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受傷是常見的問題,例如膝關節十字韌帶或半月板受傷,而腳踝受傷就是俗稱的「拗柴」而導致前韌帶受傷,令腳踝有不穩定的情況出現。骨科專科醫生李崇義表示,這類受傷的影響可大可小,有需要時可考慮接受重建手術,恢復關節功能。他分享了以下個案:「有一位男病人,大約25歲,因『拗柴』而求醫。初時他的腳很腫,我們建議他休息和冰敷,令患處的疼痛和腫脹減少,之後他疼痛的情況持續,於是我們替他照了磁力共振,發現腳踝前韌帶斷裂。這種情況,一般會先建議他做物理治療消腫和消痛,但之後他發覺腳踝的穩定性不足夠,並出現『慣性拗柴』的情況,所以最終做了手術重建前韌帶。經過了手術和物理治療之後,他的韌帶逐漸康復,亦沒有腳踝重複『拗柴』的情況。」
李醫生指出,運動過後很多時都會覺得肌肉痛,包括關節痛,但常見的是過一至兩日後關節就未必會痛了,這情況就不用太擔心。「但如果不是每次做完運動之後才痛,即使不做運動亦痛得很厲害及出現腫脹,那麼便應預計裡面可能有軟組織受傷,例如半月板或軟骨, 或其他韌帶受傷,導致關節很不穩定,並令到其他軟組織容易受傷,那麼就要注意了。」若因韌帶受傷導致關節不穩,大部分的病人都未必能夠恢復之前的運動水平,「根據研究指出,只有三成這類病人可以不做手術而恢復之前的運動水平,其餘病人有些不但不能做運動,而且在一年之內有其他額外膝關節受傷的機會高達七成。如果重複性的關節受傷,亦會增加關節退化的風險。」
舉例說,如果是膝頭前十字韌帶受傷,令膝關節的穩定性變得不足夠,之後重複膝頭受傷的機會便會增加,重複受傷之後就未必只有十字韌帶受傷,可能是半月板或其他軟骨、軟組織受傷。又如果是腳踝韌帶斷裂,會像上述個案般導致有「慣性拗柴」的情況出現,如果再受傷未必單單韌帶受傷,因為韌帶已經斷了,很大機會是其他軟骨受傷,之後腳踝退化的機會就會增加了。「所以如果關節受傷是關乎韌帶,我們初期一定要小心處理,先要固定它,有可能需要做磁力共振看清楚是否真的受傷,以及傷勢的嚴重性,甚至最後有需要用手術的方法處理,例如重建韌帶的手術。」
愛好運動人士該如何減低受傷的機會呢?李崇義醫生建議注意以下重點:
- 新開始做某種運動的朋友,普遍來說對那種運動不太熟悉,必須先鍛練好肌肉,循序漸進。例如應該先強化四頭肌,避免膝頭受傷;或強化前脛肌避免腳踝「拗柴」。
- 每次做運動之前和之後,都需要做適合的運動去減低受傷的機會,例如運動前可慢跑,將肌肉溫度提升。
- 做完運動後則可以拉筋,幫助身體放鬆,有研究指出有助減少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