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極泰來這個詞,用來形容現在的港股,再合適不過。
去年一整年,港股都在下跌、低迷中度過,今年3月份,受困於國內外各種利空因素,恆生指數一度下探至18000點水平。恆生科技指數則是比恆生指數還要慘烈的存在,出生才不到幾年,就經歷了大起大落,今年3月份低位,只有一年前高峯的1/3。
跌到這個程度,絕對算得上港股的至暗時刻。
不過,股市就是這樣,變起臉來比誰都快。3月份上頭釋放出強力的穩市場信心,雖然中間也經歷了震盪,但始終沒有再跌破3月中旬的低位。到了5月份,伴隨着越來越多的穩經濟政策出台,中華區股市也進入實質性的反彈行情中。
恆生指數至今低位反彈16%,如果以3月份低位算起,反彈幅度達到22%;恆生科技指數的反彈力度更強,相對3月份、5月份低位,反彈幅度分別達到47%、34%。
上週,政策再一次給香港市場送來大禮包,ETF交易納入互聯互通,香港和內地的資金往來將更多也更便利,這股源頭活水,港股市場很明顯是受益方。
雖然今天午後因為大股東減持騰訊,觸發一波回調,但理性一點看待,減持這個事並不新鮮,過去幾次減持,雖然也引發下跌,但都屬於短期影響,加上港股現在勢頭正猛,預計減持行為影響會很有限。
這周,還有一個重磅事件,那就是香港迴歸25週年,這些年經歷了太多跌宕起伏的香港,以及香港市場,都將在新的歷史起點出發。
01
東方之珠,期待恢復高光
一個資本市場的興衰,離不開大的宏觀和時代背景,港股市場也一樣。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確立的30年,港股扮演着重要角色。自1993年第一家國內企業--青島啤酒登陸港股,香港和內地,不斷深化實體經濟和資本市場的合作,港股也見證了一家家國內公司的成長、發展和壯大。這是互惠互利的合作典範,香港得以發展成國際金融中心,國內公司則得以藉助資本力量發展壯大。
然而,這些年,香港社會並不太平,尤其是2019年的社會事件以及2020年至今的新冠疫情。所幸,從大亂再到大治,中間沒有消耗太長的時間,香港社會目前已經回覆正常。
但是,許多舊有問題仍然困擾這座城市的發展,像根深蒂固的高房價、屢次錯失科技轉型、過度依賴西方經濟,還有過度西化的意識形態等等,現在又增加了不少新問題,其中之一就是外資看待香港的態度,與過去相比,顯得不那麼友善。香港要想重回昔日東方之珠的高光,面臨很多困難。
問題,我們看得到,國家當然也不會無視。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無論是放在全球發展格局中,還是中國未來發展中,香港這座城市的重要性,怎麼形容都不過分,要向世界展示中國發展的成就,展示中國的道路自信、文化自信,還有解決那個曠日持久的統一問題,香港都是再好不過的試驗田。
從這個角度出發,香港的戰略價值就凸顯出來了,國家也有充足的理由建設好香港,發展好香港。
因此,馬上到來的“七一”慶祝,也就顯得意義非凡了。
從時間軸上看,是25週年的整數日子,是1/4個世紀,很值得好好總結過去,謀劃將來,用主旋律的話説,該好好地繼往開來;從時間點上看,幾個大的衝擊事件都到了結束的時點,如無意外,香港社會將重新步入上升軌道;更為重要的是,是為助力香港重回正常發展軌道,相信國家的“厚禮”不會少的。
實際上,這些“厚禮”已經有一定的釋放,如上週的ETF互聯互通。當然,究竟“厚禮”還會厚到什麼程度,只能到本週五才能揭曉,但是不妨礙市場普遍的利好預期。
展望香港的未來,繼續背靠祖國,面向世界是不二選擇。
國家需要香港繼續作為對外窗口,發揮優勢,為國家發展做出更大貢獻;反過來,香港也需要繼續深入地融入國家的大發展戰略,使自己的優勢更加得到鞏固,並實現新的突破。
金融是香港最大的一個優勢,所以“厚禮”不僅不會繞開這個優勢,而只會想方設法讓這個優勢變得更大。具體怎麼做,路徑很多,但最實在的一條,就是讓國內的“活水”更多地灌溉香港金融市場,實現更大範圍的互惠互利,港股通2014年開通到現在,雖然中間出現過不少磕磕絆絆,但總體上看不失為一個成功的試驗。而在這個成功經驗之上,擴大推廣範圍, 是大概率的事情。
對中國有信心,對香港有信心,對港股,也應該有信心。
02
不要再錯過港股優質資產
迴歸到港股投資上,儘管方向是向好的,但是具體到板塊,還是需要多一點“心眼”。
像香港這樣的成熟市場,即使是上漲,也很難有雨露均沾、雞犬升天,更大的可能性仍然是結構性行情。
投資,最穩健的方法還是投最優質的資產。所以,投資港股,最先做的就是尋找到港股市場最優質的資產。
問題是什麼才算得上這一類資產?
其實很簡單,港股的“台柱”,過去是金融地產,現在則變成了高科技。
從穩定的角度,金融地產無疑是更好的選擇,但同時這些行業卻沒有太多的增長預期,屬於過度穩定的代表,高科技雖然存在諸多變數,但就其增長前景而言,卻大幅拋離傳統的金融地產。
過去多年,高科技一直引領港股市場的增量空間,尤其是以騰訊為代表的互聯網科技,以及以智能手機配套產業鏈,2018年之後又增加了生物科技,這些板塊曾經給予投資者巨大的回報。
只是過去一年,高科技遭遇監管趨嚴的問題,大熱倒灶,加上越來越多的“鬼故事”,例如CXO企業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高科技公司從高大上一下子跌落谷底,甚至一度成為港股市場人人攻擊的棄兒,互聯網、在線教育、生物科技,無一倖免。因為過度慘烈,一度導致市場對港股高科技失去信心,很多科技股基金都遭遇大幅回撤,被埋的明星基金經理,不計其數。
以當時的角度看,高科技增長預期不斷下調,業績、估值、股價頻繁下殺,確實不值得多看一眼。但如果從長遠的目光看,這些都是發展過程中無法避免的“坑”,因為無法否認的是,高科技乃引領生產力發展最重要的一個技術力量,如果這些公司最後一蹶不振,難道要茅台來引領生產力發展?
所以,大方向上,科技股不應該看衰,而鑑於科技股的大幅波動,應該分清其行情所處的階段。大熱且泡沫階段,當然應該回避,但各種底部,如政策底、業績底、市場底等頻繁出現時,意味着反轉期到來,此時則應該大膽重新擁抱。
過去一個多月,我們清晰地看到這些底部的出現,我們在前期文章《打不死的恆生科技》已經有充足的論證,並一一被市場驗證,作為重點跟蹤恆生科技指數的ETF-恆生科技指數ETF(159742),從3月低位至今已經反彈超過50%。
現在,我們很確定恆生科技反轉趨勢已經確立,並會延續下去。
03
抓緊這些科技標的
港股哪些細分科技板塊最值得抓住?
不外乎以下三類。
第一類,是擁有超級增長空間的行業,這個非新能源莫屬。電動車、光伏、風能甚至水電,都算,尤其是以電動車為代表的新一代消費終端,已經取代智能手機成為新的消費電子風口,電動車產業鏈也已經成功接棒智能手機產業鏈,從滲透率上看,電動車還有非常大的成長空間,相關產業鏈也是唯一一個有望復刻智能手機產業鏈輝煌的板塊。
從短期看,這些板塊被反覆炒作,近期更是處於大熱階段,對於風險厭惡的投資者來説,有過熱的嫌疑,但是對於長線投資者,是不應該錯過的板塊,因為即使回調,日後仍然會繼續上攻甚至創出新高。
第二類,是生物科技類。從行業成長空間來説,生物科技並不比新能源差,尤其是中國人口基數大、老齡化加快,大量的醫療需求,生物科技是不愁沒有生意做的,只是因為國家的控費政策,市場對它們的預期沒有新能源那樣強勁而已。
將生物科技放在整個恆生科技板塊,甚至整個港股去對比,很明顯是少數仍然具備較大增長空間的行業,而且港股集中了相當多國內優秀的生物科技公司,最熱門的抗癌藥PD-1獲批的公司,除了恆瑞醫藥、譽衡生物,其他全部都在港股,有名的CXO公司,很多也都是集中在港股。
更重要的是,生物科技股近期的反彈行情相當耀眼,尤其是創新藥、CXO,有的股票已經低位反彈近1倍,從恆生醫療ETF(513060)能夠明顯感受到這種漲勢,作為重點持倉CXO、創新藥以及醫藥互聯網平台的ETF,恆生醫療ETF過去一個月,享受了醫藥和互聯網反彈的雙重利好,大漲25%。
第三,是互聯網科技公司。包括傳統的BAT、NMM等,也包括新興的AI、雲計算公司,這些公司曾經一度因為業務增長預期被調低,或者是估值過高,虧損嚴重,被市場質疑,但現在隨着壓制因素(監管因素)逐步消退,業績預期逐步反轉,加上不斷打造新的增長點,股價也重新步入上升通道,如果再考慮到過去一年跌幅實在太慘烈,估值修復行情仍然可以繼續走下去。
更重要的一點,是國家想在科技領域實現更多的突破,就不能無視互聯網公司的作用,這也是國家經過一年反壟斷後,開始出現態度轉變的最大理由。監管雖然很嚴厲,但並非要給互聯網公司致命一擊,相反,它為的是互聯網公司走上更加健康的發展道路的必要舉措。
所以,互聯網公司放棄利用流量地位收割用户的想法,而把發展重點轉向更利於國家、社會、公司以及用户的道路上,那這些公司的投資價值就仍然很高。
04
尾聲
港股市場,一直是一個特殊的存在。
它是一個完全在西方體制下生長出來的資本市場,更準確地説是繼承了英美金融制度和體系下的產物,雖然現在咱們和英美的關係不那麼好,但你不能否認的是,玩金融最溜的還是那幫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後代,香港市場很好地傳承了這一點,這是港股市場的優勢,我們不應該無視。雖然近年來西方資金對香港頗有微詞,但在中國龐大的經濟底座支持下,香港市場仍然大有可為。
今年是香港迴歸祖國已經25週年,當中發生很多事,但有兩點是不變的,第一是香港將越來越多地融入國家發展的大戰略中,也越來越多地運用自己的金融上的優勢,發揮好國家與世界連接的橋樑作用;第二則是國家對於香港的支持,不管是政策、人才、資金、產業,各個方面都不吝嗇。
雖然港股市場會受到創業板、科創板的挑戰,但港股市場的制度優勢、體制機制的優勢,很難撼動,香港市場對於擬上市公司的吸引力,對於海內外資金的吸引力,仍然很強大。從這個角度上看,剛經歷大跌市的港股市場,越發具備中長期的配置價值,尤其是那些高科技板塊。
七一大典當前,看多港股,看多恆生科技,還可以再大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