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大三巴、觀音像、媽閣廟,景致真優美」,由本土民間宗教到西方基督宗教,一句廣告歌歌詞道出這港口城市中西交融的特質。剛於11月15日正式開幕的澳門保利美高梅博物館,便由此出發,以「海上絲綢之路」為主題,策劃首展「藍色飄帶——探索神秘海域 邂逅絲路遺珍」,免費向已預約的參觀者展出來自近20間國有博物館及文化藝術機構,總計184組文物及當代藝術作品。
融入嶄新技術 「用科技說好文物故事」
作為新建立的博物館,美高梅文化藝術高級副總裁郭蕙心表示,這次策展時特意融入不同嶄新技術,冀「用科技說好文物故事」。甫入館所見,便是序廳中放映海上絲綢之路故事動畫的巨型屏幕,右側亦有透過人工智能將參觀者化身媽祖的藝術裝置。由序廳走進場內4個單元展區,似乎也在透過一條由古到今的動線,引導參觀者共走一段接通古今的海上絲綢之路。
展廳內的第一單元「季風」透過日晷儀及福船、廣船模型展示航海技術的發展歷程,引領參觀者踏上航程,探索海上絲綢之路的起源。第二單元「文脈」的展品有別於常見展出的出土文物,選擇展出水底考古所挖掘的「出水文物」。如來自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的「宋青釉貼塑枕」,以及「元青花鳳穿花卉紋玉壺春瓶」等展品上亦不難看出被海水侵蝕的痕迹,更可見有珊瑚纏繞其上。而為了令來者更貼近文物真貌,館方採用透明OLED屏互動文物展櫃,容許觀賞者透過放大文物的立體模型觀其內外細節,也呈現文物背後的故事。
《鏡海歸帆圖》尋澳門印記 四獸首銅像再展
展覽雖蒐羅來自中國各地的展品,作為立足點的澳門卻似乎黯然缺席。而在以商品、開拓使者、移民觀照東西交流的第三單元「交織」中,則可在芸芸展品尋到一點澳門印記——介紹鄭和等使節的展板上,展出當代澳門畫家描繪利瑪竇、徐光啟兩位西學東漸重要人物論學時刻的畫作《鏡海歸帆圖》第五卷。而利瑪竇這位泰西儒士的抵華之地,正是澳門。同一展區中央,則放置了千帆歷盡後再度於中國展出的圓明園海晏堂四獸首銅像,而郭蕙心更提到,銅像真品會展出至2月中旬,其後也會放置複製品供遊人欣賞。
回望沉積海底的歷史碎片後,展覽第四單元「聯結」將視角聚焦現在與未來。除展示當代藝術創作,「一帶一路」資料與國際海洋保護相關影視文學海報亦並列在側。郭蕙心指,這部分是澳門保利美高梅博物館擔當澳門文化事業機構「做好『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定位」、「說好中國故事」的展示。背對獸首,一尊銅鎏金鄭和立像遙望遠方漂流瓶,似是慨嘆:「旅途,未完。」而海上絲綢之路放在21世紀又將通往何方?答案或未可知,但此立足澳門匯集海洋貿易史文物的展覽,或許正在揭示:若以海洋為中心重新觀照,澳門與香港不再只是陸地疆域邊陲,而是隨着海流接通各方文化重要節點。這兩處小海港,應有許多故事尚待鈎沉。
「藍色飄帶——探索神秘海域 邂逅絲路遺珍」
日期:即日至2025年9月
時間:上午11:00至晚上7:00(周一至四)
上午11:00 至晚上9:00(周五)
上午10:00至晚上8:00(周六、日及公眾假期)
地點:澳門外港新填海區 孫逸仙大馬路 美高梅 2樓
文:鍾卓言
[開眼 藝述速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