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患者因疲勞、失眠及全身沒力氣就診,檢查顯示肝功能異常,其有全身性鐵質過多的情況。詢問後得知,患者平時有補充鐵劑的習慣,醫師表示,體內鐵質過多會沉積在肝臟,恐造成肝硬化。
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在《健康好生活》節目上表示,該患者最初是前往神經內科就診,經抽血檢驗顯示,肝指數GPT、GOT約落在150~200(正常值在40以下),於是轉診來肝膽科,以確認肝臟是否有問題。經再次抽血後,果然患者肝功能異常,且還有B型肝炎,原以為就是B肝所引起,但進一步檢測卻發現,血清中B肝病毒量並不高。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繼續追查後發現,抽驗運鐵蛋白,其代表體內鐵的總含量,正常應該在10~20左右,結果患者竟高達1500多,顯然全身性鐵質過多。錢政弘說明,當體內鐵質過多時,會沉積在肝臟,導致肝硬化,因此,肝硬化有一個鑑別診斷稱為鐵質沉積症;此外,過量的鐵也會沉積於心臟或全身器官中,從而引發其它併發症。
為何患者體內鐵質會過多?患者透露,由於近年來經常感到疲倦,以為可能是身體缺血所致,認為補鐵可以改善,於是平常會服用鐵劑。錢政弘建議患者,務必先把鐵劑暫停,並在飲食上避免過量食用紅肉等鐵質含量高的食物;同時,要吃一些鐵的螯合劑,靠藥物把鐵質螯合掉,從而排出體外。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錢政弘提醒,透過飲食補充鐵質,基本上都不會超量,但額外補充就有可能,特別是有些人因基因異常,容易造成吸收過量的鐵,從而沉積於體內。
錢政弘建議,每日鐵攝取量應保持在10毫克,各年齡層大致相同,攝取上限則為30毫克。而一顆口服鐵劑大概是10毫克,外包裝都會標示每天1~3顆,多吃無益,若吃到4顆以上達40毫克,就會對身體產生負擔。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