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是如何發生的?它為何會(或不會)發生?一些心理學學者嘗試從科學的角度去拆解和分析這些充滿神秘色彩的問題。
心理學學者 Finkel 等人整理了各大親密關係理論,並嘗試回答關於愛情的幾個問題,包括:親密關係是甚麼?以及親密關係是如何維繫的呢?這次小編節錄了這篇文獻,希望能解答粉絲們的部分疑惑。
【親密關係是由甚麼構成的?】
1. 關係的獨特性
關係的獨特性並非單指伴侶各自擁有的特質,而是指雙方的這些特質互動和交織出來的「化學反應」。例如:有研究支持「情人眼裏出西施」是最能夠解釋伴侶為何在交往一段時候後仍覺得對方吸引(不管是外貌還是其他性格特質)。
2. 一體化和相互依存
在很多親密關係中,伴侶之間的心理界線 (psychological boundaries) 會變得十分模糊,兩人在思想、情感和行為上都會慢慢傾向一致,並構成一個獨立的關係單元 (unit)。單元有自己的目標和追求。假如伴侶有一個聯合的目標要完成,他們並不會強調自己的獨立貢獻,反而會模糊掉個體性;目標達成後,成果是「我們」的,而非「我」+「你」的。
3. 一條不斷變化的軌跡
有研究發現,單靠關係初期的跡象,基於未完全掌握與對方的「化學反應」,是難以猜測關係能否發展成長期。一段長期關係的軌跡會隨伴侶各自對關係的反覆評估而改變,關係隨人生階段而轉變(例如:進入婚姻/成為父母),經營方法也隨之改變。
【親密關係具體是如何維繫?】
1. 回應彼此的心理需求
一個人對關係質量的評價,有很大程度是根據雙方有多能意識及回應彼此的心理需求而決定。當對方難過時,怎樣才算回應到對方的心理需求?(很可惜)這並沒有一條公式,而是需要根據對方在特定情況下的獨特需要而決定,因此也只能靠你對對方的認識(和常識)來判斷。
問問自己:在這個情況下,ta 需要的是聆聽、安慰還是實際的幫忙?ta 何時會想跟你講難過的事?這就是考考關係有多深厚的時候~ 當 ta 能接收到你在情感上的關顧,便會基於更大的信任而願意披露更多自己的脆弱面,讓關係升溫。當然,在毫無頭緒時,你也可以真誠地直接詢問對方想自己以怎樣的方式回應,讓對方感受到你的關心。
2. 化解衝突和危機
長期關係中,伴侶需要能共富貴,也能共患難。而衝突對關係的穩定性有多大影響,只在乎如何雙方化解和回應,而一些會對關係造成破壞性的反應包括:貶低對方的整體個性、在對方面前表現得居高臨下、拒絕接納對方的考慮點等。
而研究也指出,面對一些重大衝突時,坦誠和具建設性的即時討論在短期內雖然會令雙方的壓力升高,但長期而言對關係的滿意度卻有正面影響。當然,一些對雙方極敏感且難以解決的議題,研究也支持我們低調避開。
3. 心理維繫機制
當對關係投放更多承諾 (commitment),一個人的想法和行為也會跟著改變,令你更傾向與滿意這段關係,亦有利於維繫關係。例如:覺得自己的關係比其他情侶的關係好、忽略或心理上貶低其他可能的對象、原諒對方的出軌行為等。
因此,我們會更容易覺得自己的伴侶比其他人都要好,也會為對方的越界行為想出更好的藉口。聽上來有點阿Q精神嗎?但當然,這個「愛情陷阱」也是有底線的,幻想如果過份美好都總會有破滅的一天,問題是我們需要花多少時間才能看清楚陷阱的模樣。
小編的話:雖然愛情暫時還是有很多科學無法捕捉的面貌,但當你對自己在關係中的模樣缺乏信心,問「他愛我嗎?」「我們經歷的是愛嗎?」時,或許還是有一些具體的指標能供參考。
如果你在親密關係上遇到很大的疑難,不妨到等一等心理諮詢平台,讓諮詢師帶領你(們)一起面對!
▼Follow Just A Moment 等一等
Website: https://jamwellness.io/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justamomenthk/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justamoment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