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眼部急救 │ 過敏眼袋浮腫、眼腫怎麼辦?一文了解冷敷熱敷全攻效!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更新於 2022年08月19日12:31 • 發布於 2022年08月18日09:13 •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眼部急救 │ 一早醒來發覺雙眼特別浮腫?原來引起眼袋浮腫和眼腫可以有很多原因,包括哭泣、失眠、長時間俯臥睡眠、月經前、飲食習慣等等多種原因,都會造成翌日眼腫的問題。我們都知道這時候該敷眼消腫,但原來用錯敷眼方法不會消除腫脹情況?事實上這一切都取決於浮腫的原因,而下文將會逐一解答,讓你有效消除眼腫。撰文:Medical Inspire │ Source: WebMD │ 圖片來源:Google、Shutterstock眼睛過敏眼睛搔癢是過敏所以宜用冷敷,溫度降低可以讓引起過敏的肥胖細胞(mast cell)降低活性,讓它比較穩定,不會釋放引起過敏的物質,同時冷敷可以使血管收縮,減少組織液釋放出來,就可以消腫去瘀。

Photo from Google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哭腫眼睛哭腫後可以立即冰敷進行消腫,這樣可以有效令眼睛周圍的血管收縮,也能抑制眼睛充血。不過眼部肌膚非常脆弱,不宜直接敷上冰塊。有說將鐵匙羹放於冰箱,有需要時便蓋於眼窩上,因冷凍現象令肌膚收緊,能減退暫時性的眼睛浮腫,但效果不大明顯。所以建議泡過的紅茶包瀝乾水分,再置入雪櫃後後敷眼。紅茶中含的維他命和茶單寧,接觸肌膚後,可消除眼部疲勞之餘,更有減退浮腫眼袋之效。為睡醒時作眼部急救的好方法。

Photo from Google

眼挑針 (麥粒腫、霰粒腫)適度的熱敷(理想溫度為45℃-50℃)動作確實可加速眼皮表面油脂排出,改善眼部血液循環、促進腺體暢通的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熱敷比較適合做為非急性期的一般保養。若是,眼挑針症狀伴隨有嚴重的紅腫、熱痛、化膿反應,正值急性發炎期時,則可考慮短暫的進行適度冰敷或冷敷(建議用毛巾包裹冰塊,勿直接接觸眼皮)方式,來降低、緩解疼痛不適,但仍不建議過度冰敷以免反而惡化病程。如果熱敷或冰敷都沒有讓你感覺更舒服,建議乾脆兩者都不要做,專心休息養病即可。睡眠欠佳眼腫、又有黑眼圈皮膚科醫生建議用「冷熱交替敷」,這樣可以更快消除水腫及黑眼圈,不必敷很久,也不必浪費茶包,只需拿兩條冷和熱毛巾交替敷眼睛5-10分鐘。其實本身沒睡好的水腫,過幾個小時也會消退,冷熱交替敷眼睛可以加速淋巴循環,水腫更快消。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Photo from Google

為什麼用錯冷、熱敷,可能會讓眼睛不適更嚴重?因為熱敷是可以讓血液循環活化、肌肉放鬆,而冷敷則是鎮靜、收縮,所以眼睛乾澀、疲勞,需要促進血液循環,要用熱敷,才能緩解眼睛周圍肌肉的疲勞。所以眼睛過敏還熱敷,會讓眼睛更癢,瘀血血液循環愈好會愈腫。眼睛熱敷或冷敷的溫度要多少才夠?以前流行用紅茶包敷眼消黑眼圈,很多人茶包沖完熱水後拿起來就直接敷在眼睛上,常讓眼周燙紅了,其實熱敷的溫度只要高於體溫就算熱敷,所以只要手摸起來有點熱熱的溫度就夠了,冷敷的溫度也一樣,除非是腫得很厲害才需要冰敷,水龍頭打開涼涼水溫的水,就可以拿來冷敷。Source: WebMD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愛吃重口味恐血栓!網友熱議「6大清血管食物」TOP1堅果還能降膽固醇
中天新聞網
痛風年輕化!專家曝「8大痛風地雷食物」手搖飲、滴雞精都上榜
中天新聞網
老年人睡眠障礙比例逾九成! 中醫「這樣治療」找回夜夜好眠
台灣健康醫療網
請把蛋「煮熟」再吃!不可忽略的6個蛋問題
康健雜誌
大蒜生吃嘴超臭!醫授「5招快速除臭」嚼薄荷葉效果最好
中天新聞網
芒種將近!注重「除溼與消暑」中醫大推:四神湯、酸梅湯取代手搖飲
中天新聞網
把討厭蔬果變好吃!苦瓜加鹽、香菜切碎「6大難吃蔬果」美味秘訣公開
中天新聞網
奇癢無比!24歲女「異位性皮膚炎」癢到影響睡眠 塗保濕乳液可改善
中天新聞網
全台90%民眾缺鈣!不只牛奶「5大高鈣食物」曬太陽可吸收更快
中天新聞網
把握冬病夏治好時機! 趁早改善小兒過敏症狀以除後患
NOW健康(TW)
不只帶殼海鮮易引發過敏!花生也須當心 食藥署列「10大過敏原」應標示
台灣健康醫療網
【育兒貼士】6個月BB未識坐就要坐馬桶如廁訓練? 媽媽被轟太心急 網民反應兩極
MamiDaily
送入機構前夕,72歲的我不捨把先生送走!一方面必須面對「我還可以承擔多久在家照顧」的現實
幸福熟齡(台灣)
離婚打擊重創身心!當心背後隱藏情緒危機 醫提「警示症狀」
台灣健康醫療網
突然變瘦別太開心!這10症狀都是癌症警訊 不明原因體重減輕也是其一
台灣健康醫療網
所有痛苦都來自你的反應!讓煩惱消失的入門心理訓練「不反應的練習」
台灣健康醫療網
孫安佐呼麻失控「脫褲露鳥」!醫揭大麻成癮恐增「思覺失調症」風險
中天新聞網
氣導式助聽器,讓您的人生更繽紛!
台灣健康醫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