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數年延期,科技巨企Alphabet期下的谷歌(Google)宣布放棄在其chrome瀏覽器上推動撤消及取代第三方cookie(數碼存根)的計畫,俗稱「無cookie」(cookieless)計畫。
Cookie為一小段,在用戶透過瀏覽器瀏覽網站時,由網站傳送給用戶瀏覽器的代碼,可紀錄及追蹤用戶在該網站的行為及情資訊,只在當前瀏覽網站使用。而第三方cookie則由瀏覽網站與用戶以外的第三方(如廣告商)所設置,在多個網站共享、可跨網站使用,有助於追蹤用戶的廣告行為、跨網站行為等。
廣告商及企業,可透過網站、軟件,運用第三方cookie,將不同資料進行更深度的保存與分析,進而了解使用者的性別、年齡、身分,喜好等資料,再對目標消費群體精準投放個性化廣告。然而第三方cookie引發用戶隱私爭議,谷歌與亞馬遜(Amazon)更曾因為cookie被法國資訊數據監管機構分別罰款1億歐元及3,500萬歐元。
谷歌在2020年時宣布,若能兼顧用戶、企業、廣告商等多方需要,將在2022年停止支援第三方cookie。谷歌表示將跟據瀏覽行為將用戶分成不同「同類群組」(cohorts);第三方將不會再獲得個人ID,而是獲得群組ID(cohorts ID)作追蹤之用。為推行計畫,谷歌在當時推出了「私隱沙盒」(Privacy Sandbox)以進行測試。
然而測試並不順利,cookieless計畫一再延期,除了廣告商反映結果未如理想外,亦引發了壟斷競爭的爭議。2021年,英國競爭及市場管理局(CMA)曾對谷歌停止支援第三方cookie,是否涉及藉此打壓競爭對手而展開調查。同年,據路透社報道,美國司法部亦關注谷歌的cookieless計畫,是否對較小型同業構成不公平競爭。
經歷眾多波折後,谷歌在美國時間周一(22日)稱,在得到廣告商及監管機構的回饋下,宣布放棄cookieless計畫。不淘汰第三方cookie的同時,谷歌將知會用戶可對其chrome瀏覽器設定上網選項,並可隨時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