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久坐臀痛腳麻?4招防梨狀肌症候群!醫:盤點5大因子,甩「假性坐骨神經痛」

華人健康網(台灣)
發布於 2022年07月28日10:15 • 記者蔣文宜/台北報導
久坐臀痛腳麻?4招防梨狀肌症候群!醫:盤點5大因子,甩「假性坐骨神經痛」

長期久坐、愛翹腳的上班族或是愛追劇、打電玩固定姿勢不動,等到一起身,才感覺臀部深處一陣痠痛感,甚至一路延伸到小腿,很可能梨狀肌症候群找上你了。復健科醫師表示,坐椅子時間愈長的人,愈容易誘發梨狀肌症候群,提供4招預防、減緩梨狀肌症候群,並教你透過伸展梨狀肌的運動,幫助強化臀肌,遠離梨狀肌症候群。

復健科醫師李薇收治一位38歲男性工程師,因右邊屁股痛前來求診,一年前疫情大爆發時開始居家辦公,而近幾個月開始出現右腳坐久會麻木的症狀,右臀部梨狀肌有明顯壓痛,超音波檢視右側梨狀肌有輕微增厚,診斷為梨狀肌症候群。在對症下藥及積極復健後,疼痛不適在短時間內獲得明顯改善。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什麼是梨狀肌症候群?又名為「假性坐骨神經痛」

先來談談什麼是梨狀肌症候群?梨狀肌症候群的症狀為臀部深處疼痛,有時會沿著大腿後方痛至小腿,出現腳麻腳無力,甚至影響到走路,很類似腰椎問題的坐骨神經痛症狀,但坐骨神經痛指的是腰椎神經壓迫引發腰、臀、腿部疼痛麻木;而梨狀肌症候群症狀很像坐骨神經痛,唯一不同的是很少有腰痛之症狀,故又稱為「假性坐骨神經痛」。

梨狀肌和坐骨神經的結構關係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梨狀肌位於臀部深層有2塊肌肉稱為梨狀肌,覆蓋在坐骨神經上,是條扁平、近三角狀的肌肉,負責協助髖關節的旋轉活動;而坐骨神經自腰椎發出後經過臀部時,正好通過梨狀肌下方,因此當梨狀肌發炎腫脹,就容易壓迫到坐骨神經,而坐骨神經則負責控制臀部到後腿的感覺及運動功能。其中有2成的人會有梨狀肌變異,坐骨神經會穿入梨狀肌肌肉層內,或坐骨神經被梨狀肌分為上下兩束,這類人的梨狀肌更容易因為被夾擠而發炎。

許多罹患梨狀肌症候群的人,都與臀肌肌力不足有關,因為平常上班大多久坐的關係,導致完全沒有訓練臀肌而容易發生,李薇醫師歸納5大好發因子,提醒民眾平時多加留意。

梨狀肌症候群的5大好發因子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1.髖關節曾有外傷或開過刀。

2.長距離跑步、騎公路車、爬樓梯,練太多弓箭步蹲或深蹲,以致過度使用臀部肌肉。

3.骨盆歪斜或骨盆前傾,容易導致臀部後側肌肉緊繃;時常翹二郎腿的人也易導致骨盆歪斜。

4.長時間久坐、椅子太硬、長距離開車、騎車、坐車。

5.坐久時後側口袋塞手機、錢包等,也易壓迫梨狀肌。大部分梨狀肌症候群的人,都與臀肌肌力不足或骨盆不正有關,疫情期間因居家辦公,導致活動量都大幅下降,且長時間久坐便導致臀肌失能。

預防或減緩梨狀肌症候群4要訣

●不要久坐,至少每個小時都要起身。

●坐著時不要翹腳。

●坐著時後側的口袋不要塞東西(手機或皮夾),以免壓迫臀大肌、臀中肌及梨狀肌,導致疼痛發生。

●運動前先暖身,減少短時間臀部過勞之運動。

伸展梨狀肌4大運動招式學起來

1.坐姿抱腳拉筋:坐在椅子上,梨狀肌疼痛的那隻腳放在另一腳的膝蓋上,雙手抱住患側的膝蓋,身體微微緩緩地前傾,伸展緊繃的梨狀肌。

2.躺姿跨腳伸展:躺在瑜珈墊上,好側腳抬起使膝蓋彎曲,大腿垂直地面,患側腳跨屈在好腳的大腿上,雙手扶著好腳小腿前方往軀幹方向壓,帶動患側的外側臀神展。

3.鴿式:藉由「鴿式」拉筋動作,打開緊繃的髖關節。

4.橋式:平時也可多練習「橋式、側抬腿」來強化臀肌。

李薇醫師提醒大家,即便疫情導致居家時間變長,規律運動及適度伸展仍很重要,減少久坐多起身活動,就可以有助遠離梨狀肌症候群唷!

加入華人健康網LINE@好友,健康資訊不漏接!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14歲國中妹慘罹糖尿病!天天吃「3顆車輪餅」...媽診間自責爆哭
中天新聞網
性趣激昂不同調!尪晨勃吐口水「潤滑」妻淚喊「只是洩慾工具」
中天新聞網
一直以為在地震!36歲女頭暈、嘔吐 就醫才知竟是「耳石脫落」惹禍
中天新聞網
「長女症候群」讓人早熟、高壓,你中了嗎?10大徵兆檢測
康健雜誌
小雪兒關注組|疑遭虐待受創小雪兒最新情況曝光:腦部大面積萎縮壞死、所受傷害直接摧毀一生(持續不斷更新)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天然胃藥、超強抗癌菜「高麗菜」多吃還能美白!怎麼炒最好吃?內行人「加2物」口感秒升級
良醫健康網
保持精靈|早上10個習慣阻截退化 頭腦更靈活
am730
靜脈曲張不只「浮腳筋」,嚴重還恐致命!女性比男性更易有...想知道嚴重程度,6階段判斷
良醫健康網
禁欲後愛愛會更強?英研究指出:男性禁慾超過6天「畸型比例增」
中天新聞網
外食族注意!塑膠容器「只有5號」耐熱溫度相對較高 可微波加熱
中天新聞網
不要再隨便坐!撐起腰背臀靠 1 招,就能維持 4 大健康好處
Heho 健康(台灣)
她每天喝手搖飲…不到30歲就得乳癌!醫嘆:還可能得大腸癌、胰臟癌
中天新聞網
【米粉大分析】純米粉與調合米粉有分別!營養師解析營養、口感及選擇技巧
Health Concept
體重突然下降不要高興太早!醫表示:可能是身體「這些」地方出問題
Heho 健康(台灣)
影/知名物理治療師「三個字」曝光2個身體求救訊號 跟著做4個動作馬上重返健康
中天新聞網
快訊/「新東南餐廳、美廉社」都上榜!北市抽驗「禽畜肉、雞蛋」7件違規
中天新聞網
疫苗風險|阿斯利康首承認:新冠疫苗可致血栓!51宗受害者入稟,面臨至少10億索償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老婦記憶力衰退以為失智症 竟是老人憂鬱症惹禍 
台灣健康醫療網
影/名模陳淑麗親自示範這1個瑜珈動作 不只超簡單更有2大驚喜好處 大哥大姊快學起來
中天新聞網
高齡手術全身麻醉憂風險? 「麻醉深度監測」精準調控、降風險
台灣健康醫療網
花30萬開腰椎手術!骨釘全打滿「下肢仍無力」醫一看:開錯地方了
中天新聞網
疫情急升大流行中!小心腸病毒感染變重症 醫示警「5歲以下是高危險群」
中天新聞網
長輩動起來!5大高齡族運動 廣場舞受歡迎愈活愈年輕
NOW健康(TW)
青春少女血脂超標! 改變 3 生活型態 慎防代謝疾病提早報到
Heho 健康(台灣)
上廁所會出血還有小肉塊以為痔瘡!就醫一驗才發現竟是「4.6公分息肉」
中天新聞網
搶救肺功能大作戰! 醫師曝「它」可精準打擊嚴重氣喘發炎因子
台灣健康醫療網
隨身一小物,助血友病病友關節照護復健
台灣健康醫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