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跟患有專注力不足學生的家長傾談時,總會感受他們的壓力。要教養有特殊教育需要( SEN )的小朋友的確是不容易。有時我看到我們的導師感到沮喪時,也會鼓勵他們。我們也只是一星期裏照顧他們數小時,相比作為父母的可算是微不足道。我們只是分擔了他們一小部分重擔而矣。教導 SEN 小朋友,是沒有一套必勝辦法。希望家長明白教養是沒有一勞永逸這回事。不論貧富、智識多寡、資優或學障,在教養上同樣會面對不少困難與挑戰。
個案分享: SEN 小朋友會面對哪些問題?
SEN 小朋友父母遇到的困難,不一定比其他家長特別大。筆者曾經協助一位家族非常富有的小朋友,母親雖是專門人士,但也放棄事業,專心相夫教子。媽媽學識豐富、談吐大方、斯文有禮。那時小男孩剛5歲,也沒有甚麼大問題,是有點不專心及帶點衝動,也只是一般小朋友常見的特徵。媽媽最擔心的是小朋友的社交生活。他對別人缺乏同理心,言談舉止有欠謙和,與自己性格及價值觀大相徑庭。她擔心孩子現在已沒有太多朋友,升小後更會被孤立。在討論幫助小朋友的方向時,我提醒媽媽要先得各家庭成員的共識。一個有同理心,能兼善照顧各人利益的人,有時難免會給人猶豫不決、優柔寡斷的感覺,這可能有違家族的期望,而會小朋友感到混亂和壓力。
一些表面條件優越的人,需面對的問題,不一定比別人少。城中不少富豪相信風水,正正反映了即使多富有,也不是事事稱心,也希望藉外力去幫助自己達成目標。所以作為父母,看到小朋友的不足,毋須過份擔心,世上沒有一勞永逸的事,永遠有新挑戰在前頭等着。就如可口可樂公司都要收購其他公司、最大電商也要面對巨額罸款、知名品牌也要面對抵制風險。學懂與困難及挑戰相處,才是長久之道。
五大教導要訣
作為 SEN 小朋友的父母,我也建議他們記着6個字、五個要訣:「我們要忍一時」。
1.多用「我們」
「我們」是指教導時要多用「我們」,而不只說「你要」,例如:我們一起做好它、我們一起想辦法、我們一起試試這樣做……特別是在教導做功課時,有時有「受難」的感覺,但不要忘記小朋友也在「受難」當中呢!有時 SEN 小朋友真的不能控制自己,不能自己解決問題,「我們」需有陪伴同行的心,才能走得更遠。
2.扼「要」指示內容
「要」的意思是提出扼要(簡單直接)的指示,避免提出如:做快些、做好些、坐好些等的方向性指示,而應提出可執行的指示:10分鐘時間完成、字要寫在格內、身體要保持在椅子上等。
3.波動情緒「忍」一「忍」
「忍」是忍耐,切勿讓情緒主導自己。我教導學生時,有時也會情緒波動。我會直接告訴他們,我自己要安靜一下,因為我不想因一時氣憤而說了傷害他們的說話。通常這段時間我能平靜下來,嘗試用別的方法去講解。但最重要的是,學生也知道因自己行為有誤而觸動了我的情緒,大多會收歛或修正。這便做到不用罵出口而有罵的效果(罵人是情緒渲洩及預期對方感受到自己的情緒而改變)。
4.「一」定要有放鬆的空間
「一」是非常重要,「一」定要給予自己放鬆的機會,找同路人傾談一下、做一些自己喜歡的活動、跟好友知己茶敍閒談一下,幫自己減減壓。壓力就像一杯水,我們舉得起,但舉得過久,人就會跨掉。杯中的水無法倒掉時,只需輕輕放下,休息一下,便可重新得力。
5.因「時」制宜,勿一成不變
最後一個「時」字是因時制宜,不能默守成規。例如我們有些很有心的導師,很有耐性地教導學生,但有時忽略了學生的功課量。所以在導師培訓時,我會提醒導師因時制宜,用心教是好,但若學生完成不了功課,學生回家便可能捱罵、在學校被老師罵、第二天又要補做兼受罸;家長又有壓力、導師也可能被家長怪責,故此有時要取捨,不要捨逐末。因此,家長教導小朋友時,也要認清目標,有時不要執着於某些大道理而忽略了當前形勢。
以上建議不是一勞永逸的,亦不是可以一式打天下。學習的路漫長,當家長感到無計可施時,不如用這句口訣來幫幫自己,免得把自己苦苦困在問題中。
梁志聰
兒童發展及心理顧問
兒童發展協會創辦人
中華藝術治療學會顧問
香港音樂治療及輔導協會顧問
香港棋院顧問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