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大魔王級殺手!「這類人」7成不自知有高血壓,量血壓避免5大NG動作

康健雜誌
更新於 07月31日03:30 • 發布於 07月31日03:30 • 出處/康健雜誌 文/邱淑宜 圖/photoAC
大魔王級殺手!「這類人」7成不自知有高血壓,量血壓避免5大NG動作

台灣每4人有1人高血壓,國人十大死因中有4項跟高血壓有關,醫師稱高血壓為「大魔王級殺手」。台灣高血壓學會建議民眾18歲就該養成定期量血壓的習慣。

國人十大死因統計顯示,癌症雖長期位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但20年來死亡人數逐年下降;高血壓性疾病雖然位居第7,但死亡人數卻逐年上升,顯示防治高血壓的重要性。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高血壓是大魔王級殺手,每年高血壓相關疾病死亡人數高於癌症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周慶明指出,包括腦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心肌梗塞、主動脈剝離、腎病變,很多疾病都跟高血壓有關,造成病患永久的傷害及死亡。

「國人十大死因中,第2名是心臟疾病,第4名是腦血管疾病,第7名是高血壓慢性疾病,第10名是腎病變。這4個加起來,造成死亡的人數已經超過癌症死亡的人數。」周慶明說,因此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告的人類死亡危險因子裡,高血壓名列第1,可說是「大魔王級殺手」。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20~39歲族群7成不知自己血壓上升,滿18歲就該開始量血壓

國民健康署慢性疾病防治組科長胡怡君表示,國民營養健康調查結果,全國不分齡高血壓盛行率,2013~2016年為25.2%,2017~2020年為26.8%,有上升趨勢,其中18歲以上的高血壓盛行率達到2成5,「換句話說,全國成年人有高血壓的人可能高達500萬人。」

但其中有30%的人並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壓,尤其是20~39歲的族群,大約有7成不知道自己的血壓已經悄悄上升,防治高血壓必須從定期量血壓做起。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那麼,血壓應該從幾歲開始量?

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台大心臟血管科主治醫師林彥宏表示,18歲以上就該開始量血壓,至少1年1次以「722」守則居家量血壓,取平均值判斷是否有高血壓。

所謂722,指的是:

・7:連續量7天

・2:早上起床、晚上睡前各量1次

・2:每次量2遍

中華民國心臟病學會理事長陳文鍾進一步說明,居家量血壓「722」 諧音「請量量」,方便民眾記憶,但「722」每個數字的背後都有嚴謹的科學根據,「為什麼要在家裡量?為什麼要早晚量?為什麼要連續7天量、每次量2遍,都有特別的目的,722不是隨便喊的。」

・居家量血壓的原因:有三分之一的人到了醫院會因為緊張,導致血壓升高,也就是「白袍症候群」,所以請民眾在家裡量血壓,並不是醫生懶惰,而是家裡量比較準。

・早晚都要量的原因:是為了揪出隱藏性高血壓,「有些糖尿病、腎臟病、心衰竭病患,晚上血壓高,晚上量才能偵測到隱藏性高血壓,醫師才知道如何調藥。

・連續量7天早晚各量2遍的原因:這樣一週就有14次血壓資料,過去研究發現,量14次跟量100次,平均起來差不多。因此有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慢性病患,其實不必天天量血壓,回診前用722原則量1週即可。

陳文鍾說,以「722」守則量得的14次血壓數值,平均起來的數字,就可判斷是否高血壓,高血壓定義是血壓高於130/80mmHg,如果居家量血壓超過130/80mmHg,建議多量7天確認,若確認有高血壓,就醫為宜;如果超過140/90mmHg,一定要馬上去看醫生。

醫生通常會先採非藥物性的治療,也就是透過生活型態調整,比如飲食、運動、減重,看看血壓能不能降下來,開藥是最後的手段。「台灣年輕人高血壓的原因,第一是飲食西化吃太鹹,第二是體重太重,體重每增加1公斤,血壓值上升1mmHg。」

血壓如何量得準?量血壓要避免的5個NG動作

血壓要量得準有很多眉眉角角,量血壓時有哪些注意事項?陳文鍾提醒,量血壓前至少先休息5分鐘,身心都平穩下來再量血壓,同時不要有以下情況:

・勿翹二郎腿:翹腳會增加血管阻抗,導致血壓上升。

・勿抽菸、喝咖啡及酒:會刺激血壓升高。

・勿憋尿:會導致血壓上升,因此早上起床小便後再量血壓。

・勿洗澡後馬上量:溫水澡讓血管擴張、血液循環暢通,血壓會降低。

・勿說話:量血壓時應安靜不語,以免影響數值。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天冷穿再多還不暖?中醫師推3穴位、2茶飲保暖妙招
Heho 健康(台灣)
運動痠痛不是乳酸惹的禍 乳酸不是廢物!專家曝它對大腦有「這些」幫助
台灣健康醫療網
您有肌少症嗎?醫:肌少症自我評估量表 及早預測風險
NOW健康(TW)
研究:天冷關節痛飆升20%!中醫推薦按壓這「1穴位」緩解不適
Heho 健康(台灣)
洗完澡皮膚乾癢?乳液擦對了嗎? 4祕訣告別冬季癢
康健雜誌
「豆腐」有3種人不能吃多!醫師、營養師教你「豆腐」營養吃法以及挑「這3種」最健康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睡眠與失智症有關!專家提醒:居家 1 檢測便利判斷睡眠障礙,積極治療防失智
Heho 健康(台灣)
飲食中的隱藏力量!蛋白質與鋅如何幫助身體復原
台灣健康醫療網
【情緒勒索】「你知道嗎?這樣做都只是為你好!」精神科醫生帶你了解情緒勒索 拒絕受制於無理要求!
高燒 Gofever
糖尿病更容易骨折! 醫教「增強骨骼撇步」:快走也可以
台灣健康醫療網
黑心醫陳堯俐「器官仲介+移植」撈1482萬 中山附醫不解聘
中天新聞網
小心!氣溫20度以下「栓塞性中風」風險飆升 三高是主因
中天新聞網
什麼是「男性流感」? 研究揭密男女免疫系統強弱差異
NOW健康(TW)
跟BMI說再見!研究:「腰臀比」更能呈現肥胖問題
康健雜誌
40 歲以後開始容易喘、累要注意心臟保健 ! 補充 ECNS 是關鍵
Heho 健康(台灣)
保健品天天吃!熟齡族必護8大功能 追求防老、抗疲勞
NOW健康(TW)
【兒童增高】早睡增加生長激素分泌促進骨骼增長 3方法唔怕小朋友長不高!
MamiDaily
中年男突發心律不整險喪命 四次電擊+心臟支架成功救回!
台灣健康醫療網
白內障手術必用醫材! 人工水晶體安全性食藥署來把關
NOW健康(TW)
長期偏頭痛致無法正常工作、睡覺 中西醫合併治療助恢復正常生活
台灣健康醫療網
出現「咳、痰、喘」恐是罹COPD! 醫急籲「快改掉這1習慣」
台灣健康醫療網
冷氣團到!趨暖避寒攻略 起床慢一點、洗完澡注意保暖
NOW健康(TW)
不只小孩會染腸病毒!她冒疹子以為濕疹 醫:也中了
中天新聞網
癱瘓手重獲新生!35歲男靠「1術式」成功拿筷子
Heho 健康(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