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物理治療】椎間盤突出一定要做手術?即睇5種治療方法及減痛建議

Health Concept
發布於 2023年10月17日08:00 • Health Concept Editorial
物理治療-椎間盤突出5大療法

椎間盤突出是指椎間盤的外圍纖維環受損或破裂,導致椎間盤的軟核物質(髓核)突出或擠壓到脊髓或神經根周圍的區域。如患上椎間盤突出,患者可能會出現背部或頸部疼痛、放射痛、肌肉無力、麻木或刺痛感。

不少人會問,患上椎間盤突出是否一定要做手術?其實,物理治療也是椎間盤突出的非手術治療方法之一,同樣有效緩解疼痛,促進康復。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椎間盤突出」常見的物理治療方法:

(1)熱療:熱敷可以幫助放鬆緊繃的肌肉,增加血液循環,減輕疼痛和炎症。常見的熱療法包括熱敷墊、熱毛巾或熱水浴。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2)電療:這種治療使用電流刺激神經,以減輕疼痛和促進康復。常見的電療法包括電療、頸頸肩肩、脈衝電療等。

(3)牽引治療:牽引是利用牽引力拉伸脊椎,減輕椎間盤的壓力,減少神經根的受壓。這可以針對頸部或腰部進行,可以是手動牽引或使用特殊的牽引儀器。

(4)運動治療:特定的運動和伸展動作可以增強核心肌肉,改善姿勢,減輕脊柱的壓力。物理治療師可以為患者制定運動計劃,以幫助緩解疼痛和恢復功能。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5)手法治療:這是由經過訓練的物理治療師進行的手動技術,旨在調整脊椎的位置和姿勢,減輕壓力和疼痛。

如果您已經被診斷出椎間盤突出,以下是一些自救措施和建議:

(1)休息和限制活動:在疼痛發作期間,避免執行過於負擔脊柱的活動,並給予足夠的休息時間。避免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或進行重複性活動。

(2)熱敷:在疼痛區域應用熱敷可以有助於減輕疼痛和炎症。使用熱敷墊或熱毛巾進行熱敷,每次約15-20分鐘。在皮膚和熱物品之間放置一層保護物,以避免灼傷。

(3)適度的運動和伸展:適度的運動和伸展可以有助於減輕疼痛和促進康復。請尋求醫生或物理治療師的指導,確定哪些運動和伸展適合。避免高衝擊性運動和扭轉動作。

(4)維持正確的姿勢:保持良好的姿勢可以減少脊柱的壓力,有助於減輕疼痛。當坐立或行走時,保持脊柱的中立位置,避免彎腰或傾斜。

(5)加強核心肌肉:強化核心肌肉可以提供更好的支撐和穩定性,減輕脊柱的壓力。進行核心肌肉訓練,如腹部和背部肌肉的緊張和放鬆練習。

留意!物理治療的具體方法和療程可能因人而異,建議尋求專業的醫療建議,以確定最適合的治療計劃。

撰文:物理治療師 Kevin Leung
製圖/文字:HealthConcept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狗狗中暑急救3步驟!幫助狗狗降溫避免中暑健康危害
寵物健康醫療網
夏季高溫危險!「這個溫度」人體會受不了 熱危害風險簡單算、防中暑
康健雜誌
自律神經失調症狀從頭到腳都可能發生!一文了解自律神經失調原因&如何改善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如何「吃」出天然美肌?營養師教你與痘痘肌說再見!
台灣健康醫療網
她每2個月就發高燒,一檢竟是「扁桃腺發炎」 1治療方式斬斷禍根
台灣健康醫療網
女性更年期在45歲後報到!研究:高脂魚類、豆類有助延緩卵巢老化
幸福熟齡(台灣)
梅毒、淋病確診數增!嬰兒2個月大也先天性梅毒 一查1家3口都中鏢
台灣健康醫療網
【白飯】以為冷飯加熱就食得?處理不當分分鐘患炒飯綜合症!
高燒 Gofever
天氣熱到爆!彰化2患者不耐高溫昏厥 醫示警「早上10點到下午4點」別外出
中天新聞網
傳吃甜食增腸病毒重症風險?醫學會闢謠:可吃布丁冰淇淋防脫水
中天新聞網
有益健康的「慢早晨」成為歐美流行新趨勢,專家證實可有效緩解焦慮、緊張、不安情緒,慢節奏早晨可這樣開啟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自體免疫疾病居重大傷病第3位!補對1元素對抗慢性發炎
幸福熟齡(台灣)
久咳不癒好難受 中藥精油對症治療是關鍵
台灣健康醫療網
男大生睪丸大到像芒果 竟是睪丸癌作祟!
台灣健康醫療網
新BTK抑制劑納健保成CLL患者福音 與國外相比還有「這點」待進步!
台灣健康醫療網
KP.2不容小覷!他「撐5年」才確診新冠 揭崩潰病程:身體像被砲彈轟過
中天新聞網
快訊/腸病毒還在流行!就診數還在攀上升 3例都是未滿1歲嬰
中天新聞網
時隔7年再爆「夏季流感」!疾管署曝「上週增77重症、10死」
中天新聞網
營養師推薦「夏日必吃」的5種水果!熱量、功效和營養價值一次看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再爆小小孩新冠重症!疾管署提醒:家長必做 2 件事保護家中幼兒健康
Heho 健康(台灣)
鼓勵好處多!3 技巧將鼓勵說出口,4 提醒讓孩子感受信任
Heho 健康(台灣)
60歲後的急躁,是大腦太優越!把「今天別做明天能做的事」作為座右銘吧,維持體力才能快樂老後
幸福熟齡(台灣)
感染HIV等於得愛滋病?雙世代七成沒聽過U=U
台灣健康醫療網
【長者健康】80歲不懵懂毋須靈丹妙藥 4大因素保持頭腦精靈
活好的 So Fit So Good
每週都有幼兒重症!7月提前進入高峰 疾管署示警:3病毒同時流行
中天新聞網
一堆人咳嗽!恐不是呼吸道感染 醫示警「7大症狀」別再拖了快就醫
中天新聞網