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楊勇緯、李智凱奧運國手們的祕密武器 中西醫聯診,對治運動傷害更速效

康健雜誌
更新於 03月18日15:57 • 發布於 03月18日15:57 • 出處/康健雜誌 文/葉懿德 圖/陳德信攝
楊勇緯、李智凱奧運國手們的祕密武器 中西醫聯診,對治運動傷害更速效

過去運動傷害較習慣交由復健科、物理治療師等西醫團隊來處理,但其實中醫能更快速發揮作用,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就結合中西醫不同優勢,提供全面的照護。

以手臂和腰部力量支撐身體,打開雙腿快速迴旋,鞍馬王子李智凱在2020東京奧運完美落地,以拿手的「湯瑪士迴旋」得到總分15.400,奪下台灣體操史上首面奧運銀牌。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同樣在東奧賽場上,楊勇緯在柔道男子60公斤級賽事中順利闖進決賽,最終也奪下我國史上第一面奧運柔道獎牌。

選手們的優異表現振奮人心,除了刻苦練習外,每個選手背後都有一群運動醫學團隊,幫助他們發揮出最佳成績。

過去運動醫學多半聚焦在西醫,但其實中醫在賽場上的角色也愈發重要。楊勇緯、李智凱等選手都習慣在訓練或比賽前後,透過雷射針灸紓緩緊繃肌肉、改善部位疼痛及活動度。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其實像勇緯,柔道選手在手肘的關節技應用上,常常容易造成錯位,或過度伸張,這個地方也是選手比較怕被針灸的地方,就能運用雷射針灸無痛特性來處理,」台灣第一位中華奧運代表團隨隊中醫師、高雄長庚運動醫學團隊中醫部醫師郭純恩解釋,「李智凱因為鞍馬需要很多手部完全打直撐體、旋轉的動作,所有壓力都會在肘關節上,容易有提前脆化性關節的狀況,也會利用雷射針灸來處理,其實兩位選手回饋都滿好的,而且他們都很怕痛,雷射針灸沒什麼痛感,又有效果,對他們來說就是很好的選擇。」

郭純恩擁有中西醫背景,2017年世大運時就曾幫手肘受傷的楊勇緯做過雷射針灸,讓他順利上場比賽,當時即讓楊勇緯對於雷射針灸的療效印象深刻。

東奧期間,羽球選手李洋每次賽後也都會特地搭專車到選手村接受治療,郭純恩利用頭皮針、耳針等方式,幫助他放鬆並提升專注度。取得台灣首面奧運拳擊獎牌的選手黃筱雯,也會在比賽前後來找郭純恩,利用雷射針灸緩解手臂疼痛。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圖片來源 / 陳德信攝

無痛雷射針灸解痠痛,助選手發揮最佳表現

「雷射針灸」適用的範圍比傳統針灸更廣泛、效果更好,也更加適合運動員。

雷射針灸是不會痛的光療法,原理是以「低能量雷射」應用在中醫穴位和經絡上,或搭配運動醫學的筋膜、動力鏈概念,特色是能量每平方公分面積不會超過十焦耳劑量,因此不會有熱感或麻電感。「雷射針灸不像傳統針灸容易暈針,也幾乎不會痛、麻,特別適合怕針的小孩或會暈針、怕痛的民眾,」高雄長庚中醫骨傷科醫師吳思穎說。

相較於傳統針灸不適合用在開放性傷口,或體內有植入物的部位、人工關節等,雷射針灸能克服這些限制,因此非常適合運動員。不過郭純恩也強調,雷射能到達的深度約3公分左右,所以若要處理的部位在較深處,像深處的骨折、臀肌問題,還是得靠傳統針灸處理,效果比較好。

圖片來源 / 陳德信攝

中醫見效快、恢復期短,助選手隨時應戰

「來,我們來看看你有沒有肩關節夾擠的問題。」郭純恩在診間測試患者的活動度,來判斷患者可能需要什麼治療,以及需要處理的部位。

一般多認為中醫療效較慢,但其實當選手受傷時,可以利用拔罐、放血、針灸等治療,為選手帶來「立即」的效果。例如,拔罐可以馬上放鬆因緊繃而疼痛的肌肉,15分鐘即可緩解,如能再搭配中藥調理身體,只要沒有觸犯運動禁藥,便可穩定或提升運動員的表現。為求謹慎,吳思穎還特別研習運動禁藥相關內容,並擔任運動禁藥學會課程講師,向選手、醫師、藥師及運動醫療相關人員宣導如何避免誤用運動禁藥。

恢復期短也是中醫治療特色之一,吳思穎分享,曾有選手下週就要出國比賽,但在體能訓練時不慎撞到木箱受傷,造成小腿出現腫包、腳踝扭到,時間緊迫該怎麼辦?

當時選手先看了骨科,確認沒骨折問題,接著透過中醫治療處理血腫、腳踝不能動的狀況,吳思穎利用拔罐放血,消退局部血腫,再用中藥外敷小腿傷口,透過經皮吸收藥效更快,為避免長時間搭機導致末梢循環差,再搭配末梢和關節針灸,促進血液循環,順利在短短3~5天恢復選手活動度,「中醫相較西醫有助縮短恢復期,能較快消腫、恢復功能,也不需要打石膏影響活動,反而很適合處理運動傷害。」

此外,根據中醫經絡系統,還能從同一條經絡的遠端進行穴位按摩甚至針刺,依循經絡運行來達到調和氣血、暢通瘀阻等效果,進一步緩解症狀,「像是羽球選手,可能會擔心直接針灸在手上,會影響手感、動作或發力,中醫就能透過遠端進行處理、刺激,」長期協助運動校隊的高雄長庚中醫針灸科醫師蔡宜洵說。

無論是放鬆肌肉、幫助恢復體力、調節壓力情緒、術後止痛或幫助動作恢復等,中醫都能幫得上忙,吳思穎說,其實大部分運動傷害,中醫都能介入處理。

更重要的是,中醫不只是比賽當下進行治療,在比賽前後,中醫皆會和選手充分溝通需求,若想在比賽前掌握好身體,就會以練習或比賽後的恢復為主。但若有舊傷或傷勢剛痊癒,比賽時恐有再度受傷的風險,中醫師將視狀況給予選手適切治療,讓選手們都能以最佳狀態上場,替台灣爭光。

圖片來源 /翻攝自競速滑輪選手陳映竹Facebook

高雄長庚整合中西醫照護,成運動員強大後盾

「我當初不考慮開刀,醫生建議開刀,但沒辦法保證不會影響到成績,所以我當然會害怕,」世大運雙金、世錦賽銀牌的滑輪溜冰選手陳映竹,在世大運開幕前不久,被診斷出椎間盤突出,就怕影響運動生涯,她選擇不開刀,採保守治療。

高雄長庚運動醫學團隊善用中西醫整合治療,透過復健科醫師楊宗勳給予復健治療,以及物理治療師運動訓練,再搭配郭純恩定期針灸及雷射針灸,處理腰椎神經壓迫的痛、麻症狀;在比賽碰撞骨挫傷時,則透過高壓氧及PRP注射,幫助陳映竹修復,最終在沒開刀的情況下,陳映竹不僅沒有受到傷勢影響,反而創下佳績,兩度打破世界紀錄。

運動員長期比賽難免會有大大小小的運動傷害,能夠即時有效處理,有助選手發揮,更是延續選手生涯的關鍵。

高雄長庚運動醫學團隊也長期和國訓中心合作,定期為國手進行治療。郭純恩說,國訓中心的護理師、防護員知道選手哪些狀況適合中醫治療,有時候中藥對於選手小病痛的處理,如感冒、經痛、腸躁症、便秘、失眠、鼻過敏效果都不錯,且能達到西藥沒有的「補」的作用,有助恢復體力、緩解疲勞。

高雄長庚中西醫運動醫學團隊中醫成員,由左至右為蔡宜洵、吳思穎、郭純恩。圖片來源 / 陳德信攝

高雄長庚中西醫運動醫學團隊 強項 1.中西醫團隊,多角色整合之個人化運動建議及治療,術前術後調整,幫助加速恢復。 2.以照護國手、職業選手之經驗,治療業餘選手、大學及國高中校隊選手、運動愛好者。

團隊成員:中醫針灸科醫師郭純恩、中醫骨傷科醫師吳思穎、中醫針灸科醫師蔡宜洵、骨科部運動醫學科醫師周文毅、骨科部運動醫學科醫師吳冠廷、骨科部運動醫學科主任陳仁宏、骨科部運動醫學科醫師黃柏樺、骨科部運動醫學科醫師詹舜文、骨科部運動醫學科醫師翁浚睿、骨科部脊椎科醫師陳厚琮、復健科主任楊宗勳、復健副科主任陳柏成、放射診斷科助理教授常景棣、放射診斷科助理教授黃宗正、精神部副部主任洪琪發、營養師、藥劑師、物理治療師、運動防護師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