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出名壓力大!新城健康+推出新節目「醫+直播」,繼續全方位守護大家的健康。今集主持人JC與精神科專科醫生張正平探討近年全城熱話——精神健康。年關難過年年過,尤其來到年尾,相信很多上班族都應該很忙,一忙就容易積累壓力。但生活不可以沒有壓力,究竟我們該如何與壓力共處?
何謂壓力?
何謂壓力?精神科專科醫生張正平指出,醫學上並沒有一個很清晰的定義,但是一 般而言,當我們面對一些問題或者一些挑戰的時候,在處理的過程中,卻產生一些心理或者身理的反應,這就是壓力。「臨床上發現很少人因為單一件事情,就弄到壓力爆煲、情緒失控。通常都是因要要面對不同的壓力,並一直累積下來,最後他們接受不了,導致情緒飽受煩擾。」
手指疼痛、腫脹是免疫系統健康警號!一文分清類風濕/銀屑病關節炎
壓力有好有壞
很搏、很捱得是香港人的寫照,亦經常想做好一點,那我們豈不是有很大壓力、精神生活大受影響?
張醫生指出,壓力有好有壞這兩個方面。適當的壓力其實是一個推動力,讓我們做得更好、更 容易專注在所做的事情上,想試一下,考試時如果你不感到壓力,可能便不去溫習,只顧着做一些很休閒的事,自然會影響到考試的表現。但是如果壓力過了身體可以承受的水平時,就會出現俗稱的「Burnout」,情緒可能會比較不穩定、身體也可能出現一些徵狀,如頭暈、頭痛、心痛又或者周身不舒服。 如果是短期的壓力,相關的身體徵狀可能很快就過去了,反而長期的壓力則影響深遠。
紓緩壓力3個注意位
相信不少人跟主持人JC一樣,曾出現過張醫生所提到心悸等情況,但卻沒想到原來跟壓力扯上關係,究竟我們該如何改善精神健康?
張醫生表示,一旦情緒出現狀況時,首先大家要理解到相關情況其實是很正的,然後踏出求助的第一步。「透過了解患者遇到的困難、壓力,希望他們理解到可能因是不同來源的壓力,而致情緒困擾。有些問題可能短時間未能解決,建議他們做些放鬆自己的練習,或者安排 一些活動、細藝、嗜好等,讓他們專注並減壓。」
除了選擇適合自己的減壓方法外,張醫生提鶝大家還要留意以下3個細節。
1.接受壓力程度人人有異
實際上每個人接受壓力的程度都有不同,向醫生尋求協助的人士是否代表抗壓能力特別差?張醫生指出,有時這類人士絕對不是抗壓能力差,反而很多時抗壓能力很高,只不過因為壓力有累積的特性,當一直累積到某個位置,就真的超過了他們可以接受的程度,以致壓力爆煲。
2.減壓活動
減壓方法有很多,當中有動也有靜。動態方面主要運動,靜態方面有呼吸練習、冥想、看書、聽音樂或者約朋友進行社交活動,張醫生建議一個比較簡單方法,就是複式呼吸練習,就算返工期間,只要抽三、四 分鐘便可,讓自己有個休息的空間。最好有四至五個不同類型的活動,以便適應不同天氣環境。
3.減壓時間
出現壓力才做減壓活動?這想法大錯特錯,在一些輕微或著不是太大壓力的時候,就需要規律地進行相關的減壓活動,效果會更加理想。張醫生以橡筋作比喻,如果橡筋持續被拉扯的話,自然容易斷裂,但如果橡筋間中放鬆一下,就可以保持一個彈性。減壓也一樣,如果我們可以持續地融合更多不同的挑戰或者困難,抗壓壓力自然強,所以減壓活動不要等到很大壓力時才做。
醫生也有壓力爆煲的時候
跟很多人一樣,張醫生基本上每天都很多事情要處理,經常面對很多不同外在壓力,有時差不多爆煲的時刻。「那時我會跟自己說:『有壓力是正常的』,在零壓力的狀態下,就沒有推動自己做得好。但要留意自己的壓力會否處於爆煲的狀態?希望自己可以保持比較適當的壓力水平,讓自己做得好一點。所以每天我都會安排『Me time』,聽聽音樂、看看書、做做運動。」
除「Me time」外,他亦會安排親子時間。「星期六會抽多些時間跟小朋友一起玩、一起聊天,跟他們出去玩其實是一件開心的事情。應將盡量分開工作和家庭的時間,或者工作和私人的時間,對紓緩壓力有一定的幫助。」
家長如何幫孩子減壓?
近年學生的情緒健康響起警號,家長該如何避免悲劇的發生?張醫生坦言,小朋友也有機會面對壓力,源頭主要來自學校及家庭,有些十幾歲的青少年也開始有情緒病。「家長怎樣去開解他們?良好的親子關係有其重要情,如果彼此關係良好,小朋友自然願意將自己不開心的事情或者遇到的困難,跟家長分享。其實有時孩子把問題說出來,壓力已經會縮小了很多,縱使家長可能未必一定幫他們處理到相關事情。必須強調一點,家長和小朋友相處要重質不重量。」
生活總有壓力,只要掌握合適的紓壓方法,任何困難也可迎刃而解!
圖片來源:Pexels
更多健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