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產後仍大腹便便,竟是罕見後腹腔惡性肉瘤作祟!台中榮總跨專科合作成功治療

Heho 健康(台灣)
更新於 05月27日08:54 • 發布於 05月27日11:00 • 黃慧玫

40 歲的洪小姐,產後仍大腹便便,經影像檢查後發現,位於橫膈膜以下並與主動脈、十二指腸極為靠近的腹腔巨大脂肪性肉瘤作祟,大小超過 40 公分,於台中榮總手術完整切除且進行後續輔助型放射線治療,至今 5 年無復發。

後腹腔惡性肉瘤是一種罕見的癌症,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WHO report)占成人惡性腫瘤約為 1%,平均約每年每 10 萬人口中 2〜5 人罹患。一般而言,在肢體所長的惡性軟組織肉瘤佔 50%,後腹腔 15〜20%,而頭頸部約佔 9%。

脂肪性惡性肉瘤是最常見的後腹腔惡性肉瘤,約佔 15〜20%,其次為平滑肌惡性肉瘤。後腹腔惡性肉瘤(soft tissue sarcomas, STS)雖罕見,但卻有極高的復發率,一旦轉移整體存活率低且對藥物治療反應不佳。

後腹腔惡性肉瘤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依據癌症希望協會統計,台灣的器官發生軟組織肉瘤及基質瘤每年大約 500 例。台中榮民總醫院泌尿醫學部泌尿腫瘤科主任楊晨洸表示,目前後腹腔惡性肉瘤的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盡可能達到病理之下無陽性切緣為第一目標。

由於腫瘤通常體積巨大,且與周圍器官緊密相連,醫師須具備切除及重建技能,以達成完善切除不至於損傷各器官功能太多,是難度相對較高的治療。近年來,台中榮總採跨團隊合作,在後腹腔惡性肉瘤治療累積豐富經驗。

結合血管攝影和栓塞,能完整切除腫瘤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楊晨洸說明,術前,結合放射科血管攝影和腫瘤供應血管之栓塞,其優點為確認鄰近器官受影響之範圍、減少手術中出血量,以及手術視野情楚,能更完整切除腫瘤。

相對於沒有接受血管栓塞之出血量,平均差異多達接近 400c.c,手術中需要輸血比例也有極大的差異。此項術前血管攝影及血管栓塞已於 2023 年 3 月外科年會進行個案數 72 例、且超過 3 年追蹤之口頭報告。

術中則與骨科、一般外科、大腸直腸科、血管外科等合作,進行切除及重建手術。他舉例,合併骨科進行腫瘤靠近脊椎部分切除,事先找出神經避免損傷,再翻身進行手術,可使靠近脊椎之腫瘤完整切除,並盡可能保留其下肢功能。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術後輔助型放射線治療,降低復發率

楊晨洸指出,依據台中榮總的臨床經驗,後腹腔惡性肉瘤 92% 皆屬 T4、大於 20 公分以上,鄰近器官腎臟切除及腸道切除,血管切除重建達成無陽性切緣比例可達 53%。

他進一步說明,術後無論切緣結果是否為陽性,皆以輔助型放射線治療介入。統計發現,完整切除合併輔助型放射線治療,平均疾病無復發期可達 42 個月。目前,中榮輔助型放射線治療劑量較低,病患均可完整接受療程。

楊晨洸提到,根據治療經驗回溯統計可發現,若手術前切片恐導致後腹腔內腫瘤擴散,以及短期內轉移之比例相對變高。若腫瘤已擴散,即使進行姑息性手術或化學治療,預後仍較差。

多專科合作,成功治罕見後腹腔惡性肉瘤

他說,另外台中榮總醫療團隊發現,脂肪性惡性肉瘤具備相對較高的「復發率」,平滑肌惡性肉瘤具備較高之「轉移率」。

若能於術前進行放射科血管攝影和栓塞,以及手術中與各科合作進行最大範圍之腫瘤切除合併重建,並於術後 8 週內進行輔助型放射線治療,可達平均疾病無復發期近 40 個月,整體存活率於 48 個月以上超過 50%。

楊晨洸表示,後腹腔惡性肉瘤此類罕見高風險之疾病可藉由多專科、多團隊手術前後完善評估及建立治療計畫,盡可能達成治癒病人並保存其生理功能,維護生活品質。

此類病人雖不常見,不過台中榮總團隊進行後腹腔惡性肉瘤的完整治療經驗已達 94 位,並與癌症希望協會定期進行病友會,若為此類病人可於病友相關團體或中榮泌尿團隊諮詢及了解治療。

諮詢專家:台中榮民總醫院泌尿醫學部泌尿腫瘤科主任 楊晨洸

文 / 黃慧玫、圖 / 楊紹楚

>>點擊加入 Heho 健康好友 獲取更多健康新知

查看原始文章
留言 1
  • A贵州刺梨😋
    有效
    05月28日01:44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