在5∼10%,這些人再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這項政策確實已經收到效果,分析多年數據發現,定期做糞便潛血檢查的民眾相較於從未做篩檢者,大腸癌死亡率可降低約40%。

大腸癌的存活率,「期別」是關鍵。統計發現,50∼74歲的大腸癌患者中,經由篩檢發現的零期和一期早期患者,約佔5到6成,而早期患者的5年存活率高達95∼100%。相反的,如果大腸癌進展至第四期才診斷出來,5年存活率只剩15∼16%。大腸癌篩檢找到的第四期患者約佔7∼8%,亦即大部分都是早期就篩檢出來;而有症狀就醫才被診斷出的第四期患者卻達20%之多,可見篩檢政策對於降低大腸癌死亡率非常有幫助。

研究:提早篩檢大腸癌,可降低癌化機率

中壯年族群在社會經濟及家庭具重要角色,大腸癌年輕化,不只對家庭影響巨大,也會造成總體經濟損失。臺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長達17年的研究顯示,40∼49歲民眾大腸有大顆腫瘤性病灶的盛行率持續上升,造成日後50∼54歲時的大腸癌發生率增加;提早篩檢及早處理,有助於降低日後癌化機率。

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 ACS)早在2016年時已建議下修大腸癌篩檢年齡至45歲,主要理由即為1960年後出生的世代,在40∼49歲時的大腸癌發生率已超越其父母及祖父母輩,因此美國有「45 is the new 50」口號,顯見不同世代的疾病好發年齡已有更迭。

其實台灣早有研究顯示,提早篩檢大腸癌有助於降低發生風險。2001年臺大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陳秀熙教授及其團隊在台南和基隆社區進行整合式篩檢的研究,共50萬名中壯年族群(40∼49歲)納入分析,其中約5萬人接受大腸癌篩檢,44萬5千人未做。研究持續追蹤至2019年,發現有做篩檢者大腸癌發生率為10萬分之45,沒做篩檢的則為10萬分之58,兩相比較,有篩檢者大腸癌發生率減少了22%。

年輕型大腸癌要注意是否有家族遺傳病史

值得注意的是,當找到一位年輕的大腸癌患者,建議也要同時回溯其家族成員是否也有潛在大腸癌患者,必要時應做基因檢測,因為有可能是家族遺傳性大腸癌,又稱為「遺傳性非息肉結直腸癌綜合症」(Lynch syndrome or 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 HNPCC)。這是基因突變引起的疾病,帶有此種異常基因,發生大腸癌的年紀較輕,也有較高的機會罹患第二種癌症,例如子宮內膜癌、卵巢癌、腸胃道腫瘤等。建議這類民眾應依照國際指引提早開始定期做大腸鏡檢查,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大腸癌篩檢工具各有優勢

目前大腸癌篩檢工具以「糞便潛血檢查」及「大腸鏡檢查」這兩種為主。大部分歐盟國家和亞太地區國家包括台灣,第一線篩檢都是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因大腸腫瘤或息肉受到糞便摩擦可能流血,並附著於糞便表面排出,因此可先透過糞便潛血檢查找出陽性反應者,再安排大腸鏡檢查進一步診斷。

研究顯示,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對於快癌化的大顆腺瘤性息肉敏感度也達到30∼40%,因此也能藉由找到腺瘤性息肉及時處理而降低大腸癌發生率,且兩年篩檢一次的頻率也讓漏失率大大降低。

以大腸鏡做為第一線篩檢工具,目前只有美國和歐洲少數國家,因為大腸鏡檢查極為昂貴,多半是在商業保險市場為主的醫療場域,其優勢是準確度高,且進入腸道檢查時發現癌前病變息肉可直接利用內視鏡切除達到預防癌症的效果。

這兩種工具究竟哪一種篩檢效果較好?仍有待研究,不過,美國的數據顯示大腸鏡篩檢可降低53%的死亡率,而台灣研究至少參加過一次公費大腸癌篩檢者比起從未篩檢者,可降低40%的死亡率,效果也不差,且糞便潛血檢查的成本遠遠低於大腸鏡。

此外,國外曾有一份隨機分派式研究,讓兩群民眾分別抽籤做大腸鏡檢查或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結果抽到大腸鏡者,較多人因抗拒侵入式的檢查而拒檢,相較下糞便檢查的接受度較高,因此兩者最後的癌症偵測率其實相去不遠。

大腸癌新型篩檢方式 不建議優先採用

不過,正因大腸鏡檢查有侵入性的「痛點」,近年陸續有新的大腸癌篩檢方式問世,包括「液態切片(liquid biopsy)及「大腸直腸癌多靶點糞便DNA檢測」,前者採抽血檢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於2024年7月首度核准產品上市;後者則需採集較多的糞便才能檢查。

液態切片方式雖然簡便,但它會遺漏大多數的息肉,且要價不斐,檢查一次約新台幣5∼6萬元,若檢查結果呈現陽性但大腸鏡檢查正常,後續可能還會做電腦斷層(CT)和磁振造影(MRI)確認甚至長期追蹤,易形成不必要的心理壓力和龐大醫療花費,成本效益低。因此美國腸胃科醫學會(American College of Gastroenterology, ACG)發表聲明,只有當病人拒絕做大腸鏡和糞便檢查時,才建議液態切片檢查。

而「大腸直腸癌多靶點糞便DNA檢測」的問題也是價格昂貴,做一次約5、600美元,若檢查陽性,還是一樣要再做大腸鏡確認。因此,這兩種新檢測方式短期內應該難以普及,也難成為公費篩檢的工具。

篩檢率提升才能降低發生率

整體而言,台灣的大腸癌篩檢在全世界已經是「模範生」,不過仍須鼓勵民眾多多參與,目前規律接受兩年篩檢一次的民眾大約有35%∼40%,應該再努力提升。

預防重於治療是不變的定律,依據2022年統計,政府一年用於大腸癌診治費用大約新台幣160∼170億元,反觀降低死亡率最有效的篩檢僅編列2至3億元,如果再多編列一些篩檢預算,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將可大大節省後續的治療費用,也能減少中壯年族群罹癌對家庭與社會總體經濟與生產力損失的影響。

※ 本文轉載自肝病防治基金會好心肝雜誌第 108期(諮詢專家:邱瀚模臺大醫學院內科臨床教授、臺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邱瀚模

文/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編輯/邱玉珍、圖/楊紹楚

>>點擊加入 Heho 健康好友 獲取更多健康新知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感冒後臉歪嘴斜,是顏面神經麻痺嗎? 醫:出現「4警訊」快就醫!
康健雜誌
緬甸詐騙|17歲青年KK園內遭虐待慘變癡呆,獲救後不斷頭撞牆,需重新學習行路、食飯!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每天吃2片,大腸癌率暴增18%!盤點你天天吃的五大致癌食物
幸福熟齡(台灣)
食道癌為什麼發現的時候都已是末期?醫師盤點6大早期症狀:只要一出現,千萬快就醫!
幸福熟齡(台灣)
進餐廳發現太貴怎麼辦?日本網友掀正反論戰
VOCO News
【流感】高燒急症學堂:流感高峰期 兒童流感知多少? 萬一 ⌈中招 ⌋ 急症醫生教你如何應對
高燒 Gofever
【人類偏肺病毒】內地流感病毒、人類偏肺病毒感染率持續上升 北上需留神!
高燒 Gofever
心梗住院又因「便秘」引心臟病發!醫示警:冬天更要小心
中天新聞網
今年首例!北市5旬女確診漢他病毒 工作市場曾見鼠類
中天新聞網
癌症年輕化!免費癌篩「這4癌」都放寬年齡  其中這1項25歲就能做
台灣健康醫療網
國內驚現四年來首例!未滿1歲女嬰肉毒桿菌中毒,疾管署籲勿餵食「這食物」
Heho 健康(台灣)
過年手機滑不停「遠視儲備量」恐快速消耗 3招守護孩子視力家長必看!
台灣健康醫療網
運動時的心臟警訊!避免突發心血管疾病的必知防護
台灣健康醫療網
流感高峰期 2025 |15宗成人死亡個案 留意甲型流感症狀 與乙型流感分別 預防二月高峰期
Health Concept
過年這些壞習慣讓你坐立難安! 一次看懂「痔瘡」成因、症狀、治療方法
台灣健康醫療網
1957福利諮詢專線 「急難救助」春節不打烊!
台灣健康醫療網
腸病毒重症增2例!北部1月嬰染「伊科病毒2型」急住院
中天新聞網
從今天起!M痘「依型別」調整處置流程、匡列原則
中天新聞網
連續4天吃太油就會禿頭? 專家:3種關鍵營養影響頭髮健康
康健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