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常說樣貌決定命運,松鼠藉着可愛的樣子俘虜不少人心,亦因如此,大家都忽略了這動物的另一面。松鼠是迷你版「泰山」,擁有可180度轉向的關節,以及一條協助平衡的尾巴,因而行動敏捷,能輕巧如燕地在樹林間穿梭、跳躍。今次到香港公園找松鼠,發現原來牠們也會在樹上築巢,同時牠們的出現原來也標誌着森林的健康程度。
聖誕佳節,抬頭欣賞燈飾之際,也望望樹木上的松鼠好嗎?
聽聞香港公園有不少松鼠,於是相約香港戶外生態教育協會創辦人及保育總監沈鼎榮(Bond)走一趟,果然在人流較少,近堅尼地道那端的公園內,先後在樹上發現松鼠的身影,還有牠們的家——松鼠巢。
全球逾200種松鼠 港僅有一種
全球共有超過200種松鼠,而本港只有一種——赤腹松鼠。顧名思義,牠們腹部呈赤褐色。赤腹松鼠屬於外來物種,之所以在港落地生根,源於早期的動物買賣。Bond解釋,赤腹松鼠活躍於多個亞熱帶和熱帶地區,例如中國、泰國、印度等,因數量眾多,外形可愛,故經常被捕獲作販賣,並因而流入香港,「主要當作寵物買賣,亦有用於動物表演、皮草用途。據文獻紀錄,大中華地區一帶,松鼠曾一度被認為有意頭,故此許多地區也有販賣」。有關本港赤腹松鼠的詳細紀錄,只可追溯至1994年香港大學一份學術文獻,內裏提及首宗有紀錄的松鼠買賣於1967年在本港出現,即是說,赤腹松鼠已在港生活至少50年。今天,赤腹松鼠受到《野生動物保護條例》(第170章)保護,禁止狩獵及買賣。
尾巴變圍巾 後腿180度轉向
大部分松鼠都屬於樹上生活的品種,赤腹松鼠也不例外,不管是爬樹,還是由一棵樹跳至另一棵樹,速度及靈敏度均十足。松鼠身體有許多獨特構造,都讓牠們成為樹上生活的高手,例如,後腿擁有可180度轉向的關節,助牠們靈活轉變行走方向,在動物中十分罕見,「你看牠們明明正向上爬,卻在分秒間轉換方向往下爬」,Bond指着眼前的松鼠說。採訪當日,隨行攝影師明明已用長鏡頭緊盯眼前松鼠的一舉一動,卻仍難以捕捉「轉向」一刻,松鼠的身手比快門更快。此外,松鼠亦是少數能頭朝向地面,持久地在樹幹向下爬行的哺乳類動物,即使爬行高手貓兒亦難以做到,「貓也能頭朝向地面爬行,但只能夠短時間,不能如松鼠般持久」,Bond解釋。
松鼠不止四肢靈活,連那條毛茸茸的長尾巴也有實際功能,一是作為支點,二是幫助平衡,以助牠們在林中爬行和遠距離跳躍。「除了雙爪助其抓實樹幹,尾部亦可充當支點讓牠們固定在樹幹上。松鼠亦很喜歡在樹間跳躍,騰空時尾部就能幫助轉向及調節重心,起平衡作用。」Bond舉例說,松鼠有時會在電線上行走,此時尾部會左右擺動協助平衡,原理就如雜耍藝人拿着平衡杆一樣。此外,天氣寒冷時,松鼠會用尾巴保暖,猶如天然圍巾。
儲量忘記吃 變相助樹木繁殖
松鼠在大自然中,能夠幫助樹木「繁殖」。Bond解釋牠們有儲糧習慣,為了準備過冬,積穀防饑,會把糧食如堅果、種子等帶離母樹(mother tree),埋藏在泥土下,「很多時儲糧吃剩了,或是忘記了收藏位置,種子便會在原地發芽生長,變相為樹木播種」。因為松鼠需要吃大量種子充飢,只有成熟健康的森林,才能為牠們提供足夠食物,支持松鼠在內裏生活,所以松鼠如果在森林內出現,便標誌這片森林非常健康。可惜,由於香港的原生林在二次大戰期間幾乎全毁,而戰後再生的次生林則太年輕,所以香港的赤腹松鼠都只能在森林邊緣、城郊邊陲、市區公園生活,「一個次生林要經歷百多二百年才叫成熟,新界大埔滘一帶已屬於本港頗成熟的森林,但由二戰結束至今也不過70多年歷史,所以未能為松鼠提供足夠資源。而松鼠能夠在市區生活,乃因為城市多元的樹種,而且松鼠好奇心重,適應力強,即使在人造空間亦能很快適應」。除了本地樹種,因市區亦種有不少外來樹種,兩者都為松鼠提供穩定的食物來源。根據上文提及的同一份文獻,內裏記錄了單是香港島,便有67種樹木為松鼠提供食物,當中29種屬外來物種。
偶吃雛鳥 松鼠巢至少容納兩鼠
松鼠最愛吃營養豐富的堅果,其次為花、葉、樹皮等。據香港植物資料庫紀錄,本港有37種殼斗科植物,正好為松鼠提供多種堅果類果實,如毛葉栲栗、小紅栲、厚斗柯等。除了吃植物,松鼠亦偶有捕獵行為,如雀巢中的雛鳥,以補充蛋白質,「松鼠是機會主義者,不會刻意找肉吃,但當經過(樹木)見到雀巢有蛋、雛鳥,就一定不會放過」。
如許多日行性動物一樣,松鼠在早上及下午較活躍,中午溫度較高,松鼠大多都在休息或「整理儀容」。如果看到松鼠在咬啃樹皮,牠們可能在進食,亦可能在磨牙,因為松鼠跟老鼠、倉鼠一樣屬齧齒類動物,鋒利的門牙會不斷生長,需要定期磨短,以免弄傷上下顎。此外,若在樹冠間發現體積比鳥巢大的樹枝巢,有可能就是松鼠巢。松鼠巢呈球狀,至少能容納兩隻松鼠。慶幸在寸金尺土的香港,松鼠仍能擁有牠們的樹上安樂窩。
文:歐慧兒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