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如何消暑降溫?專家推薦,隨身攜帶「降溫3寶」,並牢記2個降溫妙招,就能輕鬆消暑,度過酷夏。最近還有日本學者指出,關鍵在手掌,只要讓手掌心降溫,就能有效調節全身體溫,真的可行嗎?
台灣溽暑難耐,日本最近也飽受連日高溫「烤驗」,東京電力公司一度陷入供電危機,大家都想知道有什麼降溫妙方。新光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張志華推薦,如果沒有空調系統,預防熱衰竭或熱中暑首推「3寶」:
1. 遮陽物:例如陽傘、帽子,直接遮擋陽光。
2. 水:除了可飲用,也可以直接灑水在身上、臉上後搧風降溫。
3. 毛巾:除了可以擦汗,亦可沾水擦拭身體、臉、脖子等中樞部位,有效降溫。
他強調,在皮膚表面灑水或沾濕身體,搭配搧風,就能透過水分蒸發將體熱帶走,只要用一般常溫(室溫)下的水即可,避免使用冰水,太冰的水或冰塊反而容易血管收縮,不利於散熱。另外,喝水也能增加排汗,汗液蒸發是相當有效散熱的機制,但記得熱衰竭時不要喝冰水,冰水可能會刺激腸胃道而引起嘔吐,大量喝冰水甚至可能引發心律不整。
泡冰浴風險高,醫推薦2招快速安全降溫
如果已經進展到熱傷害,包括熱痙攣、熱衰竭、熱中暑等,則要掌握2招快速降溫──灑水、搧風,這是最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把病人移至陰涼處,脫掉衣物、灑水,或以濕毛巾擦拭全身,搭配搧風;如果病人意識清醒也可以補充水分,但同樣避免使用冰水或冰塊,可能會因溫差過大而引發心律不整或嘔吐。
民間有人採取的做法是讓病人泡冰浴降溫,直接泡在鋪滿大量冰塊的冰水中,只露出頭部,藉由對流的方式快速降溫。但張志華表示,臨床上很少這麼做,因為病人有可能會溺水、心律不整、抽搐、甚至腦中風,存在高度風險,「更糟的是,若病人在冰浴中發生意外需要急救、插管或電擊等,將會是災難!」因此只有在很特殊的情況,例如麻醉藥引起的惡性高溫或軍人在烈日下操練過度,才有可能需要泡冰浴,且需由專業人員操作,不建議一般人自行在家泡冰浴。
另外,有些人會在腋窩或腹股溝擺放保冷袋或冰毛巾,藉此降溫,「其實沒有必要,」張志華說,一來溫度過低會使皮膚血管收縮、血循變差、降溫變慢,二來局部接觸面積過小,「局部很冰、很不舒服,又沒什麼散熱效果。」「最有效的降溫方法還是灑常溫(室溫)水、搧風或吹電扇,最有效,也不會不舒服。」
手掌微血管網密度高有助調控體溫 但不宜接觸過冰、過久
國內有媒體引述日本報導指出,日本神戶女子大學名譽教授平田耕造表示,「雖然人類雙手手掌的面積僅占人體的5%,但手掌上有負責調節體溫的動靜脈吻合(AVA)血管,帶有熱的血液流經時,就能透過手掌心散熱。只要讓手掌暴露在空氣中就能散熱,若手掌接觸冰冷的物品則能加速降溫」。
該名學者並解釋,經過手掌與腳掌動靜脈吻合(AVA)血管的血液流量,比流過微血管的血液多1萬倍,因此只要讓手掌與腳底確實降溫,將可有效降低全身的體溫。但也提醒,盡量使用約攝氏15度的物品,而非使用冰塊等攝氏10度以下的物品,因為過度冷卻反而會使血管收縮,難以散熱,將手腳泡在裝滿水的臉盆中是不錯的方式。
小小的手掌,真有這麼神奇的作用嗎?
「這個方法或許可行,但真正作用原理應該是手掌和腳掌相較其他部位,有分布密度較高的微血管網。」奇美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黃柏森說明,正常血流會從動脈經過微血管網再流入靜脈,微血管網本身具有體溫調節作用,平時部分靠近表面的會關閉,減少體熱散失,血液轉由較深層的微血管流動,當人體體溫過高時才會部分打開。
由於人體可經由減少或增加血液流經表面微血管網的血流機制,達到體溫調控的作用,因此,的確有可能手掌和腳掌的微血管網密度較高,當掌面接觸到比較冰涼的物體而加速散熱機制。
而AVA指的是小動脈和小靜脈直接接通,中間沒有連結細密的微血管網,血流速度確實要比流經微血管網快非常多,「但因為流速過快,血液馬上就流回身體其他地方,反而降溫很有限。」而且一般健康人不太會有AVA血管,較常見於洗腎患者經手術建造出這樣的血管或稱洗腎廔管;有些病人動脈阻塞嚴重,無法正常流經微血管網再進到靜脈,動脈壓力又無從宣洩,也有可能從旁門左道找到靜脈作為血液回流的路徑,久而久之形成動靜脈廔管,「但這都不是正常現象。」
黃柏森強調,日本該項研究雖看似可行,但原理機轉仍有待確認,而且目前沒有正式的科學研究提出四肢散熱調節功能比軀幹來的好。他建議,如果民眾想嘗試透過手掌降溫,雖然無妨,但應避免使用太過冰冷的水或冰塊,或隔一層毛巾,避免掌面直接接觸,同時留意不要接觸太久,大約15~20分鐘即可,以免血管急遽收縮、血流量減少,反而達不到降溫目的。
距離心臟愈近、皮膚接觸面積愈大 降溫效果愈顯著
但張志華認為,手的面積小、皮膚厚、末端血液循環也較差,對全身降溫起不了太大作用,可能只是手掌的感覺神經分布特殊,對溫度變化比較敏感而已。
張志華解釋,「身體調控血流的機制是,離心臟越遠的地方(如四肢末端的皮膚),其循環就越容易被犧牲掉,」所以發燒、休克都是手腳冰冷、臉色蒼白,治療上,低體溫病人要回溫或熱傷害病人要降溫,也是先從靠近心肺的中樞軀幹開始,不會從遠端四肢開始回溫或降溫。「回溫或降溫的速度,取決於熱源或冷源和皮膚接觸的『面積』以及接觸位置和心臟的『距離』。」
那麼為何手腳接觸冰涼物體會特別涼爽?冬天戴手套、穿襪子、圍圍巾,會加倍感到溫暖?張志華笑說:「我們夏天不想戴手套、穿襪子、圍圍巾,冬天則相反,但這並不是因為這些部位降溫或回溫效果很好,只是這些部位是我們平常會裸露的部位而已。」他強調,決定降溫或回溫效果,最關鍵的還是皮膚接觸面積以及和心臟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