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5大危險因子易引發糖尿病併發症 「全面照護」控糖關鍵

台灣健康醫療網
發布於 05月03日08:00 • 健康醫療網/記者鄭宜芬報導
糖尿病有5大危險因子,包括血糖、血壓、膽固醇、尿蛋白、抽菸。

【健康醫療網/記者鄭宜芬報導】糖尿病長年居國人的十大死因之一,111年共有超過1萬2千人死於糖尿十大死因中,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腎病變與高血壓等也與糖尿病息息相關,威脅不容小覷。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理事長李洮俊提醒,糖尿病有5大危險因子,包括血糖、血壓、膽固醇、尿蛋白、抽菸,呼籲民眾做好日常照顧,遠離共病威脅。

糖尿病5大危險因子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瑞典一則研究(追蹤時間中位數5至7年)將27萬名第二型糖尿病患(平均年齡60歲)依年齡、性別、居住地跟控制組配對,觀察5個危險因子與死亡率、急性心肌梗塞、腦中風、心衰竭、住院的關係。研究發現,若5項危險因子都達標,全因死亡風險與對照組沒有差異(風險比1.06)[i]。

  • 糖化血色素A1c≧7%
  • 收縮壓≧140 mmHg或收縮壓≧80 mmHg
  • 低密度膽固醇LDL-2≧97mg/dL
  • 出現尿蛋白(Albuminuri)
  • 抽菸

心血管共病最致命

根據台灣糖尿病年鑑數據顯示,5成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最終死於心血管疾病。血糖、血脂、血壓管理不當,當心共病提升死亡風險。第二型糖尿病合併心血管疾病,平均折壽12年。比起一般人,第二型糖尿病友10年內併發冠狀動脈疾病風險增2至4 倍,引發心臟疾病死亡風險增3.4倍,中風機率增3倍;而且第二型糖尿病合併慢性腎臟病,平均折壽16年。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如何穩定控糖?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陳宏麟表示,不只靠醫師與藥品,適當自我管理是減少長期併發症的關鍵。糖尿病不可怕,可以治療、可以維護,不需要躲起來打針。

糖尿病照護需要專業團隊,包括醫師、衛教師、營養師、護理師。基層診所擁有4大特點:可近性、周全性、連續性、協調性,並擔負4大任務:早期篩檢、健康維持、醫療診治、延緩失能,堪稱糖尿病友的健康管家。呼籲糖友積極控糖,有需要皆可尋求基層診所就近照護。

控制血糖5撇步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糖尿病友不減壽,要從健康生活全面照護,定期追蹤,控制好危險因子

  • 飲食
  • 運動
  • 血糖
  • 血壓
  • 血脂

家人支持也很重要

13歲的第一型糖尿病女孩「予安」11年前過年初二發病送急診,血糖超過300 mg/dL,出現酮酸中毒,有大腦休克風險,整整在加護病房與普通病房待了7天才脫離危險!

媽媽徐鳳吟心疼愛女身上插滿醫療管子,想喝母奶卻餵不到,痛哭了3天,警覺「還有很多事要學」,因此毅然決然拾起傷心的情緒,投入一連串糖尿病衛教知識的學習中,並且掌握了美食來者不拒,但需懂得計算醣類與營養的「健康飲食秘訣」,陪伴孩子快樂成長。她想對糖尿病說:「雖然我不歡迎你,但我謝謝你,教會我這些年的這些事。」

[i] RawshaniA N Engl J Med. 2018 Aug 16;379(7):633-644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一起床就喝咖啡?小心血糖飆高,最好搭這食物
康健雜誌
最新十大死因出爐!Covid-19退居第六 醫示警應「主動癌篩」別再等了
中天新聞網
扯!血壓飆到247 男「吃藥怕洗腎」醫傻眼:隨時中風、心梗都不意外
中天新聞網
30歲男「反覆血便」找不出原因!昏倒送醫開刀才知「小腸長了一顆肉瘤」
中天新聞網
不是甲溝炎也不是灰指甲!指甲異常可能是潛在惡性腫瘤
台灣健康醫療網
夜晚不再翻來覆去!營養師推薦十個良好的助眠習慣!
台灣健康醫療網
每聽到鬧鐘聲無意識大叫、抽搐!國中女罕見遺傳性心律不整 及時搶救免除永久性腦傷
Heho 健康(台灣)
送醫電擊22次救命!12歲女童「睡夢中大叫、痙攣」竟是超罕見心臟病
中天新聞網
確診激增,新冠又來了?新病毒株再加1,去過「這兩地」要小心
康健雜誌
翻轉「最惡乳癌」!醫病盼早期三陰性乳癌免疫療法納健保給付
Heho 健康(台灣)
熱炒必點「神菜」!醫曝「空心菜」不僅降火解毒 還可控制膽固醇
中天新聞網
認同安心醫藥供應鏈 荷商歐嘉隆台灣分公司獲頒安心醫藥聯盟表揚
台灣健康醫療網
「發燒、痠痛」看診快篩有一半都確診!醫示警:KP.2傳染力不容小覷
中天新聞網
最新研究:連男性陰莖也驗出「塑膠微粒」 恐影響勃起功能!
中天新聞網
老人多慢性病纏身!中醫改善心律不整 可望逆轉腎損傷
NOW健康(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