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30 多歲男確診早期胰臟癌!半年後離世 醫揭原因:進展速度快

Heho 健康(台灣)
更新於 03月14日08:39 • 發布於 03月14日11:00 • 張乃文

令人聞之色變的胰臟癌,又有「癌王」之稱,因為沒有典型症狀,難以提早發現,診斷時常已經晚期。先前更有患者年僅 30 多歲,且確診胰臟癌時也還是早期,仍因癌症進展速度快,半年後不幸離世。醫師提醒,目前可知的是抽菸、喝酒或高熱量油炸食物等,會導致慢性胰臟炎,進而讓胰臟癌發生率上升。

對於胰臟癌成因,國泰醫院消化內科醫師陳柏諺說,其實現代的醫學進展也還未能完全確認「為什麼會發生?」醫師表示,目前已知的是,抽菸、喝酒、高熱量食物等,可能會造成慢性胰臟炎,進而讓胰臟癌發生率上升。

陳柏諺指出,而胰臟癌之所以被稱為癌王,原因在於「沒有典型症狀」,等到出現問題時,例如黃疸、轉移至其他部位而被檢查出來,可能都已經是晚期或末期。醫師提到,胰臟癌的轉移機率相對高,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胰臟旁邊就是血管,順著血流轉移到肝臟、甚至遠端的腦部。

胰臟癌與糖尿病相關 醫:血糖問題對全身都可能有影響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以胰臟癌發生的年齡,陳柏諺表示,以臨床經驗來說,是偏中年以上,不過也因為飲食西化,有逐漸年輕化。性別部分則是以男性多於女性,醫師提到,雖然是統計結果,但確實飲食或生活習慣有多少有影響。

陳柏諺也分享,先前曾在臨床上遇過一個較極端的案例,一名 30 多歲的男性平時並無任何症狀,後續因為血糖問題去看內分泌科,被診斷為糖尿病。但醫師說,患者自述平常不太熬夜,也少吃油炸類、高糖食物。

經過治療,病患的狀況卻愈來愈奇怪。陳柏諺說,病人口服血糖藥愈吃愈多,狀況卻未有改善,當時曾懷疑是否為胰臟問題,安排檢查後,病人確診為早期胰臟癌。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陳柏諺提到,病人雖然進行治療,但因為整個胰臟都已經受到腫瘤侵犯,狀況愈來愈差,醫師說,這名個案的情況相對極端,因為惡化狀況非常快,過去有早期發現的個案,都還能做處置,但手術治療、標靶或化學治療對於病患而言似乎沒有起什麼效果,半年後轉移至其他部位,最後仍不幸過世。

陳柏諺指出,雖然糖尿病和胰臟癌有相關,但難以確定因果關係。胰臟本身會分泌胰島素,但當早期癌病變時,胰島素可能已經有異常分泌的情況,此時也會有糖尿病,癌症和糖尿病問題,很多時候會是並行的。

也因為糖尿病對於全身器官都有影響,形成慢性發炎,陳柏諺表示,可以說慢性發炎是胰臟癌的前驅因子。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胰臟癌難發現 醫:常出現確診時狀況已不太好

不過,在症狀上,若有腫瘤在胰臟頭部,阻壓到膽管,會導致黃疸產生,陳柏諺說,此時就可能早期發現胰臟癌,但若是在胰臟終端,因為不會壓迫其他器官,有時候使用超音波也較難發現;即便是定期健檢,也可能因其進展快,等確認癌症時,狀況都已經不是太好。

國泰醫院先前也曾提及,針對沒有症狀的病人,有些血清檢查,俗稱腫瘤指數可做為參考,目前胰臟癌的腫瘤指數主要是檢查 CA-199 和 CEA 有長期上腹疼痛的病患,在接受上消化道檢查排除食道及胃腸問題後,可以接受腹部超音波、腹部電腦斷層等非侵襲性的檢查。若懷疑有胰臟癌時,以 ERCP(內視鏡逆行性膽管胰管攝影)進一步檢查,也有良好的診斷性。

陳柏諺

文/張乃文、圖/楊紹楚

諮詢專家:國泰綜合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

>>點擊加入 Heho 健康好友 獲取更多健康新知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春夏祛濕|濕熱、濕寒 祛濕方法大不同!4種不同濕氣重類型+調理花茶
am730
金像獎2025|走出至親「墮樓」死亡陰霾!谷祖琳曾陷抑鬱谷底,憑《爸爸》終圓夢奪女配角。台下緊擁谷德昭:成立思覺基金助同路人。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停經無性生活,58歲婦拒做「子宮頸抹片檢查」竟癌變!醫示警8成女性曾患HPV病毒「染越久越易惡化」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甜食、冷飲恐加重咳嗽!醫整理「臨床經驗」小心惡化
中天新聞網
壓力大掉髮竟是梅毒! 醫師:這三類掉髮最常見
台灣健康醫療網
年輕人也會罹患關節炎! 介入再生醫學增加關節重塑力
NOW健康(TW)
肺炎鏈球菌感染創6年新高!接種疫苗可減少75%風險
中天新聞網
親弟健康檢查驗出貧血 譚敦慈:隔月就確診罹血癌
中天新聞網
新冠疫情又來了!連3週上升已開始流行 下個月恐迎高峰
中天新聞網
台式麵包嗑3年暴增10kg! 他教一招「3個月」體重就回一半
中天新聞網
補充葉黃素!眼科權威推薦每天吃3食物,遠離眼部危機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喉嚨痛也可能致命,出現6個情況別當作普通感冒
康健雜誌
亞健康占7成!你身體不舒服恐是機能失衡? 1招助改善
NOW健康(TW)
超級柑橘類黃酮是什麼?一次解析柑橘類黃酮 4 大功效與 2 項優勢
Heho 健康(台灣)
【藥】用藥指南 急症醫生告訴你藥物過敏或不良反應出現時該怎麼辦!
高燒 Gofever
高齡產婦注意胎動.預防早產
台灣健康醫療網
狂腹瀉、嘔吐...食物中毒怎麼辦?補充「這2樣東西」助緩解!專家授4招預防:存放食物避開「危險溫度」
良醫健康網
你不知道的核桃好處! 研究:能抗發炎、降結腸癌風險
NOW健康(TW)
7旬歲婦氣管遭擠歪 手術掏出「芭樂大」甲狀腺結節
中天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