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otem週年精選】《梅艷芳》
導演:梁樂民
編劇:梁樂民、吳煒倫
主演:王丹妮、劉俊謙、廖子妤
類型:傳記/ 劇情
地區:香港
推出年份:2021年
《零碎片段還原的淒美夢境》
經歷逾半年的宣傳期,觀眾由起初對《梅艷芳》的選角質疑,導致推出首條預告片時出現頗多劣評聲音,到後期因為幾場超強口碑的優先場,成功令電影成為下半年其中一部備受矚目的港產片。老實說,要敘述一位距離觀眾時代背景相當接近,甚至人物生平涉及到太多仍在世的人物,電影從計劃拍攝一刻的舉動就已有如遊走鋼線般冒險,喜見台前幕後的用心製作,讓梅艷芳生命中各個元素都有妥善均勻的處理。影片出色的電腦特技更重塑香港黃金時期的每個面貌,尤其當中的社會變遷和文化價值觀衝突都拍得別具意義,每個場景都獨當一面,足以使觀眾能在戲院放空兩小時,共同回憶並緬懷著香港曾經擁有過的淒美夢境。
名人傳記(Biography)從來都是電影創作上的重要類型,除了因為題材早已經有藍本根基鋪墊,創作人無需多加構想故事張力之外,也時常被演員看成為「模仿大賽」,意即每每會在演出中刻意模仿原型人物到走火入魔,目的就是要用力擠出所有演技去博得一眾評審的青睞,對頒獎台上小金人的美態垂涎欲滴,終致成品顯得相當嘔心,乍看本片也曾有這種憂慮,可新演員王丹妮之獨到表現確深深成為影片的致勝關鍵。王丹妮在電影訪談中曾透露她深知無論自己多麼努力都不能重演梅艷芳生前的英姿,倒不如極力做好表演者的職責,把人物的生平故事盡力發揮,如是者觀眾就能脫離對「真實」與「影像」的比較,轉而專心透過演員來窺探原型人物的獨特鋒芒。
由於演員決意把角色主導權賦予編導,觀眾才可以真正看到一個以人物為中心的動容故事。作為首部以梅艷芳為原型的作品,導演梁樂民將劇情分成三個章節:童年時期、新秀後、掌摑事件後,並以走馬燈形式將梅姐遇見的人物逐個介紹。可是落在這個動輒就有政治抵觸的年代來看,要將人物與其政治思想分拆開實會讓故事有欠完整,但編導總算把梅姐演藝生涯的心路歷程都描寫得非常細膩,無論是姐姐梅愛芳、造型師劉培基、兩段唏噓的愛情或是摯友張國榮的互動,都真摯得讓觀眾容易代入情緒,再參照《搖滾太空人》(Rocketman, 2019)將梅姐金曲切合上劇情發展,形聲化談盡人物的情感世界,充滿味道。
不過,就是因為編導執意將梅姐匆匆四十年的輝煌人生都塞進一個劇本中,導致每個段落都顯得非常零碎。就如《媽媽的神奇小子》(2021)突兀地加插了蘇樺偉弟弟的無謂枝節,本片都因為素材太豐富的關係而揭示出編導缺乏篩選和取捨的能力,他們期望把梅姐的所有事蹟都一一交代,卻使得每件事都變得理所當然,再次證明劇組的貪心會犧牲戲劇該有的張力和層次堆疊。例如影片想強調梅艷芳「大家姐」的性格大多是由親人和身邊的朋友所形塑出來,但執行過程則點到即止,甚至許多時候都要靠角色的對白如「唔可以失場」、「前輩提攜後輩係天經地義」及幾段真實錄像來堆砌效果,呈現起來就有感說教且欠缺說服力,令人感到相當可惜。
但零碎歸零碎,電影的氣氛烘托則彌補了說故事技巧不足的缺陷。撇除劇情的紊亂與剪接問題,電影的服裝造型和場景設計都將整個七、八十年代的香港重現,上至演唱會舞台設計,下至街道、燈牌和招牌都經過悉心雕琢,順利將觀眾共同投入一場疑幻似真的夢境之中,配合經過修復和疏理過的典藏錄像和影片,都好像把梅艷芳內心的回憶以夢境形態重新投放一樣,懷念著她的美豔,更多是在思念著一個逝去的城市風貌。尤其隨著電影演到近尾聲,哥哥張國榮自殺的那天,梅艷芳陪他走過最後一程,到梅艷芳罹患癌症而最後一次在台上獻唱《夕陽之歌》,我們才頓覺香港昔日的風光已伴隨兩人的逝世而同樣消亡。
// 我好快會走啦,你會記得我㗎可? - 梅艷芳 //
梅艷芳走到殿堂前,緩緩轉過身來向觀眾揮別,成就電影《梅艷芳》最淒美的瞬間。或許本片真的犯下傳記電影的諸多詬病,情感的堆疊和鋪陳都因為編導們控制失調而產生斷層,但無阻觀眾去感受這個「香港女兒」給我們帶來的震撼與動人思緒。可能梅艷芳只是斜陽無限的一息間燦爛,仍都非常感激劇組花了這麼大的努力去把這個夕陽無限放大,好讓我們可以再次目睹人物的風采,造就一次璀璨又迷人的光影體驗。
作者:阿T
設計:阿T
素材:《梅艷芳》@anita_movie
Follow us on:
Facebook: Tutor Circle 尋補
Instagram: @tutorcircle
Website: https://www.tutorcircle.hk/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