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郭美懿
圖片 : shutterstock(示意圖非當事人)
冷氣團接力報到,全台有感低溫,劇烈溫差易引發心臟及腦血管疾病,特別是「從被窩起床」、「洗澡前後」及「進出浴室」3瞬間衝擊最大。網路上也流傳一則「冬天洗澡順序」資訊,建議冬天應該依序從「臉+手腳→身體→頭」來洗澡,避免溫差增加心臟與腦血管負擔,真是這樣嗎?
對此,國健署澄清並無有實證顯示「洗澡順序」和腦血管疾病有直接關係,反而是短時間過於激烈的環境溫度變化,與腦血管風險較為相關。醫師則建議,若從外頭低溫回到家,千萬別一進門就沖澡暖身,而是等到身體回暖再洗澡,洗完澡之後,立即穿上保暖衣物。另外洗完澡也別直接赤腳踏出浴室,因為從溫暖浴缸或浴室地面一腳踩在冰地板的行為,有可能使血壓瞬間飆升,增加心肌梗塞等猝死風險。
冬天洗澡有「順序」?洗錯恐傷身
近日全台有感降溫,低溫甚至降到10度以下,許多人回到家都會洗個熱水澡來暖身,但網傳冬季氣溫低,脫衣後血液會集中於頭部和內臟,若立即洗頭,可能會讓頭部血液流動不暢,長期下來可能會引發中風等腦血管疾病。
所以冬天洗澡應避免一脫衣服就跳進熱呼呼的浴缸,最好先從臉部清潔開始,再依序沖洗手腳、身體,等到適應水溫後才洗頭,避免刺激腦部血液循環,誘發腦血管疾病。
其實這個說法源自日本報導,由於日本多數家庭的浴室沒有暖氣,從室溫較低的更衣室突然進入浴缸內,容易因劇烈溫度變化導致血壓巨幅波動,進而引發心肌梗塞等,也就是所謂的「熱休克」。
日本每年因洗澡時引起「熱休克」死亡人數高達1.9萬人,尤以60歲以上熟齡者是熱休克的高危險群,近期女星中山美穗疑似泡澡時「熱休克」猝死,讓大眾更關注此一議題。而專家建議,脫衣入浴前,先在浴缸放熱水或用蓮蓬頭開熱水沖一下地面,讓熱水蒸氣提高浴室溫度,降低熱休克發生的機率。
不過衛福部早在2021年就闢謠,表示目前無實證顯示洗澡順序和腦血管疾病有關,倒是短時間過於激烈的周遭溫度變化,會提升腦血管疾病發生風險。
國健署提醒,從寒冷的戶外走進溫暖的室內,應該先讓身體逐漸回暖,再洗熱水澡,避免溫差過大,導致血管擴張。洗完澡後,也要注意保暖,千萬不要洗完覺得全身發熱,就馬上進入過於寒冷的地方,以免造成血管急速收縮,誘發心血管疾病急性發作。另外有使用電暖器等相關設備時,也要注意通風及用電安全。
洗完澡穿拖鞋,別一腳踩進冰地板
據《中時新聞網》報導,義大醫院社區醫學科主任、家醫科主治醫師盧易呈表示,人體在低溫環境中血管會收縮,來避免熱能喪失,但也導致血壓容易上升,增加心肌梗塞、腦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發作的風險。
因此有晨間運動習慣的長輩,冬季出門前一定要先量血壓,若收縮壓大於140毫米汞柱,建議先別出門,休息緩和一下再量一次,若血壓仍偏高,建議不要出門,否則冷風一次,血管一收縮,可能會飆得更高。
其次,是要做好保暖工作,採洋蔥式穿法,注意頭頸部及四肢末端的保暖,最好能戴上能遮住耳朵的毛帽,避免頭部遭冷風直接吹襲。另外也建議穿防潑水外套,以免運動後流汗,濕冷感覺會更強烈。並要圍上圍巾、穿襪子,口袋裡放著暖暖包。
盧易呈也提醒,洗澡後身體暖熱,千萬別直接赤腳踏出浴室、一腳踩在冰地板上,因為這也會使血壓飆升,增加心肌梗塞風險,務必記得穿上拖鞋。另外,晚上睡覺時要套上襪子,並以棉被覆蓋雙腳,若有冷暖氣機,不妨開暖氣。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用新觀點活出成熟態度,點我追蹤幸福熟齡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