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閱讀、聆聽的時候,可有試過明明讀著他人的故事,卻覺得對方分分秒秒說的、寫的每字每句,都像自己的故事,甚至自己埋藏心坎的隱密心事?我是在讀了《漂流郵局:一個收留遺落的思念與回憶的不思議郵局》一書後,才知道有漂流郵局這個地方。
漂流郵局,位於日本香川縣三豐市詫間町粟島(日語:漂流郵便局/ひょうりゅうゆうびんきょく),雖名曰郵局,但與我們日常認知中的,有郵差負責處理郵政事宜、傳遞信件郵包、銷售集郵包的郵政局並不一樣。那麼,這座郵局似乎未有明顯的實用性?如果這樣說,未免過於武斷和尖刻。事實上,它已發展為旅遊景點,更在此以外,有深刻的存在價值和意義,因為它安慰了不少人的心靈。
這座深受歡迎的「郵局」,是日本藝術家久保田沙耶在2013年「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展出的藝術作品,在粟島郵局原址收集郵寄地址不明的信件。最初,「郵局」只計劃運作一個月左右,後來卻改為長期運作。局內收到的郵件大多是明信片,寄件人只需在信件上寫「漂流郵局收」,然後寄出便可。收到信件後,漂流郵局的「郵務人員」會將之保存在局內的郵政信箱內,讓訪客自由取閱。
書信不應該是私密的嗎?何以用明信片的方式寄出,甚至供人自由閱覽或取去,如此公開,如此「透明」?明信片的收件人又是誰?更令人疑惑的是,何解人們這般狂熱,狂熱至郵局要由「期間限定」轉為長久「經營」?
郵局的信件大多是以寄給「收不到信的人/物」為主,也就是一些已離開世界、尚未誕生的人或寵物等等;或是「不想他/她收到信」的人——例如舊時相識,如今卻已有隔閡或嫌隙、感情轉淡甚至消逝、不便吐露情意……也有些信件是寫給不知怎樣聯絡到的收信人的,譬如曾在道上相遇的陌生人。想寫信給這類收信對象的人出乎意料地多,多至漂流郵局不斷收到來自不同地方的郵件。原來,即使很多話不敢說,不能說,但想說這些話的人仍舊渴望得到「傾聽」。這些漂流的心聲,誰願意細心聆聽?
《漂流郵局:一個收留遺落的思念與回憶的不思議郵局》內,收錄了不少明信片,原文是日文,並可看到執筆者的真跡,輔以翻譯,讓不黯日文的讀者也可理解明信片的內容。其中許多信件,都觸動人心,簡潔幾句話,卻充滿震撼人心的力量。
在這兒,每一封郵件,都是珍貴的藝術品,任何人都可細心欣賞、仔細閱讀。局內的每封藝術品並沒有固定的存放地點,它們不只在各地漂流,即使是在郵局、在郵政信箱內,也是隨意遊歷,真正是不折不扣的漂流。
而漂流郵局的更特別之處是,當遊人細閱信件後,覺得自己就是收件人的話,便可以按心意將該信件帶走、保存。
這樣的安排,是不是想告訴每位寫信人,所有漂流的心聲,總有人傾聽?
Patrick Au 😯
05月22日07:55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