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隔離的你壓力爆煲嗎? 心理學贈你紓緩精神壓力小貼士

investing.com
更新於 2023年06月21日07:20 • 發布於 2023年06月14日04:00 • 8杯水 Meditorial

港大研發的「防止自殺早期預警系統」於三月底響起警號,期內「7天自殺估值」顯示每天有4人自殺,超越了「極高」的警戒線,達到兩年來的高峰。同樣為港大的精神健康調查亦發現,今年1月底疑似焦慮的受訪者比例高企,大約每七個香港人中,就有一人疑似焦慮。

早前8杯水開設的隔離信箱讓疫情下的香港人大吐苦水,我們亦將當中的個案轉交「樹洞香港」創辦人陳健欣Peter,為各位提供隔離期間紓緩精神壓力的小貼士。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個案1:小李

小李確診後在家中隔離,他認為最大壓力就是要看新聞和政府的記者招待會,當中的措施和程序繁複,而他亦曾致電衛生署查詢, 但接線生未能解答他的問題,沒有答案,令他十分煩躁。

Peter解說道,在家中隔離心情難免焦躁,加上每天要緊貼政府的數據和資訊,這樣很容易產生資訊疲勞的情況。他建議小李限制自己接收資訊的時間,每天可安排一段時間留意政府新的防疫資訊,比如說規定自己只可在早上的一個小時內看這些資訊,便即管在那段時間內不斷看不斷想,但其後便要花時間做其他事情,相信這樣能夠減輕資訊疲勞帶來的壓力。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個案2:阿峰

阿峰同樣是確診後居家隔離,他起初想像自己能夠趁隔離期間做到很多事情,卻不知道從何開始計劃,很多天以來自己甚麼都沒有做過,整個人感覺上很頹廢。

不知從何規劃隔離的日子是很普遍的問題,Peter建議居家隔離人士可以將一天排成不同的行程表,安排一些家中也能進行的活動,例如做運動、靜觀練習及閱讀等。Peter強調,日程表的關鍵是秩序,失去規律會使人陷入混亂。他特別提及靜觀,即是讓自己如實地接受當下的狀態,他認為在隔離的情況下沒誰會高興,而靜觀正可讓自己知道「It’s okay to be not okay」。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個案3:阿恩

阿恩和家人先後確診,被送往竹篙灣隔離了十天。她指隔離營的飯盒令她肚痛,又難吃,

所以她足足五天沒有吃東西。 阿恩家裏有長者沒有人照顧,但其他家人和她自己都確診,令一家人都很擔心,每天都吵架嚷著要離開。 她曾試過致電七字頭的醫療熱線,又打過去隔離單張上的精神健康熱線,卻全部都不接通,令她很無助。

生活在這麼無助和不滿的情況下,我們該怎樣呢?心理學說人的認知模式有兩種,一種是內控觀點 (Internal locus of control),就是人認為自己能掌握很多事情,有辦法控制自己的生活模式及未來的走向;另一種則是外控觀點 (External locus of control) ,即人認為自己的生活是完全受人制宰,感到無助。

在一個甚少選擇的環境下,我們可以怎樣找回內控觀點呢? Peter建議大家在自己可控制的事情上入手,例如為自己設立一個運動的習慣或選擇飯盒,重點不是最後你選擇的那個飯盒,而是你行使選擇的過程, 往往會令自己的心好過一點 。

個案4:阿均

早前妹妹確診,他們全家都居家隔離。媽媽卻驚慌得要命, 得知妹妹確診後便哭了起來,更責怪妹妹,緊張得一天做幾次快速測試,當然每次都是陰性結果。 阿均稱他的媽媽他每天都罵妹妹和他, 令到他不知道怎樣溝通,感到很煩躁。

不同人看疫症的角度都不一樣,而不少心理學的研究都顯示,這種對待疫症的不同態度和人天生的大腦迴路有關。 人的大腦有一個叫做厭惡(Disgust System)的東西,指人對於病原體之類的東西,我們心理反應會有多大,而Peter認為阿均的媽媽天生都是這方面反應較大的人。

怎樣才能促進一個良好的溝通呢?Peter指出, 人當遇上一些和自己立場不同的人, 我們會有第一個傾向,就是嘗試說服,而在這個生活不太如意的情況下,便會演化成吵架。他認為當大家覺得不太能管理自己的情緒時,便需要為對方及自己創造一個心理距離,直接講出自己的狀態不宜對話。但是如果你覺得自己是一個好的狀態,想嘗試令到關係變得好一點,Peter建議大家先不要嘗試說服對方,而是盡量理解他們的想法。 很多心理學的練習都強調一個好的聆聽,至於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一個好的聆聽者, Peter表示如果當你能夠三言兩語地重述對方的話, 而對方認為你理解得對,這樣就表示你是真正地聆聽對方,而只要雙方真誠溝通,往往問題都較容易梳理。

抗疫的關鍵:接受和照顧自己的情緒

「在一個不正常的環境下,有一個不正常的反應才是正常。」Peter認為抗疫的第一步是要接受和照顧自己的情緒。他指出, 社會上發生的事,若果有人還可以若無其事,反而可能是心理和大眾偏離的表現。 他寄語港人要發揮自己的力量,哪怕只是很微小的事,並且好好照顧身邊的人及自己的身體。

密切留意8杯水 Meditorial 動向!立即CLS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英國翁遺體捐贈被發現「三陰莖症」!研究員:他可能自己都不知道
中天新聞網
男子凍未條「用嘴巴」服務...回家後喉嚨痛爆!就醫一看慘染「淋病」
中天新聞網
薑茶是經痛救星?可温暖子宫、促進循環 「2種體質」喝了恐更糟
中天新聞網
比吃蘋果更能遠離醫生 掌握6飲食原則
康健雜誌
牙齒有沒有刷乾淨,手機接上AI一照,牙菌斑5秒就現形
康健雜誌
你是「體重正常的胖子」嗎?專家:別再只相信體重
康健雜誌
61歲婦全身上下冒水皰!醫示警「高風險族群要注意」 嚴重恐影響其他器官
中天新聞網
孩子成長「三大」健康警示 發現異狀應及早診治
台灣健康醫療網
太恐怖!高雄學童倒垃圾遭蛇咬「腳腫成麵龜」 衛生局:半個月已4起
中天新聞網
HC健康迷思 |濕疹食乜都錯?痕到灰心試下改變飲食習慣補充益生菌
Health Concept
「行走肺炎」黴漿菌四處傳播,感染咳不停!2種維生素不足,感染機率大增
康健雜誌
伸港3姊弟車禍傳來好消息!小妹搶命8個月現「奇蹟」 醫護喊:長出肉了
中天新聞網
佳格「以愛樂活營養教育計畫」  創造狀態很好的樂齡台灣
台灣健康醫療網
拖三年才確診!中年婦「乾燥症」害眼睛乾、皮膚癢 醫示警:嚴重恐肺炎
中天新聞網
施政報告2024懶人包|一文睇清李家超10項新醫療健康政策:完善長者支援服務、推動基層醫療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做美夢還是惡夢,竟與「睡姿」有關?專家剖析原因
Heho 健康(台灣)
矽膠貼片、凝膠真能除疤?醫:用錯恐變細菌培養皿
康健雜誌
穿錯鞋又誤信偏方,潰瘍合併感染 3 年未癒!專家用 4 步驟讓傷口癒合
Heho 健康(台灣)
你以為的「胃痛」不一定是胃在痛!醫:合併「5症狀」可能是其他疾病
Heho 健康(台灣)
中美醫藥集團攜手慈濟志工 1500份健康隨身包守護全球賑災行動
台灣健康醫療網
鋅過量會怎麼樣?鋅功效、攝取量,再告訴你含鋅量高的10種食物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二手煙】二手煙對女性影響比男性高3.6倍!女性吸入二手煙偏頭痛發病機率比男性高
高燒 Gofever
補充維他命B出現腸胃、皮膚不適! 小心恐菸鹼酸過敏
NOW健康(TW)
【WH專家說】維他命C發泡錠會導致腎結石?營養師告訴你「維他命C發泡錠」大小事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孫安佐「鼻部」受重創…功能受影響?醫:嚴重恐釀睡眠呼吸中止症
中天新聞網
無痛血尿恐癌症前兆? 高風險族群應定期做膀胱鏡檢查
NOW健康(TW)
認清腦退化早期徵兆!把握黃金逆轉期 營養師教如何護腦防失智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解鎖韓劇女主角肌膚水潤透亮的秘訣!醫師解析「水光針」功效、原理、術後修復
Heho 健康(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