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胃鏡照出「息肉」怎麼辦?醫曝胃息肉三大類型:超過1公分建議切除,4症狀出現恐「癌化」警訊

幸福熟齡(台灣)
更新於 11月08日01:31 • 發布於 11月08日01:31

作者 : 蔡曉萱 整理

圖片 : shutterstock(示意圖非當事人)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不少民眾在胃鏡檢查時意外發現胃息肉,初聽到時總是心頭一驚,其實胃息肉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九成小於1公分且癌化風險較低,只需持續觀察。但醫師提醒,部分胃息肉有癌化風險,尤其「增生性胃息肉」及「腺瘤性胃息肉」更需要特別注意,一旦發現要及早處理,以免演變成胃癌。

安南醫院副院長、消化內科醫師許秉毅分享,一名46歲男性因上腹脹痛、體重減輕求診,經胃鏡檢查發現1.3公分大的「增生性息肉」,需要及早處理。另一名70歲長者則是在例行健檢時發現1.5公分的「腺瘤性息肉」,更令人擔心的是,切除後的病理檢查確認已有局部癌化,所幸及時發現完整切除,避免了癌症擴散的風險。

三大類型胃息肉,各有不同風險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許秉毅表示,胃息肉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可分為三種類型。最常見的是基底腺胃息肉,約占九成,通常小於1公分且癌化風險較低,可以持續觀察。不過,若發現息肉大於1公分,或是表面出現糜爛、紅腫、凹陷等異常狀況,仍建議進行切除。

第二常見的是增生性胃息肉,雖然屬於良性,但若大於1公分,癌化風險會明顯提高。醫師建議一旦發現就要認真考慮切除的時機,以免錯過治療的黃金期。

最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腺瘤性胃息肉,這類型的息肉癌化風險相當高,可達50%。許秉毅強調,不論大小都應立即進行切除手術,避免後續發展成胃癌。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先進微創技術,安全去除息肉

現代醫療技術進步,胃息肉的切除已有多種微創選擇。許秉毅表示,針對底部較寬大的息肉,可使用「橡皮筋輔助黏膜切除術」,這種技術是利用橡皮筋將寬大息肉整形成圓球狀,再用電燒刀安全切除,可有效避免併發症。

另外,「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則適合處理較大的息肉,能夠完整切除病變組織。這些微創技術不僅安全性高,還能縮短病人恢復時間。

及早警覺,這些症狀要注意

以下症狀出現時,建議及早就醫檢查:

- 上腹部持續脹痛

- 體重莫名減輕

- 食慾明顯下降

- 消化功能變差

預防與保健建議

養成定期健康檢查的習慣是預防勝於治療的關鍵。許秉毅建議,一旦發現胃息肉,首要任務是請醫師確認類別,若屬於高風險類型,應立即與醫師討論適合的處理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應避免重鹹、重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保持均衡飲食習慣。同時也要避免抽菸、過量飲酒等不良習慣,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

許秉毅提醒,胃息肉雖然常見,但絕對不能輕忽。尤其是增生性和腺瘤性胃息肉的癌化風險較高,一旦發現要把握治療時機,及早處理,才能確保健康。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用新觀點活出成熟態度,點我追蹤幸福熟齡IG

加入幸福熟齡LINE好友,掌握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