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通識導賞:我的名字被普通話拼音 朋友問:你邊位啊?

明報
更新於 2019年02月16日18:07 • 發布於 2019年02月16日20:30
(網上圖片)
由馬禮遜編訂的《廣東省土話字彙》於一八二八年出版。書中透過簡單對話,一方面意譯字詞簡意,一方面標示粵音。(網上圖片)

【明報專訊】有藝評人日前在社交平台上發帖,說發現有香港藝術家參展時,名字被寫成漢語拼音,大呼無法接受,隨即引來許多迴響,原來不少藝術家亦有過類似遭遇。有留言說「早覺得香港拼音和漢語拼音會有『一戰』」。這場「戰爭」不單純是技術層面的爭拗,觸動了大家神經的,更是背後隱藏意識形態的角力。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1. 馬禮遜粵語拼音系統

認真求索,現時我們習以為常的粵語拼音是從何而來?原來早於一八二八年,新教來華傳教士馬禮遜( Robert Morrison)系統地制訂早期粵語拼音系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關詩珮說,馬禮遜早年在倫敦時,已開始跟從廣東人容三德學中文,到一八○七年來華後,在英屬東印度公司的廣州商館當翻譯,「因日常要接觸很多廣東人,如買辦、跑腿,編制了一本Vocabulary of the Canton Dialect《廣東省土話字彙》,為了方便西方人包括其上司、來華的外交官員,以至其學生如港督戴維斯能有效學習粵語。「聲母的『送氣』及『不送氣』沒分別得很清楚,塞擦音也沒分得很仔細,廣東話九聲沒有明顯標示出來,但先行者掛一漏萬,已功德無量了。後人不斷修正,包括美國來華傳教士裨治文,增加字彙,也進一步整理粵拼的方式」。

以馬禮遜為源頭的那套系統被繼承下來,「以來華傳教士為例,十九世紀傳教士在香港有多種職能,他們是學校、學堂或書院的教師,會為香港子弟起粵音英文名,如出生時沒有,又或剛移居香港的人。傳教士在政府擔當要職,當翻譯官或翻譯課程教師,又或在政府制訂政策」。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2.大雜燴拼音 日常約定俗成

上述種種,似乎不太影響實際生活的應用,關詩珮說,市民對粵拼的認識,一般從生活掌握而來,「十九世紀香港的語文水平不高,有條件接受教育的香港人都以學習英文為目標,廣東話是大家的母語,市民不會以學理方式探討」。而且,很多字音在十九世紀時基本上已定了,毋須理論亦能應付生活,「比如,二十世紀後有多少條新街道?又是否一定以本地人名稱命名?姓名如男的家榮、國榮;女的美絹,玉華,來來去去都是這些,拼法在十九世紀定了下來,大家已有足夠字庫使用」。

「說回來,香港開埠以來,港英殖民政府沒有頒布過任何正式粵拼系統」。因此實際運用時出現了很多譯音上的差異,關詩珮舉例說,香港地名有很多不統一之處,出生登記處的職員也可將姓氏「葉」譯成「Ip」或「Yip」。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鄧思穎教授解釋,漢字不是拼音文字,有別於英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或者亞洲的韓文和日文的假名,字的本身不能表示讀音,需另設計更科學的系統標示,拼音因而應運而生,「但不同考慮就可能引伸不同拼音版本」。他舉例說,有中文字典所謂「國際音標」的黃錫凌式拼音方案,也有普遍見於內地教科書、與漢語拼音標寫方式接近的饒秉才等式的廣州話拼音方案,以及外國較流通的耶魯式系統,「今天看到人名地名的標示,可能是一個大雜燴,由早期不同拼音系統融合」。「要學粵語,準確表示讀音的,人名地名的標示這一套絕非理想做法」。鄧思穎指出日常生活中混雜多種拼音方案出現以下問題:

1. 過度標示:青衣的「衣」譯作「Yi」,洗衣街的「衣」譯作「Yee」,就是混雜了不同系統的標示方式。

2. 無法區分讀音:太和的「太」與大埔的「大」同樣也被譯作「Tai」,但粵語讀音明顯有別,沒有標示聲母送氣與不送氣的分別。也沒有標示聲調。

3. 讀音過時:所標示的當年讀音,與今天的讀音可能已不同,比如紅磡的「磡」譯作「Hom」、和合石的「合」譯作「Hop」。

3. 粵拼≠所有粵語拼音

他澄清,所謂「粵拼」並非泛指所有粵語拼音,而是由香港語言學學會在1993年提出的粵語拼音方案,是一套沒有附加符號、更便利鍵盤輸入的方式。他認為現時拼音混亂可歸咎於官方一直沒頒布統一的方案,「人名地名已經標示流傳已久,混亂的地方大家也不覺得是問題。不用來學粵語可能也沒所謂,但其實這樣的標示是不準確」。

4.溝通與認知

這次風波,鄧思穎說牽涉的不單是兩種不同的拼音方法,更是兩套讀音方法,背後是普通話和粵語兩套不同的語言系統,「不純粹是粵語拼音問題了」。藝術家名稱由粵拼英文被改為漢語拼音的做法亦叫關詩珮大感訝異,認為是關乎對個人文化身分、語言習慣、甚至是文化記憶的不尊重。

「字在人的生活經驗裏其實由發音開始,書寫反而是學會字後才懂得」。樹仁大學社會學系張少強教授指出,人須依靠語言認識事物,「當發音轉變了,就要重新適應。」每天都要傳情達意,這樣做一定出亂子,「你想像一下,當街名全部譯作普通話拼音,我會唔識搵路,彌敦道我也不懂拼,打開地圖我點查?整個溝通系統改變了,不知如何溝通,除非大家早已掌握那個溝通系統」。

相關帖子寫到:「我接受戲曲叫做Xiqu,但接受唔到香港藝術家姓名被寫成拼音。」張少強覺得很有意思,「相對外在事物,用什麼拼音沒那麼sensitive,或覺得仍可接受,但到了和『自我』有關,就開始抗拒。」他說抗拒的感受不難理解,因為名字是一個人「自我」最早的標記,轉變了拼法,隔膜感隨之而來。有謂「名從主人」,就如「峰」與「峯」在名字上寫法的區別應當尊重當事人的選擇,改變拼音產生被更改「自我特質」的感覺,「理論上對自我特質有決定權的人應該是那個人自己」。

關詩珮說:「試想想,我在香港、外國、甚至日本生活時,名稱都是Kwan Sze Pui Uganda,任何證件、公文、甚至我的學術論文也是,其實連回鄉卡也是。若國際期刊突然把我的名稱改為Guan Shipei,我根本不知道是否指稱同一人。」她質疑:「我的著作權、著作風格會怎樣了?讀者怎樣也不會聯繫到作者或藝術家之前的著作或作品,甚至他的出生地或經歷。在學術工作而言,這也是不理想。」

5.語言差別 體現「兩制」

兩種拼音方式代表兩個截然不同的語言系統,討論應從拼音方式,更宏觀地拉闊至語言習慣的改變。「改變語言習慣,就改變晒我成個身分認同」。張少強指出,廣東話與普通話在中港矛盾中早已成為一條重要戰線,語言差別是一國兩制中「兩制」的其中一種體現,「如果在個人和事物命名上,全部用內地拼音,那就真的連語言層面的一國兩制都消失,肯定是成功同化的結果」。他認為一個政權要建立自己的特性,修築道路、鐵路系統和頒布語言政策都是加強管治的重要手段,「要有個共同的語言政策才可以將散雜的『人』變做共同的『人民』,中華人民的『人民』如何塑造出來呢,就是全國明明有不同少數族裔,都要學同一種普通話、簡體字」。不過,他認為在未有確實證據前,難以推斷動機,亦無意作出政治考慮的猜測,不排除只是「貪方便」的個別事件。

張少強說,因為語言一直吸納外來元素增補刪減,非固定不變,因此語文爭拗很難一概而論,「以前看報紙叫『二奶』,不知道幾時變了『小三』;現在說的放風箏,以前港府話其實是叫『放紙鳶』,大家又接受了」。但他亦指出語言的改變可以是一種手段,「法國有語言學者提過語言事件(language event),說的是當人或者政權要將現實改變,往往先從語言入手,先改變語言,就是改變事物與事物之間的關係,改變事物的格局」。他以近年在主流話語中頻頻出現的地緣名詞「大灣區」一詞為例說明,「未有『大灣區』這個字之前,幾個地方就是幾個地方,有了後就建立了一個共同性質,改變這幾個地方之間的關係」。由實踐上緊密連繫,演化至連認知上也歸一。「這樣將地方重新命名、重新劃線,會不會削弱現有的身分認同或者界線呢,這是事實,但提出大灣區這種地緣構想的人,他純粹是想加強那種經濟連繫,還是提早部署要在2047前殺死香港,動機沒有人知道。」

6.香港自我特性的消失

「除非找到一份國家內部文件證實,否則難以確定這是否又在溫水煮蛙去推動中港融合,再徹底一點要香港連語文、拼音融入內地。」張少強再三強調。但他認為可從另一角度分析事件,就是從中反映港人在大環境下的焦慮。九七議題在一九八○年代開始出現,當年香港人已不斷思索「香港文化是什麼」、「香港人是什麼」,「其實早已出現一種政權更迭後令現有東西消失、香港自我消失的恐懼」,他認為九七後新政權下香港自我特性的消失愈趨愈烈,卻是雙方一同造成。一國兩制中的「兩制」本身容許「我」與「你」有不同的地方,但什麼需要同,什麼可以異,雙方無法磨合,「一方面出現了港獨的聲音,一方面愛國教育再加強」,他留意到這使香港當下變得有點風聲鶴唳。

語言習慣改變愈來愈多,難免令人產生紅線不斷推移的焦慮,「梁振英時期,說不應再稱『中國與香港』,要說『香港與內地』。以前新聞報道會說『中國政府』,後來改稱『中央政府』。又或者楊潤雄說『香港位於中國的南方』在語文上不清晰,這些語言的調節,其實就是透過改變語言習慣、稱呼的方法,令人在意識裏將香港的位置改變。甚至要杜絕『香港在中國以外』的聯想」。張少強指出當種種瑣事在文化政治上積累下來,瓜田李下,香港人會捕風捉影,甚至將無心之失納入大陸為鞏固政權進行文化、語言、思想上潛移默化的懷疑,也絕不出奇。

「所有語言都是由三個密不可分的主要元素構成,包括『言談』,即如何講說話,比如用普通話還是廣東話。『書寫』,即是使用的字眼,例如剛提到的『二奶』和『小三』。『拼音』,指的是用什麼拼音系統代表言說話上的音。」他認為本來在言談和書寫上已經出現矛盾,雖然拼音上的改變尚算單一,不及除去台灣「國立」的官方指令那般全面,但三種元素都想要壁壘分明的憂慮,這種毫無缺漏的抗拒,始終說明人心愈走愈遠。

文 // 潘曉彤

圖 // 網上圖片

編輯 // 蔡曉彤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 生活 相關文章

面試官問「什麼水永遠不結冰」?他回答熱水秒被淘汰 博主曝解答
中天新聞網
沙田美食:【榴槤必試!沙田酒店自助餐加推榴槤甜品!榴槤蓉任你食+多款海鮮生蠔】- 柏麗廳 The Palate
香港人遊香港
日本網友AI生成「典型台灣男子」 網笑瘋搶認親:超像我朋友
趣你的News
拖羅都任食!無限免費追壽司|霜瀛 |尖沙咀
田中小太郎
中秋好去處2024|大坑舞火龍/藍屋花燈節/澳門煙花匯演/灣仔Mr n Mrs Moon/中環街市 (持續更新)
am730
網上熱話|連登仔稱香港輸晒俾內地 借1款雪糕解釋 網民:敢食落肚咩
am730
【LINE你睇】英國最老貓咪安詳離世 享年33歲等於人類152歲
LINE TODAY
【LINE你睇】酒店客人千奇百趣 細數酒店最古怪失物
LINE TODAY
中秋節2024|今晚見「超級月亮」攻略 即睇月出/月上中天/滿月時間(更新)
am730
【LINE你睇】棟篤笑演員出奇招 破解廉航飲水收費
LINE TODAY
健康養生|養生湯水配搭似執藥?!盤點6種常見老火湯食材 因事調配最重要!
am730
是你!警犬退役被帶到昔日領犬員家看傻 網笑翻:第一次在狗臉上發現驚訝
Styletc TW
【供書教學】大學生抱怨爸媽拒代付學費反被網民狂窒 父母一定要供仔女讀大學?
MamiDaily
一文睇晒16個中秋親子好去處 推介必去打卡位+特色應節工作坊
Yellow Bus黃巴士
富士山四條登山道正式關閉,仍有遊客「翻圍欄、鑽小路」強行攻頂!靜岡縣警方緊急呼籲注意安全。
日本集合
【暖心保安】6名貧窮大學生被資助上學 資助者原來係校內保安 溫暖舉動感動網民
MamiDaily
貓咪真的有夠呆萌! 盤點大咪、小咪的社死瞬間
Styletc TW
黃大仙中心青花瓷主題活動及展覽
癒報 Healpy Post
澳門上葡京首辦Whisky Live 年度盛事40家參展商300款威士忌試飲
am730
【中秋2024】利東街喜魚‧迎月綵燈會
Supermami
窩仔山→龍翔道→大埔墟 中秋遊車河 重溫上世紀美景
明報
狗子化身里長伯! 出去玩一趟「熊啊、大象啊」全都帶回家
Styletc TW
短片直撃 | 大坑中秋舞火龍一連三晚舉行 (附地圖)
iPlayHK 香港愛玩生網
日本人氣治癒插畫「 幽幽家族 」首度登陸香港 必搶周邊精品/鬼鬼打卡位
am730
味美道來|超越半世紀家族老字號 陳儀興尚潮樓傳承老派手工潮州菜(有片)
am730
阿金興奮有包子吃!下秒結局大逆轉 牠失望透頂離家出走
Styletc TW
尖沙嘴「不賣咖喱」東印度菜 妙用香料炮製
明報
The North Face 100香港越野跑挑戰賽2024 林村起步以雙腳尋找歷史
am730
酒死不能復生?Port Ellen、Brora、輕井沢等酒廠重建後仍能還原昔日風味嗎?
men's uno HK
大閘蟹2024│粵菜食府康得思酒店明閣灣仔明閣 金秋時令大閘蟹登場
am730
機票優惠|大灣區航空賞楓快閃優惠 亞洲熱門航點來回機票低至$130
am730
酒死不能復生?Port Ellen、Brora、輕井沢等酒廠重建後仍能還原昔日風味嗎?
men's uno HK
2024秋季香水推介|盤點話題新品:Jo Malone London神聖檜木、Penhaligon’s威士忌香水、Gucci首支蘭花香氛
am730
月餅盒回收2024|指定地點回收送$80現金券+全港月餅回收點
am730
福井縣沿岸海豚攻擊案件增多,專家推測皆同一隻,攻擊海豚因脫離群體無法進行性行為,將性需求發洩於泳客身上。
日本集合
中醫意見:黑豆黑木耳補腎護髮 按穴助頭髮生長
明報
浣熊化身偷飯賊!暖心男子用愛感化牠 從討食變成能幫做家事
Styletc TW
Tiffany & Co. 推出 Bird on a Flying Tourbillon 飛行陀飛輪高級珠寶腕錶,融合工藝與創意…
KONGGOK | 港角
旅遊Quicknote:日本酒店明日快閃7折
明報
家庭小菜|五彩素菜 (附影片)
Cook1Cook 煮一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