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上班族注意!《刺胳針》研究:久坐和早逝呈正相關 單靠運動不夠

中天新聞網
更新於 09月20日02:23 • 發布於 09月20日02:23

現代人上班坐著、吃飯坐著、通勤坐著,一整天坐著的時間比睡覺時間還要長。有研究顯示,長時間久坐與早逝風險呈正相關,雖然運動可以部分抵消久坐帶來的傷害,但單靠運動並不足夠。

現代人上班坐著、吃飯坐著、通勤坐著,一整天坐著的時間比睡覺時間還要長。(圖/Pixabay)

家醫科醫師李思賢(19)日在臉書專頁發文分享,2016年一篇刊登於《刺胳針》(The Lancet)期刊的研究,探討了長期久坐對死亡率的影響,並分析運動是否能抵消久坐的風險。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李思賢提到,這項研究規模龐大,分析來自16項前瞻性隊列研究的數據,涵蓋超過100萬名來自不同國家的參與者,並追蹤了他們長達2至18年的健康狀況。研究結果顯示,長時間久坐(例如每天超過8小時)與早逝風險呈正相關。尤其是每天活動量不足(少於3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且久坐時間長的人,面臨著更高的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率。

長期久坐會影響血液循環,特別是對心血管系統的損害增加心臟病風險。(圖/Pixabay)

此研究發現,久坐不動對健康有多方面的負面影響,特別是當久坐時間超過6小時以上!久坐容易導致新陳代謝率下降,身體能量消耗減少,引發肥胖、胰島素阻抗,增加2型糖尿病的風險,且長期久坐會影響血液循環,特別是對心血管系統的損害增加心臟病風險。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此外,久坐者的骨骼肌肉系統也會受損,長時間保持靜止姿勢容易導致肌肉僵硬、腰背疼痛等問題。最嚴重的是,久坐與慢性發炎有關聯,容易加速癌症的發展。

將日常活動融入生活,例如使用站立式工作桌、選擇樓梯而非電梯,都是有效的策略。(圖/Pixabay)

李思賢建議,運動可以部分抵消久坐帶來的傷害,但單靠運動並不足夠。針對如何降低久坐帶來的傷害,民眾應從生活方式的多方面進行調整。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首先,儘量避免長時間保持靜止姿勢,每隔30 ~60分鐘就應該起身活動幾分鐘,可做些伸展運動或走動。此外,將日常活動融入生活,例如使用站立式工作桌、步行或騎自行車上班、選擇樓梯而非電梯,都是有效的策略。

對於那些難以避免久坐的工作者,李思賢建議在一天中規劃固定的運動時間,並確保運動強度達到一定水準(如快走、跑步等)。最後,保持動態的生活方式,將活動分散到整天,而非集中於一天的某個時段,這將有助於改善整體健康狀況,並減少久坐對身體的長期損害。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側睡、趴睡、平躺,哪種睡姿最好?一圖看懂優缺點
康健雜誌
「10多年沒感冒」99歲爺爺曝長壽秘訣!每天10點睡、打1小時氣功,晉身「百歲人瑞」先挑戰3K健走
幸福熟齡(台灣)
5歲女童染「H1N1流感」併發重症!症狀出現隔天失去意識...併發腦炎進ICU
中天新聞網
打工仔multi-tsking需要大量記憶力?營養師醒腦飲食貼士 每日補充肌肽提升記憶力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肝癌男狂吃地瓜葉「8顆腫瘤奇蹟消失」!醫曝:營養價值超高
中天新聞網
氣溫驟降感冒了?醫警示:小心是「颱風引1病」 嚴重會致命
台灣健康醫療網
【睫毛】植睫毛時可否佩戴隱形眼鏡?網傳植膠水會令隱形眼鏡變形!一文打破迷思
高燒 Gofever
「我為你付出那麼多」!自我犧牲背後的心理真相與隱藏的受害者情結
台灣健康醫療網
他連吃三天羊肉爐痘痘爬滿臉 醫列進補注意事項:「這些人」注意
台灣健康醫療網
擺脫鼻塞、打噴嚏!食藥署教您有效對抗過敏性鼻炎
台灣健康醫療網
龍年出生率不如往年!新生兒減少近2千人 醫認為人工生殖開放有助生育率
台灣健康醫療網
藜麥怎麼煮?藜麥不僅含有高蛋白質還能助減肥!10個藜麥料理食譜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從認知調查到守護行動!台灣母嬰品牌攜手社會 關懷早產兒、捐贈連身衣
台灣健康醫療網
中年男腹痛、腹瀉以為腸胃炎...吃藥都沒用 醫揪「阿米巴原蟲」搞鬼
中天新聞網
這6個保健食品怎麼吃?魚油、維他命C、葉黃素都在飯後吃、膠原蛋白記得空腹吃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酸痛貼布亂貼恐引發「胃出血、腎衰竭」危機!譚敦慈示警「6小時是極限」
中天新聞網
幸福鱸魚獲英國滋補獎肯定 國際獎項加持再創銷售佳績
NOW健康(TW)
改善冬季肌膚問題!中醫五行美顏 養肺補腎護膚秘訣
台灣健康醫療網
開學換季健康攻略!兒科醫傳授維持孩子呼吸道與視力健康的妙招
Heho 健康(台灣)
上下樓梯膝蓋痛還喀喀響? 中醫輔助治療恢復行動力
台灣健康醫療網
「電子鍋煮飯」3步驟請記下!教你在家怎麼用電子鍋煮出媲美日本等級的好吃白飯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女性要特別留意補充類胡蘿蔔素!不但更長壽,還能減少2大疾病
康健雜誌
流感確診、死亡人數皆「創10年新高」!10月至今「202例重症奪26命」
中天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