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兒童血鉛濃度高恐降低智力!不只玩具,專家分析 3 種原因會接觸鉛

Heho 健康(台灣)
更新於 2023年10月27日07:26 • 發布於 2023年10月27日09:26 • 陳韋彤

家長們是否聽過「鉛中毒」?長期接觸鉛,可能會使孩童智力降低、行為和學習障礙等。目前各國越來越重視鉛對兒童造成的影響,並認為不管接觸到的濃度多低,都沒有絕對的安全值,因此應盡量避免任何暴露。究竟孩子為何會接觸鉛?專家分析比起玩具,更要小心這 3 種管道。

鉛的存在無所不在,人人都可能成為重金屬污染的受害者,其中以兒童首當其衝。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曾指出,全球近三分之一兒童血液中含有高濃度鉛,南亞、非洲等國家的孩子影響最多。雖然台灣並非高風險國家,但過去研究也曾發現我國「鉛暴露」程度高於國外,亦不可忽視鉛帶來的危害。

國際建議:兒童血鉛容許值應下修

長期暴露在鉛之下,會對兒童造成什麼影響?台北榮民總醫院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主治醫師吳明玲指出,兒童較常出現鉛腦症,意即鉛中毒引起腦水腫及顱內壓上升,進而發生精神障礙、嗜睡等狀況。另外也會作用在神經系統上,導致智力降低、行為與學習障礙或缺陷。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兒童是否有接觸鉛的狀況,雖然鉛中毒症狀多出現於血中鉛濃度達 40µg/dL 以上,但吳明玲表示,血鉛無真正的安全閾值,對成人來說可能 10µg/dL 就會有影響。不僅如此,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建議,兒童血鉛行動值更是不斷下修,如今已來到 5µg/dL,超過便屬於高風險暴露。

不過吳明玲指出,目前仍不確定低於 5µg/dL 孩童就絕對安全,亦有研究發現,即便孩童體內血鉛比此數值還要來得少,卻已有明顯的智能異常狀況,因為兒童神經系統還沒成熟,對鉛承受度低。因此國際上也有更精準的建議,認為 0 至 5 歲嬰幼兒血鉛應在 3.5µg/dL 以下。

吳明玲 醫師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兒童玩具可能接觸鉛?關鍵在品質

至於孩子可能從哪些管道接觸到鉛?過往認為,有色器具、兒童玩具等都可能包含鉛,尤其孩子若喜歡把各種物品放入口中,就有風險。台北榮民總醫院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部主任楊振昌提到,台灣雖然不曾見過相關個案,但國際上曾有孩子長期戴著玩具項鍊,進而引發鉛中毒的案例。

楊振昌強調,玩具是否有鉛暴露的可能,關鍵在於品質,若品質低劣的玩具,孩子可能會直接碰到最外層的可能含鉛的色料,但品質好的可能會封膜,也降低孩子接觸的機率。因此家長在挑選上,務必注意避開色彩鮮艷,或品質較為低劣的玩具。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不只玩具,兒童鉛暴露還跟這些原因有關

但孩子鉛暴露,不能只歸因於玩具身上,事實上孩子的居住地、父母職業,或家中是否有燒香習慣也都會有影響。只是為何上述原因與鉛暴露有關?台灣大學環境與職業健康科學研究所教授黃耀輝也一一解釋。

黃耀輝曾發表「台灣地區幼稚園兒童血中鉛濃度與影響因素初探分析」,是針對本島、離島共 934 位 4 至 7 歲幼兒的血鉛濃度進行研究。結果顯示案血中鉛平均濃度為 1.86µg/dL,但其中有 2 位幼兒的血鉛高達 10µg/dL 以上。進一步分析發現與下列原因有關:

  • 居住在偏遠地區:部分離島陸配比例高,而其血鉛濃度往往更高一點,因此可能影響新生兒。另外即便離島多以農務工作為主,但機械的維修也有可能造成環境暴露。
  • 家中有燒香習慣:家中如果經常燒香拜拜,幼兒血中鉛含量平均為 2.24µg/dL,明顯高於全國平均值 1.86µg/dL。
  • 父母在金屬、塑膠、農藥等工廠服務:不只是居住地在工廠附近有可能接觸到空氣中含鉛的廢棄,父母從工作地點終將鉛帶回家,讓子女間接接觸。

其他常見的風險因子也包括含鉛汽油、油漆等,但如今隨著禁用,這些物質的影響也越來越小,孩子血鉛也有所下降,家長更得注意的是玩具、線香等影響,且千萬不可忽略對智力造成危害,與其背後的風險。因此父母可加強過濾玩具品質,如果對居住地有要求,上述條件也可納入考量。

黃耀輝教授

文/陳韋彤 圖/楊紹楚

諮詢專家:台北榮民總醫院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主治醫師吳明玲
台北榮民總醫院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部主任楊振昌
台灣大學環境與職業健康科學研究所教授黃耀輝

>>點擊加入 Heho 健康好友 獲取更多健康新知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狗狗中暑急救3步驟!幫助狗狗降溫避免中暑健康危害
寵物健康醫療網
夏季高溫危險!「這個溫度」人體會受不了 熱危害風險簡單算、防中暑
康健雜誌
營養師推薦「夏日必吃」的5種水果!熱量、功效和營養價值一次看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自律神經失調症狀從頭到腳都可能發生!一文了解自律神經失調原因&如何改善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女性更年期在45歲後報到!研究:高脂魚類、豆類有助延緩卵巢老化
幸福熟齡(台灣)
自體免疫疾病居重大傷病第3位!補對1元素對抗慢性發炎
幸福熟齡(台灣)
【白飯】以為冷飯加熱就食得?處理不當分分鐘患炒飯綜合症!
高燒 Gofever
KP.2不容小覷!他「撐5年」才確診新冠 揭崩潰病程:身體像被砲彈轟過
中天新聞網
有益健康的「慢早晨」成為歐美流行新趨勢,專家證實可有效緩解焦慮、緊張、不安情緒,慢節奏早晨可這樣開啟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如何「吃」出天然美肌?營養師教你與痘痘肌說再見!
台灣健康醫療網
心血管健康與營養的完美結合! 探索酪梨的優勢與益處
台灣健康醫療網
梅毒、淋病確診數增!嬰兒2個月大也先天性梅毒 一查1家3口都中鏢
台灣健康醫療網
60歲後的急躁,是大腦太優越!把「今天別做明天能做的事」作為座右銘吧,維持體力才能快樂老後
幸福熟齡(台灣)
7月起加碼6次兒童發展篩檢! 何時篩檢?要準備什麼?3大QA一次看
台灣健康醫療網
止痛藥使用不當恐導致慢性疼痛 藥師解答2種常見止痛藥正確吃法
康健雜誌
茶類推薦丨日本茶專家推薦5大長壽茶、麥茶防失眠 + 魚腥草茶改善便秘!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天氣熱到爆!彰化2患者不耐高溫昏厥 醫示警「早上10點到下午4點」別外出
中天新聞網
10句「健康飲食」指南指引你健康飲食之路的方向,營養師再教你如何吃得健康又不費力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夏季流感也來添亂,疾管署曝重症+77、死亡+10!預防流感最佳做法
Heho 健康(台灣)
HER2陽性乳癌凶猛,早期治癒仍有機會!標靶藥物助攻治癒率達9成,「清光癌細胞」終生不復發
幸福熟齡(台灣)
【長者健康】80歲不懵懂毋須靈丹妙藥 4大因素保持頭腦精靈
活好的 So Fit So Good
久咳不癒好難受 中藥精油對症治療是關鍵
台灣健康醫療網
獨家/新冠大流行!上週飆升817例 台大醫曝:門診病患爆增2成
中天新聞網
眩暈耳鳴同時出現?醫揪常見病因 末梢血循不良恐禍首
NOW健康(TW)
地震後家中貓狗「出現這些情況」恐是憂鬱症! 頻繁進出貓砂、異常舔毛注意
台灣健康醫療網
新冠中重症暴增817例!台大「塞百人等床」只要確診就送負壓隔離
中天新聞網
把握黃金治療期!7月起未滿7歲兒童 新增6次發展篩檢
NOW健康(TW)
「依託咪酯」是什麼? 電子菸濫用成國人健康隱憂
台灣健康醫療網
COVID-19確診數激增!台大重啟「控床」措施
Heho 健康(台灣)
COVID-19 疫情進入流行期!確診暴增 817 例,上升 3 成
Heho 健康(台灣)
鼓勵好處多!3 技巧將鼓勵說出口,4 提醒讓孩子感受信任
Heho 健康(台灣)
感染HIV等於得愛滋病?雙世代七成沒聽過U=U
台灣健康醫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