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牙科恐懼 │ 家長如何助兒童減低牙科焦慮?參與牙科焦慮與不良童年經歷的關係調查!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更新於 2023年01月18日04:53 • 發布於 2023年01月18日04:53 •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牙科恐懼 │ 不少人對於到診牙醫都會感到害怕, 他們對牙科檢查或治療過程中所產生的刺激(如聲音、觸感等)有生理、行為或情緒的不良反應,被稱為「牙科恐懼」。因為害怕而選擇不見牙醫,甚至出現牙齒問題(如蛀牙或口腔發炎等)都選擇逃避牙科治療、結果腫痛炎症越來越嚴重,只可作入侵性治療時,便會加劇對牙科的恐懼!

撰文:Chloe@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圖片來源:港大牙醫學院 、Shutterstock│ 資料來源:港大牙醫學院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為何會有牙科恐懼? 小孩的焦慮更甚?

人們對陌生的環境、未知的事會感不安,甚至焦慮,這是出於本能的自我保護機制,讓我們遠離危險,免受傷害。而幼兒因對生活周遭的認知有限,因此更容易感恐懼,他們亦不像成人般懂得處理該些情緒。為了減低和避免牙科焦慮,牙科醫生建議從小入手。一般來說,小朋友一歲左右便應接受第一次牙科檢查,讓他們從小養成重視口腔保健的意識和讓牙醫及早識別小朋友的牙齒生長和口腔狀況。

小朋友有牙科焦慮可能因為對牙科診所的環境及儀器不熟悉,也可能因為進行治療時感到不適,例如鑽牙的酸痛感、拔牙或打針的疼痛等。亦有一些家長曾經把一些牙科相關的負面情緒或不愉快經歷傳遞給他們,例如說「吃那麼多糖果,牙醫會拔掉你所有的牙齒」,令孩子把牙科連繫到負面的事情上,亦有機會導致孩子害怕接觸牙醫。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那麼成年人,尤其是家長如何助孩子克服牙科恐懼?

1. 成爲孩子榜樣 日常生活入手

父母應以身作則,除了教育孩子正確的口腔護理知識,也要注意個人的口腔護理,更可以讓孩子跟家長一同去看牙醫,這樣孩子從小便明白保護牙齒的重要性,培養定期約見牙醫的習慣。我們可從日常生活入手,紓緩孩子的牙科恐懼。令他明白口腔護理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見牙醫」是一件很正常、很普通的事情。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定期約見牙醫令小朋友明白口腔護理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2. 灌輸正向觀念 不強迫不放負

家長不應強迫孩子去看牙醫,也不要給予過多的物質獎勵,否則孩子的潛意識會認為看牙醫是不愉快的事。同時,不要把自己在牙科治療上的不快經歷告訴孩子,或說:「吃太多糖會蛀牙,牙醫會拔掉你的牙!」之類會令人產生負面心理的言語,讓孩子一想到牙醫牙科便會莫名懼怕。

3. 一起護理口腔 共享親子時光

讓早晚刷牙成為一段快樂的親子時光,建議定期和孩子一起用鏡觀察自己的牙齒,如發現異樣,便可及早處理。此外,可盡早讓他們了解口腔知識,亦可將看牙醫和小朋友日常生活中喜歡的事物聯繫。坊間有很多牙科相關的兒童圖書、短片,用生動有趣的方式講解牙醫的工作,家長可以和孩子一同閱讀、觀看,輕鬆學習牙科知識。

幫助幼童早晚補刷牙,同時建立為親子時光
4. 分次治療方式 做好心理準備

家長可以預先告訴孩子牙科檢查的日期,讓他們做好心理準備。檢查當天,建議提早五至十分鐘到達診所,讓孩子認識診症室的環境及設施,建立正面印象。如果孩子牙患較嚴重,治療或許需要分開數次進行,由簡單快速檢查逐步加深至複雜耗時的治療,好讓孩子循序漸進地適應。

治療可分開數次進行,以減少孩子的焦慮

研究: 牙科焦慮與不良童年經歷

綜觀上述,孩子早年的牙科體驗有助他們克服「牙科恐懼」,並引導他們建立正確的保健觀念,對他們日後的口腔護理習慣影響深遠。

不過除了牙科體驗外,究竟有沒有其他兒時經歷令成人更易患上牙科焦慮呢?香港大學牙醫學院正在進行一項有關牙科焦慮與不良童年經歷的研究:觀察性橫切面研究,以探討牙科焦慮與18歲前不良童年經歷的關係。

牙醫學院正在進行一項探討牙科焦慮與18歲前不良童年經歷的關係的研究。

參於研究屬自願性質和非付費式的,對有牙科焦慮的病人帶來幫助,未來的社會和社區亦可能會受益。研究已獲香港大學及醫管局港島西醫院聯網研究倫理委員會審查和批准,此外,研究中取得的所有資料將嚴格保密,並僅用於研究目的。

研究不會給參與者帶來嚴重的風險。不過在回憶童年經歷時,或有可能會因以前不愉快經歷而感覺不舒服或難過。 在這種情況下,參與者可以隨時退出研究。

如果你對研究有興趣,又年滿18歲並能閱讀中文或英文,可透過以下方法填寫問卷:

連結: https://hku.au1.qualtrics.com/jfe/form/SV_8AOVZ2g84F0JRoa

掃瞄二維碼:

香港大學牙醫學院口腔頜面外科臨床副教授梁耀殷醫生研究助理暨博士生王萃苗小姐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誤吞異物】4歲兒一原因誤吞硬幣 爸爸急救無效 需全麻手術 8小時才取出
MamiDaily
巴黎奧運 2024 |花劍男團比賽規則、玩法、學劍擊、睇比賽前要了解
Harper's BAZAAR HK
「立夏」養生怎麼做?中醫推吃 1 料理照顧消化道健康
Heho 健康(台灣)
性能力強不強靠握手就知道!泌尿醫證實 直言「垂頭喪氣」糖尿病機率越高
中天新聞網
天然胃藥、超強抗癌菜「高麗菜」多吃還能美白!怎麼炒最好吃?內行人「加2物」口感秒升級
良醫健康網
營養師教你提升「新陳代謝」10招,做對就能幫助燃脂!除了運動及喝水,原來吃對辛香料也能增加代謝?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這些人飲食要「三高」 吃白飯、東坡肉比五穀飯、瘦肉來的好!
康健雜誌
靜脈曲張不只「浮腳筋」,嚴重還恐致命!女性比男性更易有...想知道嚴重程度,6階段判斷
良醫健康網
減肥|研究證計熱量與限時斷食 減重效果差無幾
am730
靠「吃」養肺?肺癌權威陳晉興:做「這件事」比較有效
Heho 健康(台灣)
父親重病他扛起一切重擔,放下燦爛未來、幸福!給林志玲體悟:願意做也必須做的事,就別抱怨
幸福熟齡(台灣)
又便祕又腹瀉?全球15%的人患「大腸激躁症」 尚無完全治癒辦法
中天新聞網
乾眼症依嚴重程度分四級!立即自我檢測法
康健雜誌
梅雨季皮膚癢不停!是汗皰疹還香港腳?「汗皰疹懶人包」一次看
中天新聞網
新冠、流感、諾羅病毒齊發…她狂噴酒精、漂白水竟「1嚴重後果」!醫揭NG觀念:消毒劑≠清潔劑
幸福熟齡(台灣)
男性必看!「攝護腺癌」早期症狀不明顯 有家族史罹癌機率高10倍
中天新聞網
高雄漢來海港逾50人用餐不適!病人、廚工檢驗結果曝 並非「諾羅」所致
台灣健康醫療網
【癌症】香港三大癌症殺手 你懂得如何預防突襲嗎?一文教你自我檢測是否有患癌危機!
高燒 Gofever
別再把打小孩當管教 ! 4 大技巧讓父母穩定情緒
Heho 健康(台灣)
花旗參功效與禁忌|補肺生津兼降火抗疲勞(附食譜)
am730
齒列不正恐歪臉 牙醫傳授如何挑選適合的矯正方式
台灣健康醫療網
【食物安全】提神不等於消除疲勞 能量飲品過量危害健康
活好的 So Fit So Good
肚痛位置丨搞清楚痛源 教你九宮格疼痛定位
am730
愛吃肉的人容易被蚊子咬?營養師直呼:大錯特錯!是體味太重
中天新聞網
送禮不如送健康!預防 4 大女性癌症 醫籲:「定期篩檢」是最好的母親節禮物
Heho 健康(台灣)
獨家/醫學新知台灣之光 新光醫院首創以達文西手術治乳癌 印度醫生也瘋狂朝聖
中天新聞網
男人的痛!醫曝「4方法」改善早洩、遲射 提高性生活品質
中天新聞網
糖尿病足潰瘍新利器!2024治療指引推薦使用新式乳膏治療,早日癒合就能遠離截肢命運,整形外科醫師圖文解說
幸福熟齡(台灣)
你有「酒精不耐症」嗎?酒精棉片就能測試 臉紅之外更要小心器官病變
Heho 健康(台灣)
胸痛難受又刺痛,恐是帶狀疱疹作祟! 醫建議「1招有效預防」
台灣健康醫療網
食物中毒主因跟它有關 食藥署示警常見症狀與預防重點
NOW健康(TW)
快速停止打嗝的方法有哪些?一文了解一直打嗝的9個常見原因&如何停止打嗝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別再搭電梯了!最新研究顯示爬樓梯對健康有更多好處,幫你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