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戰士|前立法會議員邵家臻周五(10日)凌晨癌逝,享年55歲。前立法會議員、囚權組織「石牆花」創辦人邵家臻因胃癌惡化,於1月10日0時41分凌晨逝世,享年55歲。撰文:CK@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 圖片來源:邵家臻Facebook
抗癌戰士|前立法會議員邵家臻周五凌晨癌逝,享年55歲。一生致力於社會運動和囚犯權益,為弱勢群體發聲。
邵家臻是一位資深的社會工作者,曾任浸會大學社工系講師。一生致力於社會運動和囚犯權益,為弱勢群體發聲。他自2012年「反國教運動」起積極參與社會運動,並在2016年以社會福利界功能組別議員的身分進入立法會。2019年他因參與2014年的「佔領運動」被判囚8個月,邵家臻的入獄經歷讓他更加關注在囚人士的權益,並在出獄後成立了「石牆花」組織,為他們提供支援。邵家臻於去年10月因腹部不適求醫,發現罹患3C期胃癌,隨即入院接受手術,切除了2/3的胃部、33顆淋巴結、部分腸臟和胰臟,但情況未見明顯改善。術後邵家臻體重急劇下降了15公斤,儘管面臨病痛的折磨,他仍然保持著積極的態度,並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抗癌歷程。邵家臻在出獄後,成立了囚權組織「石牆花」,為因社會運動而入獄的在囚人士提供支援,包括探訪、提供物資和法律援助等。然而,「石牆花」在2021年9月宣布解散,邵家臻表示解散原因是「多方面壓力」。邵家臻離世的消息傳出後,許多民主派人士和社會工作者在社交平台上表達哀悼。資深香港社工王惠芬在Facebook上寫下「天家再見」,而國際關係學者黃偉國則寫下「離苦得樂,往生淨土」,二人他們都向媒體證實了邵家臻的死訊。而身在英國的學者鍾劍華亦在Facebook轉載邵家臻的昔日報道「願我們都懷念他!也記住在香港某個最暗淡的歲月,他為被屈辱的人所做的事」。
胃癌早期症狀常與普通胃病相似,如胃酸過多、胃炎等,容易被忽視。醫療專家建議,若出現持續性胃部不適、嘔吐等症狀,應及時就醫檢查。胃癌的治療方式包括手術切除、化療和放療,具體方案需根據患者的病情和腫瘤特性決定。專家強調,預防胃癌應從健康飲食和生活習慣入手。避免高鹽、高脂肪食物,多攝取新鮮蔬果,戒煙限酒,並定期進行胃鏡檢查,有助於早期發現和治療胃癌。此外,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和適當的運動也對預防胃癌有積極作用。胃癌是香港常見癌症,為癌症中第四大殺手,由於其初期症狀一般沒有明顯症狀,常被許多患者當作普通胃部不適而延誤診治,使病情惡化,甚至已擴散到其他組織,往往在中晚期才被發現,錯過治療最佳時機。患者或會在胃癌發展至中期時,出現:
- 出血(吐血或糞便暗黑)
- 體重急速下降
- 嘔吐
- 腹瀉或便秘
- 上腹部腫脹不適
- 胃痛
- 虛弱疲倦等症狀
過去不少研究皆指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與胃癌有密切關聯,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於1994年便將幽門螺旋桿菌列為第一類致癌物,可引致胃癌。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H. pylori)主要寄生在胃黏液或黏液細胞內,是唯一能存活於胃酸的細菌。它們會分泌引起發炎反應的酵素,破壞胃表皮細胞,引發慢性胃炎。加上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會誘發大量胃酸分泌,可導致黏膜受損,而令胃或十二指腸出現潰瘍,也被證實了與胃部等淋巴瘤癌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