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女士現在每天出門前都會塗防曬產品,但除了臉頰外,原來身體其他地方也不可不塗,而且要塗足夠份量,否則會影響防曬效果。到底身體還有什麼地方要塗防曬產品,如何選擇防曬產品,以及塗多少份量才足夠?
台灣食品藥物管理署的化裝品粉絲團facebook專頁指出,防曬產品除了要塗在臉頰外,還應塗在耳朵、頸前後方、鎖骨胸口、指縫、腳背,以免暴曬後身體會一些地方白,一些地方黑。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防曬產品在皮膚上會隨著時間、汗水及皮脂流失,所以必須塗足夠份量的防曬產品,即「每平方厘米皮膚有2毫克」,如:
- 臉及頸部約半茶匙(約2.5g)
- 前胸及後背約半茶匙
- 肩及臂約一茶匙(約5克)
- 小腿及腳背約半茶匙
要這樣塗足夠防曬產品,才能達到產品標示上的防曬效果。
當大家買防曬產品時可能會眼花撩亂,因為種類太多。防曬產品主要分為「 化學性」或「 物理性」。化學性防曬是透過吸收紫外線,將紫外線轉換成其他能量釋放出來。物理性防是透過折射、反射紫外線達到防曬功能。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UVA、UVB是什麼?
產品上的標示也多不勝數,大家常看到的UVA、UVB等又是什麼?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UVA及UVB是指紫外線(UV)不同波長覆蓋範圍。UVA覆蓋315至400nm(納米),UVB覆蓋280至315 nm(納米)。若果不塗防曬,UVA可深入真皮層、造成肌膚老化、變黑,UVB可使肌膚曬傷、變紅及變得暗沉。
UVA常見的標示方式為「PA+」、「UVA circle」、「broad spectrum」,UVB常見的標示方式為「SPF」。抗水的標示方式通常是「water resistant」、「very water resistant」。water resistant一般指抗水40分鐘、very water resistant一般是指抗水80分鐘。
在不同情況下如何選擇防曬產品?
- 一般日常生活散步、購物,用SPF15至20、PA++的防曬產品已足夠。
- 在陽光下輕鬆的戶外或休閒活動等,可選擇SPF20至30、PA+++的防曬產品。
- 烈日下及水上活動,可選擇SPF30至50、PA++++的防曬產品,而且要每2至3小時塗一次。
除了塗防曬產品外,應避免上午10點至下午3點之間曝露在陽光下。有需要時可撐傘、戴帽、戴太陽眼鏡,穿長袖衣防曬衣服。
原文刊登於活好的So Fit So 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