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林靜君談心室
圖片 : shutterstock(示意圖非當事人)
「我兒子快30歲沒有談過戀愛,之前一直在換工作,跑外送被我罵,後來乾脆不出門,整天在家打電玩,連倒垃圾都不去。對他軟硬兼施溝通無效,他說自己就是爛不要管他。現在完全不和父母談話。
朋友建議我要狠心一點把他趕出去,斷金援讓他獨立,可是我擔心這樣他會一蹶不振,萬一變成遊民就糟糕。我自問是個盡責的媽媽,先生也很勤奮,很難過怎麼會養出別人眼中的廢人,覺得自己這一生好失敗。」
從字裡行間可以感受到這位媽媽濃濃的憂慮與焦慮。兒子「不婚、不就業」的確會讓父母傷神,難免失望與自責。但是將兒子的一時現況當成自己一生的成敗,就言重了。
媽媽妳優先需要做的,是照顧好自己,讓心情放輕鬆一些,而不是將心思全部放在兒子身上,急著想解決他的人生問題。如同搭飛機時起飛前的安全解說,「先幫你自己把氧氣罩戴好,如有小孩隨行再照顧小孩。」
講殘酷一點,當孩子成年之後百分之九十九的重要事情都不是當父母有辦法幫的。硬要幫,只會愈幫愈忙。焦慮、緊張這些情緒極具渲染力,會讓兒子謀職的壓力更大,卻沒有實質效益。
看起來「盡責」、「勤奮」,是妳很看重的價值,因此當兒子擺出「直接躺平,我就爛」態度,妳不只無法接受,簡直要崩潰了。自己信奉的價值被挑戰,對不努力產生的後果有著災難式想像。想到兒子不受教,又擔心他的未來,雙重折磨真的很難不感到焦慮。
人一旦焦慮就會想做些事情,來降低這種不舒服的感覺,譬如指責、碎念、講道理,而這些行為常被美化為「溝通」。但是誰想一直聽人講道理?一直被批評?兒子先把自己說成爛到底,這叫做「被動攻擊」,用來讓對方閉嘴。
找出癥結點,跨越溝通障礙
兒子不願意溝通的態度一定讓妳很不好受,先找出溝通障礙。試著回想看看,親子之間過去有沒有甚麼芥蒂、心結沒有打開。兒子曾經跑外送卻被否定,他會不會害怕再被否定,或是一開口就被批評?如果開口不會得到好的回應,他自然不會想要表達意見,迴避接觸至少能夠避免衝突。
因此,儘管心裡再怎麼著急,切記不要開口就問「工作找的怎麼樣?」、「為什麼不交女朋友?」這些用疑問句開頭的溝通起手式,只會讓人防衛心高築,覺得自己又被指責。
要緩和氣氛,先從閒聊開始,談天氣、談寵物都好。不用急,當氣氛緩和,當他有不會被批評的安全感,降低防禦心理之後,才好溝通繼續談下去。
延伸閱讀:
兒下班後總窩在家,做什麼事都沒興趣 心理導師:你剪斷他的翅膀,卻抱怨他不會飛翔
真正去了解兒子怎麼了,之前一直換工作,也許他還在摸索方向,也許技能沒能跟上,或是職場適應困難。市場競爭激烈,找到理想工作並不容易,可能面臨多次挫折,在講求努力成功價值的家裡,會不會因為覺得讓父母失望,而乾脆不再嘗試?
當然,也要注意觀察兒子是否有憂鬱症、焦慮症等跡象,導致無法正常投入工作。要找出真正問題,才好對症下藥。
別為孩子打造「啃老」舒適圈
朋友建議妳將兒子趕出去,暫且不論「讓小孩吃住在家裡會害他失去工作動機」這個老命題,實際上是妳自己根本做不到不理他。一邊擔心他的將來沒有照顧自己的能力,一邊又為他張羅大小事,這是矛盾的。
放任兒子「啃老」不是辦法,先從做得到的地方開始,例如別再當「老媽子」三餐洗衣幫忙做到好,這樣的舒適圈當然愈窩愈走不出去。
窩在家裡會與社會脫節,愈來愈退縮,兒子願意跑外送就鼓勵他跑,這樣他可以負擔自己的基本生活所需,然後慢慢讓他負擔部分開銷,增加他的責任感。與先生互相提醒,不要隨意金援。
對兒子設定合理的期望,不要對施加過大壓力。父母的憂慮是子女甩不掉的沉重包袱,父母負面的話對子女具有極大的殺傷力。妳擔心他成為廢人,他就會廢給妳看,妳放手讓他自己載浮載沉,反而有機會摸索一條自己的路。
把孩子的表現當成自己的失敗,這是情緒勒索,妳要肯定自己的努力,至於兒子的表現是他的事情,現在是人生百歲時代,30歲下定論太早。但妳要將自己過好,妳如能豁達就能成為他將來轉變的關鍵。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